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2021-09-18 10:09宇文利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时代精神

宇文利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精神,孕育和发扬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源头,也是贯彻党的精神生产、精神教育和精神活动的主线和基调。伟大建党精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品格,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在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和发扬的精神,体现了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党德。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时代精神;思想意涵;政党道德;结合统一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5-0012-07

政党是政治团体开展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阶级的组织,负指导和组织阶级斗争之责任,而以夺得政权,或巩固政权为目的”。[1](P166)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出现的,也是与特定的社会生产及生产关系紧密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在自己的党纲、党章、决议和宣言中明确规定并宣称了其从事政治活动的原则和宗旨,内在地规定了党的政治行为的价值方向和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化,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与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黨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和精神气度,彰显着党的思想原则、奋斗目标和实践标准,体现着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和品格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时代精神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之时、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激励和推动、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革命先驱和先进分子们就已经酝酿并探讨将要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革命目标了。据俄罗斯联邦驻远东全权代表威连斯基·西比里亚科夫的报告称,1920年5月间,中国在学生组织中以及在中国沿海工业地区的工人组织中成立了共产主义基层组织,进行了比较顺利的成立共产主义组织的基础工作,为举行党的代表大会作了准备。7月7日的报告称“已经奠定了组织建设的初步基础,需要利用现有组织已经积累的经验把组织建设工作继续下去”。而“工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通过有计划地吸收当地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参加党的建设工作的方式,尽可能把组织工作转移到这些人身上”。[2](P39-42)1920年8月,蔡和森在与毛泽东的通信中提出“现世革命唯一制胜的方法……在无产阶级专政,以政权来改建社会经济制度”。他把党看作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利器之一,认为它是“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3](P50)至于如何立党,蔡和森提出,“照旧组织革命机关,是不中用的。”他提出,“我将拟一种明确的提议书,注重‘无产阶级专政与‘国际色彩两点……于此两点,非严正主张不可……将来讨论如得一致,则拟在此方旗鼓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3](P52)同年9月到次年1月,蔡和森又在和毛泽东书信往来中明确了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同时明确了把唯物史观作为建党哲学、组织阶级斗争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建党目标。

1921年3月21日,李大钊在考察俄国革命时详细考察了革命党的历史和现实,认为俄国革命不独独代表俄国精神,是代表人类共同的精神。他认为俄国革命的组织是改造必经的阶段,“自由的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发生的”。[4](P463)1921年7月1日,陈独秀在答张崧年《英法共产党——中国的改造》的短文中提出:“不但革命事业非以生命来换不可,在这种邪恶的社会里,要想处处事事拿出良心来说实话办实事,也都非有以生命来换的精神不可。”[5]同日,他又在《随感录》中写道,“有产阶级各政党底过去的成绩,造谣、倾陷、贿卖、假公肥私、争权夺利、颠倒是非、排斥异己,不分东方西方都在百步五十步之间。……我以为共产党底基础建筑在无产阶级上面,在理论上,自然要好过基础建筑在有产阶级上面用金力造成的政党;……旧政党腐败诚然是信而有征,新的共产党究竟如何,全靠自己做出证据来才能够使人相信啊!”[5]如前所论,从提出组织建设到明确党的名称、从觉悟革命精神到分辨阶级觉醒,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们实际上已经清晰地表达了建立党组织、开展不同于以往的阶级活动,而且要进行具有牺牲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强烈愿望。

精神与物质相对,是以物质对象作为承载主体的形而上的范畴。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组织,都会因其价值目标和实践活动而造就与践行某种特定的精神。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精神追求不是空虚的,否则将失去立党意义;其立党的精神追求也不是陈旧的,否则就不是进步的、超越资产阶级政党的新型政党。从形成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看,中国共产党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社会运动的潮流中开始酝酿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不是想当然的,而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运动的必然。当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社会生产矛盾和社会危机发展到难以自抑、无法克服之时,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改变旧制度、废除旧政权、改变旧秩序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无产阶级革命就成为社会运动的时代潮流。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6](P435)在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的运动,是无产阶级的运动”。[4](P463)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运动,恰恰是现代社会革命运动的时代潮流。

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一步一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中国社会沉沦,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开始了漫长的自救自强之路。然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难以救赎中国。当“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7](P3)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正应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承担了以工农阶级为主体的阶级专政来实现彻底推翻旧秩序、建立新政权、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应时而立,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和阶级革命条件成熟后孕育而生的时代产物。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向就是“消灭私有制”。[6](P414)由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的第一个党纲中明确规定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8](P3)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是由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也是与当时世界革命和社会运动的精神气质相一致的。从世界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节奏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革命目标正是秉承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恰恰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中体现出来,从党成立后迅速开展的系列革命实践中展现出来。

二、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鲜明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了这一精神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地位,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联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意涵,需要理解这一精神所蕴含的对党的目标、品格、姿态和价值的定位,也需要从思想深度、政治高度、历史厚度和主体尺度上认清其精神实质。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所有政党都有内在的思想理论支撑,都有作为其理想信念基础的思想理论源头。资产阶级政党奉行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理想信念,以资本主义、宪政主义、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理论作为党派的政治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其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国家的发展状况相结合后的社会形态,是凝聚和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最高境界的社会理想。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就矢志不渝地为这样的真理和理想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创建、它的创建之所以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和先进性,全在于它寻找到并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指示的方向。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中國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7](P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眼中的真理,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远大理想。毋庸讳言,真理和理想都是“形而上”的观念状态,要做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需要把它们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践行理想。毛泽东指出,“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9](P663)“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10](P259)但是“人们必须在自己的实践中精心地去寻找客观事物的固有的而不是自己主观地臆造出来的规律并利用这种由客观反映到主观的规律,亦即客观真理转化为主观真理,就可以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们的理想”。[11](P210)百年前,正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甘愿抛弃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甚至生命,选择了传播和践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符合社会建设规律的共产主义。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捍卫共产主义理想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了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决心不变、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不变,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持守,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同时,也正是在这种建党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成为一个在思想上政治上无比巩固的伟大政党。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初心是本心和目标,是发轫之心;使命是责任和职责,是实现初心的担当,也是完成任务的立命。一般说来,所有政党都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责任使命,差别之处在于其初心使命不同、对初心使命的坚持和实现程度也不同。对初心使命坚持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党对自身价值、目标和方向的坚守程度,而这种坚持也往往决定了政党的生命。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对自己初心使命的坚守,就会改弦更张、蜕化变质,甚至走上丧权亡党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践行初心使命,是政党从建立之日起就确立并且始终贯穿政党发展历程和实践活动的品质与精神,这种品质就是建党品质,这种精神就是建党精神。从历史进程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过程中确立初心和使命,与中国近代以来罹患的灾难之深、人民承受的苦难之重、中华民族饱受蹂躏和奴役之困息息相关,更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有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也是践行初心、履行使命的过程。但是,以建党之初明确初心使命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寻找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寻找到自身超越此前一切政党的理由。由此可以说,明确为国为民初心、担当救国救民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因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起点和内在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P3)党的初心是党从创建时期开始就确立的决心,党的使命是党从建立之日起就肩膺的成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接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讲是与党始终不断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紧密相关的。初心易得,坚守却难;使命虽明,成之却繁。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前埋在心里的初心使命的种子,尽管经历了千难万险和复杂严峻的考验,始终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站在百年后的今天回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可以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恰恰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基、建党之要、兴党之魂、强党之策。坚守并实现初心使命的精神,是创建党和党的建设的要旨。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和阶级变革的关键词,是贯穿无产阶级政党征服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的重大主题。在创建党和发展党的全部过程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必要环节和必备素质。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12](P82)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建立和发展、开展革命工作的必要手段和基本武器。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面对的是极其残酷的敌人、极其复杂的环境和极其艰难的条件,必然要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同样要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喋血,无数共产党人为斗争而牺牲,这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是如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也是如此。正缘于此,毛泽东才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其诞生之时,即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并根据此种纲领在各个时期规定了各种具体实施的政策。二十二年中,全体党员和全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道,为着实现此种纲领与政策,为着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为着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流血牺牲,前仆后继,举行了轰轰烈烈英勇顽强的斗争。”[13](P46-47)“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10](P184)这个概括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所具备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概括,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整体精神素质和整个发展历程所具备的精神品质的描述。

组织无产阶级政党少不了牺牲,党的活动及其发展也离不开斗争。创建中国共产党是破旧立新的事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孕育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并且组织起亿万工农无产阶级闹革命,借以推翻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项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重大牺牲,需要开展长期不懈、英勇无畏的斗争。当年为了创建中国共产党,无数中华儿女放弃了一切名誉和利益,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开展了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冲锋在前,为了革命理想和目标奋不顾身。可以说,为了党而牺牲司空见惯,为了革命而斗争势所必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牺牲,斗争;再牺牲,仍斗争;牺牲和斗争成了发展革命政党的必修课,也成为检验革命事业的试金石。害怕牺牲、畏惧斗争的人在革命中落伍了、变质了,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命源。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党是承担了特定使命的政治组织,要求党员必须对党忠诚。中国共产党又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集团,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与否直接关系党的安危,能否始终对人民负责更是从长远角度关系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实际上直接提出了对党忠诚的问题,而且把这方面的意思化为具体的直接的要求。譬如,要求“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愿成为忠实党员”“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以及对“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8](P3)而其中对党的阶级任务即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和直到实现社会公有的规定,则从实质上反映了不负人民的革命目的。可以说,对党忠诚是党员的义务,也是党得以组织和发展的保障。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生存之基,是党服务的对象,也是党存在和壮大的后盾。无产阶级政党与以往的政党不同,是因人民利益而起、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因此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在根本上是一致而无差别的、统一而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实质性地明确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要求,这无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內容,也是对党的品质和党员党性的基本规定。

革命的洪流大浪淘沙,革命的实践沙里澄金。从一开始就在党员和党组织骨子里熔铸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精神基础。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多次强调过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提出共产党“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10](P263)“我们对人民是忠诚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同人民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14](P231)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在一代代真正的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显著体现,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通过党的实践得到了发展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认真充分地继承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培育弘扬的伟大建党精神,把对党忠诚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发扬运用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庄严宣告和郑重提醒,“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7](P11)这其中,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一贯传统和现实要求。

三、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质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政治清醒和理论觉悟。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虽然是在建党时期就孕育和形成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在形成后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建党时期,而是运用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贯穿于不同时期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全过程。就其实质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魂,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治党治国治军全系统中,运用和弘扬的政党精神与政治精神。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是党的全部精神品质的基调和主线。

(一)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立党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的“历史潮流”实际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政党的出现是现代社会的政治现象,是政治现代化的结果。一个政党,只有把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实践作为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实现自身目的性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才能够真正有所作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近代中国社会堕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不可克服的社会矛盾。由于资产阶级天生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被奴役被压迫的深渊。伴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作为先进的科学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应用的结果,更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发展的后果。她既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的要求,适应了社会先进分子改造中国社会、挽救国运民运的目的,也符合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演进的内在规律,因此是应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之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代表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科学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实践的目的性。这二者的紧密结合和完整融合实际上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基调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经历过艰辛的建党活动后,曾经提出过关于政党精神的命题。他把政党的作用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以养成多数者政治上之智识而使人民有对于政治上之兴味;二组织政党内阁,直行其政策;三监督或左右政府,以使政治之不溢乎正轨,此皆共同活动之精神也。”[15](P147)由此可见,政党精神是在党的政治教育、政治活动和领导政府的执政实践中所蕴含的基本精神,是贯通党的政治行为的系统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党员和党组织精神状况的政党。蒋介石在日记中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特点时就曾经提出中国共产党注重“精神紧张”,意指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精神建设,注重从精神上纯洁党性、保持优势。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既是艰辛的实践过程,也是培育和弘扬政党精神的过程。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这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魂,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原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在此后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因时因地、与时俱进地创造、培育和弘扬了诸多精神,但不管是哪种精神,也不管是何时培育成型的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其内容成为贯穿于党培育和弘扬的一切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国共产党展现的所有精神品质的鲜亮底色和主基调。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中对于党的思想理论原则、目标任务、精神姿态和价值立场的基本规定,尽管在此后的精神培育中幻化为具体的、特定的要求,但其主线却是始终如一的,本质属性也是长期不变的。

(三)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中孕育和发扬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中孕育的政治集团,也是应社会革命需要而创建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党的自我革命和她引领的社会革命的统一。所谓自我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要从封建家庭环境、落后社会氛围,尤其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中摆脱出来,实现自身的阶级革命,以全新的无产阶级姿态登上社会革命的历史舞台。所谓社会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和推进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性质的新型阶级革命,推翻舊政权、建立新政权,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新社会,进而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两者在实际发生过程中是紧密结合、难以截然分开的。因此,自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开展社会革命的任务,同时也开启了不断自我革命的征程。众所周知,尽管中国共产党天生具有阶级先进性,但并非天生就是成熟而强大的党,党是在不断推进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的统一进程中成长壮大的。由于缺乏经验,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伴随着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推进,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环境、完成艰巨任务的本领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孕育并发扬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又在不同时段、不同活动中孕育,具有不同侧重点并传播到广大革命群众中去的政党精神。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和她所领导的社会革命始终是同程并进、同向同行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和政党精神同样是党的自我革命与她所领导的社会革命的产物和结果。

(四)伟大建党精神贯彻了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党德

党德就是政党的品德,包括党员个体的在党品格,也包括党自身治党理政的德行标准。党德对于一个政党至关重要,是党纲的价值要求,也是党性的根本体现。孙中山说过:“政党之性质,非常高尚,宜重党纲,宜重党德。”[15](P4)“党德清澄,党势必日臻强盛。”[16](P486)“凡一政党欲求发达、求长久,必须党员明白党义,遵守党德,不可用欺骗手段逸出范围之外。其求胜利之方法,须依一定之法则,不用奸谋诡计,是之谓党德。无党德之政党,声誉必堕地以尽。”[15](P37)由此可见,党德对于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极端重要。显而易见的是,德性是党与党外对象处理相互关系时表现的价值格局和道德层次。政党是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政治集团,而为什么样的阶级利益服务就具有何种层次的党德。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主张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因而其党德也是迄今为止最为高尚、最为先进的德性。在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践行人民的理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奉行为民的情怀,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是立足为民的事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坚守人民的立场。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是党始终贯彻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道德。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政治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 瞿秋白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 [M].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北京:北京 图书馆出版社,1997.

[3] 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 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 陈独秀.答张崧年[J].新青年,第九卷第三号,1921.7.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9]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建国以来毛澤东文稿: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6.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65.

[1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3.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YUWEN Li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The founding of the C.P.C fits to the zeitgeist of world history and proletariat revolution at the beginning era of 20th century. It is the call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that supported the founding of the C.P.C As the resource of the linear of the C.P.C spirit,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is also the main track and keynote of Partys spirit production,education and practice.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highlights the moral fiber of proletariat party,unifying the  purpose of the Party and the regularity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being fostered in the social revolution and self-revolution of the Party itself,reflecting the sublime Party character of respecting people and serving people.

Key Words: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zeitgeist;theoretical connotation;Partys moral fiber;unity and combination

责任编辑:彭 澜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时代精神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论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唯物史观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四重维度探析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