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应用在血透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疗效研究

2021-09-21 18:52何雪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效果

何雪玲

【摘要】目的:研究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应用在血透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5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率、热源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消毒检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血透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可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显著降低,使整个血透的过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促使护理效率的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血透护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137-02

血液净化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到该科室进行治疗的大多数都是重症肾病的患者,还有一些是中毒、水电解质失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酸碱失衡等患者,治疗期间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出,并通过透析机器对其进行滤过和净化,在将血液输送回患者的体内,完成排出患者体内毒素的作用[1-2]。进行透析期间需要使用的设备比较复杂、繁多,对操作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在透析期间的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比较高,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成为该科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保证护理质量的提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来提升护理质量[3]。基于此,本文针对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进行干预,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20年1~5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5~70(53.03±8.27)岁,透析时间3~10(6.59±2.3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6~69(52.94±8.15)岁,透析时间2~9(6.13±2.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是本院规律血液净化患者;(2)对本次实验表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认知、沟通障碍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患者;(4)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传染性疾病患者;(6)相关药物及治疗使用禁忌患者。

1.2 方法

上述患者均进行规律透析,3次/周或者5次/周,4 h/次,透析血流量200~280 mL/ min,所以透析管路以及透析器均采用一次性,在患者的透气期间未出现凝血,失血以及其他不良现象。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质护理量管理,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运动以及饮食的相关情况,患者在透气过程中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检测,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的要求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为主管护师或者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要求组长需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冷静应对。组长每个月要组织一次组内培训,主要内容为透析护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对护理人员的每个监护单元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

(2)建立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预防感染、患者资料管理、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等,明确每一项的细节,并将其作为考核内容增加到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当中。

(3)控制环境感染,进行透析的环境需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将区域按照不同功能进行管理。患者进行透析的过程中,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要保证无菌操作。透析结束之后对室内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使用消毒液擦拭透析机,并且将受到污染的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和清理,保证无污染。

(4)控制水处理间环境,采用专人对水处理间进行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相关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科室内人员暂停机器的工作,并及时进行处理。每三个月对水处理系统进行一次化学消毒,每周对水硬度以及游离氯的含量进行监测。保证透析机的正常工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感染、热源反应、消毒检测达标情况。

(2)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消毒隔离、仪器管理、无菌操作、环境卫生,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临床应用效果越好。

(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8分为非常满意,<8分、≥6分为一般满意,<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护理满意度越高,临床应用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软件将进行研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通过(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通过率(%)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感染、热源反应、消毒检测达标情况

观察组感染率、热源反应发生率较低,消毒检测达标率较高(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 表3。

3 讨论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出现感染的概率通常会比较高,因此,在透气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需要透析室的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并且做好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持续培养和护理工作的管理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4-5]。在透析室内专业的仪器和设备非常多,并且仪器的操作也比较复杂,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也比较多,出现疏忽非常容易导致严重的事件出现。不但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超的专业能力,也要对患者有较强的责任心,因此,需要加强对血透护理质量的管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护理人员提升整体的专业能力,采用小组的模式进行管理,无论是对患者还是透析室内的相关设备都能够做到有条不紊,遵章守矩,保证护理工作能够全面且细致的开展,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疏漏的情况,减少透析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6-7]。通过质量控制小组的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观察组满意度显著提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不断使其整体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提升,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减少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8]。管理好水处理间的环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排除可能发生的问题,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保证透析仪器的正常工作。在透析室的护理工作中将清洁区、污染区进行合理分化,并完善了透析液储藏间及候诊区的准备工作,做好环境以及相关仪器的消毒灭菌工作,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干净整洁,整个操作过程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感染以及热源反应的发生率[9-10]。本研究中对比两组感染、热源反应、消毒检测达标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血透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可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显著降低,使整个血透的过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促使护理效率的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王振华.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737-1739.

[2] 袭开锋.质控小组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242-243.

[3] 孙志芬.质量控制在实施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价值探讨[J].甘肃科技,2020,36(14):148-150.

[4] 李见萍.维持性控制护理及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1):110-112.

[5] 王方霞.质量控制在实施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1-22.

[6] 许丽红.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4):217,221.

[7] 刘舜华,易海飞,许月嫦.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0):3677-3680.

[8] 李芳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J].东方药膳,2019(20):295.

[9] 陈日喜.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9):201-204.

[10] 胡毅敏,陈小秋,殷金梅.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動静脉内瘘失功的临床应用管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2):169,198.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效果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效果评价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研究
护理质量管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持续质量改进在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之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