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参与支持城市发展
——威海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

2021-09-22 03:04文图宗丽娜中国儿童中心赵雪君通讯作者中国儿童中心
人类居住 2021年1期
关键词:议事会威海市威海

文图|宗丽娜(中国儿童中心)赵雪君(通讯作者,中国儿童中心)

1.梦海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公约》

引言

“我希望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可以尽情表达。”

“希望可以多参与志愿活动,为需要的人献爱心,也可以积累更多社会经验。”

“我希望马路上有儿童专用的、有警示标志的斑马线,这样就不用担心过马路的问题了。”

纯真质朴的话语,来自参与2020年威海市儿童友好感知度调研的孩子们。在该调研的“儿童声音”板块,4111名威海儿童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期望中的儿童友好。

在孩子们眼中,儿童友好可以是畅通的表达渠道,也可以是丰富的公益活动;可以是便捷的公共设施,也可以是温暖的社会服务。儿童,作为城市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正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引导和支持下勇敢表达着自己的心声,正在悄然成为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

什么是“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的理念来源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对于参与权的阐述,儿童参与不仅包含儿童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等权利,更应涵盖对日常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并从中获得相应能力的过程。

中国儿童中心主编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显示,中国儿童参与领域广泛,参与意愿强烈,参与能力强大,但学校之外的参与很不充分,受到时间、空间等基本条件的限制;儿童参与和儿童发展关系密切,存在较大的群体差异,一些重要议题往往被忽略。

“儿童参与”的内涵

社会学家罗杰·哈特(Roger Hart)在其专著中将儿童参与以阶梯的形式划分为8 个层次。其中,第五阶梯:儿童对由成人发起的项目提出建议,并被告知这些建议将如何应用于决策,以及最终决策的结果。第六阶梯:在由成人发起的项目中,儿童参与共同决策。第八阶梯:在由儿童发起的项目中,儿童与成人共同参与决策,并使儿童在此过程中获得经验、提升能力。

2.梦海社区儿童活动广场

8个层次中,第一至第三阶梯通常被视为“无参与”或“假参与”,在开展儿童工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面向儿童的调研通常属于第五阶梯,儿童议事会类型的组织则是由第六阶梯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可见,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从机制层面整体提升了儿童参与的层次,而参与的水平则要基于对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以达到儿童参与预期的实效性。

“儿童参与”的应用

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即是从政策、环境、人文、服务等多角度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人居环境。儿童的源头参与、有效参与能够使项目的规划、调研、执行、监测、评估等环节更具有现实意义。在与儿童有关的事务中,应做到真正将儿童的意愿纳入其中,实现高层次的儿童参与,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充分响应儿童诉求,推动形成更有温度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联合国儿基会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五大目标领域之一,也明确提到了儿童参与——每个儿童和青年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需求和优先事项,任何影响到儿童的公共法律、政策、预算、程序以及决策,均应充分考虑这些意见、需求和优先事项,并在其指导框架中将儿童纳入倡议实施的各个环节。

“威海项目”实践

2020 年,中国儿童中心与威海市妇联合力推动威海市创建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以下简称“威海项目”),在项目调研阶段,中国儿童中心项目组设计了面向威海市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调研问卷,共收到有效调研反馈4111份,受访人群覆盖威海辖区内所有区市。本次调研摸底了目前威海市儿童友好感知度和儿童参与现状,也为项目提供了征求儿童意见的渠道,为威海市儿童权利现状分析和行动方案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和有效的实践支持。

奠基

调研问卷的儿童填写部分分为儿童感知、儿童参与、儿童声音三个板块,项目组基于受访儿童真实反馈,拟定了威海项目“参与友好”目标下的四项具体任务和若干措施,着力构建儿童参与机制,培育儿童议事会,强化儿童参与能力建设,鼓励儿童参与公共事务,使创建工作充分响应本市儿童的切实需要。

“威海项目”在儿童权利现状调研和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并合理采纳儿童意见,将处于第五阶梯的中高层次儿童参与落到了实处,为日后有效实施行动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与

从整体感知情况来看,受访儿童对威海市目前的友好程度评价较高,超过90%的儿童认为威海是友好或非常友好的;且较多反馈集中在友好的城市空间和设施方面,可见威海目前环境友好的优势较为明显。

在更为重要的儿童参与板块,调研主要围绕家庭参与、学校参与、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展开。调研结果显示,威海市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类事务的积极性较高,获得家长、教师、社会工作者相应的反馈情况良好,全市整体具有较好的儿童参与氛围,为参与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的第一个行动周期,威海市将以各级儿童议事会培育为契机,推动建立儿童需求从表达到落实的全流程长效机制,鼓励儿童参与各类公共事务的调研、论证、规划、设计、决策、评估等流程,使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真正能够落实儿童优先的重要原则,使儿童参与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有效环节。

支持

2020 年,威海在研究制定本市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同步开展试点项目实践,率先选取环翠区梦海社区、东山社区和东北村社区作为儿童友好型社区试点,广泛开展儿童议事活动并探索落实机制。

3.梦海社区“一米菜园”儿童种植角

4.威海市妇联“爱·益·家”公益项目梦海社区服务空间

5.东北村社区儿童议事会活动

6.东北村社区儿童议事会活动

2020年暑假期间,东北村社区儿童议事会以“儿童友好乐园项目——我是社区小规划师”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四期丰富多彩的儿童议事活动。活动结束后,社区工作者将孩子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梳理汇总,并实际融入到打造儿童乐园的规划设计中,全流程探索了第六阶梯的高层次儿童参与,为当地社区儿童议事会机制建设及活动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7.东北村社区儿童议事会活动

8.首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

由威海案例我们不难看到,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协同机制、调研分析、行动计划、监测评估等环节落实儿童参与,对儿童发展和城市建设均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对儿童来说,全流程参与公共事务是对其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自主行动与主动决策的重要启蒙和有效锻炼。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过程中的儿童参与,多数表现为儿童在专业工作人员适当引导下参与公共事务的先期研究,并通过团队的研究成果影响方案制定与最终决策。儿童对这一过程的参与和体验,有助于培养其对于公共参与的兴趣、信心、能力和成就感,进而在这一良性循环中不断提升儿童逻辑思维、公众表达、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综合素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这些能力和素养也将为其有效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城市来说,第一,儿童参与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的核心要义。要使城市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发展,儿童对于城市的感受、意见、诉求和评价则至关重要。第二,儿童参与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等战略框架在目标上高度一致,为统筹战略规划、推动地方发展提供了有效策略与支持。第三,儿童参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由于固有观念的根深蒂固,在我国家庭中,儿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视作父母的附属品。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近年来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越来越多的成人群体意识到儿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一座城市对于儿童需求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智慧、包容以及人文素养。

结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正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抓手。儿童参与,作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将在日趋完善的机制引领下,在不断深化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实现其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议事会威海市威海
《威海港口》
是“生”不是“牛”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My perspective on going global and acting local
成都市双流区村(居)民议事会在基层群众民主自治中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公共资源利用中议事会制度的探索
浦江镇村居代表议事会制度研究
花生播种季
上海长宁:党员议事会带动居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