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资源调查研究

2021-09-22 03:12杨玲黄茜茜徐庆锋庞震苗
实用医学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医科床位数社区卫生

杨玲 黄茜茜 徐庆锋 庞震苗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06);3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510045)

为落实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8月公布《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要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居民健康需求的首要环节[1],承担着为社区、乡镇范围内的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等综合服务的责任[2]。基层中医药资源作为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的公平性攸关居民切身利益和社会整体健康水平[3]。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摸清基层中医药资源的配置情况,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水平、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以及增强政府部门科学制定规划的合理性提供决策依据,助力“健康广东”的早日实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通过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获取2019年广东省21 个地市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情况,共包含1 164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 153 个乡镇卫生院。每万人口资源的计算中,使用了《广东统计年鉴-2020》第三章中“各市年末常住人口数”的统计数据。

1.2 研究方法评价指标参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中的任务指标,并结合基层中医药卫生资源的相关研究,共选取四类指标:(1)人员配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2)床位配置:包括实有床位数、中医科床位数;(3)中医疗法使用:包括中药饮片、针刺、推拿、刮痧、拔罐、灸类、敷熨熏浴类、中医微创、骨伤类、肛肠类、气功类。(4)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包括普通针具、电针设备、灸疗设备、TDP 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推拿床、中药熏洗设备、牵引设备、多功能治疗床、康复训练设备。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 软件建立2019年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卫生资源数据库,对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人员配备情况

2.1.1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总体配备广东省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为3.65 人,占医师数的22.77%;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为2.43人,占全科医师数的26.27%。每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为2.71 人,占医师数的11.35%;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为1.61 人,占全科医师数的

20.59%。

2.1.2 不同区域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配备(1)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为3.86 人,占医师数的24.34%;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为2.59 人,占全科医师数的26.92%。粤东西北地区中,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为2.50 人,占医师数的14.74%;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为1.55 人,占全科医师数的21.41%。(2)粤港澳大湾区中,每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为3.17 人,占医师数的11.56%;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为1.64 人,占全科医师数的16.67%。粤东西北地区中,每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为2.57 人,占医师数的11.30%;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为1.60 人,占全科医师数的22.25%。

2.1.3 不同地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配备(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9 个地市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总体的43%;8个地市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总体的38%。每万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最高的地市为深圳市,达到1.15 人/万人,最低值为0.05 人/万人。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最高值为0.79人/万人,最低值为0.04 人/万人。(2)乡镇卫生院中,9 个地市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总体的47%;13 个地市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总体的68%。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数对比中,每万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最高的地市为梅州市,达到0.71 人/万人,最低值为0.01 人/万人。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最高值为0.49 人/万人,最低值为0.01 人/万人。见图1、2。

图1 2019年广东省每万人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数Fig.1 Number of physicians in TCM category in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per 10,000 population in 2019

2.2 床位配置情况

2.2.1 中医科床位总体配置广东省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床位数为1.96 人,占床位数的21.80%。每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床位数为6.34张,占床位数的11.78%。

2.2.2 不同区域中医科床位配置(1)粤港澳大湾区中,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床位数为1.44 张,占床位数的25.95%。粤东西北地区中,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床位数占比为4.80张,占床位数的17.33%。(2)粤港澳大湾区中,每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床位数为4.30 张,占床位数的8.40%。粤东西北地区中,每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床位数为6.99 张,占床位数的12.79%。

图2 2019年广东省每万人口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数Fig.2 Number of physicians in TCM category in township healthcare cent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per 10,000 population in 2019

2.2.3 不同地市中医科床位配置(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11 个地市的中医科床位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总体的5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床位数对比中,粤港澳大湾区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其中每万人口中医科床位数最高的地市为广州市,达到0.46 人/万人,最低地市的值为0.01人/万人。见图3。(2)乡镇卫生院中,4 个地市的中医科床位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总体的21%。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床位数对比中,粤东西北地区高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中每万人口中医科床位数最高的地市为茂名市,为2.53 人/万人,最低地市的值为0.06 人/万人。见图3。

图3 2019年广东省每万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床位数Fig.3 Number of beds in TCM departments per 10,000 population in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9

2.3 中医疗法使用情况根据表1 和表2 可知,全省及各地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疗法中,大多以开具中药饮片、针刺、刮痧、拔罐及灸类为主,中医微创、骨伤类及肛肠类等疗法开展的占比较低。

表1 2019年广东省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不同中医疗法占比Tab.1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CM methods provided by each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 center in GuangdongProvince in 2019 %

表2 2019年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提供不同中医疗法占比Tab.2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CM methods provided by each township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9

2.4 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情况

2.4.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疗设备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对比中,粤港澳大湾区优于粤东西北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市情况为:33%地市的普通针具配备、48%地市的电针设备配备、33%地市的灸疗设备配备、48%地市的TDP 神灯配备、29%地市的中药雾化吸入设备配备、43%地市的中药熏洗设备配备、48%地市的推拿床配备、52%地市的牵引设备配备、24%地市的多功能治疗床配备以及33%地市的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其中每万人口中医诊疗设备数最高的深圳市为23.59 人/万人,最低地市为0.37人/万人。见图4。

2.4.2 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对比中,粤港澳大湾区普遍优于粤东西北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市情况为:26%地市的普通针具配备、47%地市的电针设备配备、42%地市的灸疗设备配备、53%地市的TDP 神灯配备、53%地市的中药雾化吸入设备配备、42%地市的中药熏洗设备配备、42%地市的推拿床配备、53%地市的牵引设备配备、42%地市的多功能治疗床配备以及47%地市的康复训练设备配备。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诊疗设备数对比中,粤东西北地区高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中每万人口中医科床位数最高的云浮市为11.11 人/万人,最低地市为0.23 人/万人。见图4。

图4 2019年广东省每万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数Fig.4 Number of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quipment in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per 10,000 popul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9

3 讨论

3.1 全省基层中医药资源较为充足,区域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分析结果可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数为16.03人,床位数为8.99张;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数为23.87 人,床位数为53,82 张,基层中医药资源整体较为充足。分析指标情况可知,粤港澳大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床位配置及中医诊疗设备配置的资源供给上优于粤东西北地区,粤东西北地区则是在乡镇卫生院占有优势。分析其原因可知,粤港澳大湾区包含的九个地市均为珠三角地市,经济基础发展好,城市医疗卫生系统建设更为成熟。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下,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更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而粤东西北地区地市大多受限于历史因素和经济因素,基层中医药资源的较为欠缺。尽管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在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乡村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其医疗成熟度和资源供给能力的提高仍需更多的投入。针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应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目标,加强整体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4],在进行协同规划时要考虑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引导经济区内资源合理配置[5],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推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继续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支持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及北部生态区发展,通过加强区域医联体建设,根据区域医疗资源机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提高资源使用率的同时减少资源的闲置浪费。

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类资源占比较低,中医药作用发挥还需提升分析人员配备和床位配置情况可知,在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比及中医科床位占比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22.77%、26.27%及21.80%,乡镇卫生院分别为11.35%、20.59%及11.78%,均较低。尽管近年来通过定向生招录、全科医师培养等多种形式提升了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资源的供给能力,但与整体资源对比,中医类资源不足较明显,乡镇卫生院的占比也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反映了中医药人员工作负荷的不断增长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质量弱化[6]的矛盾,与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量不相匹配。而在纵向竞争中,城市地区占据大量优质人力资源,造成区域内虹吸效应,使得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的人才流失严重[7]。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是影响服务提供数量、质量和效果的核心要素[8],而专业化特征是促进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9]。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制定鼓励和吸引中医药毕业生到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工作的政策和措施[10],如通过提高编制待遇级别等,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等方式吸引卫生人才下沉基层,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相关研究显示,社区医疗机构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会影响居民利用的意愿[1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宣传,能够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如通过持续开展中医名家走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健康义诊和讲座等活动,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使中医药特色疗法得以推广普及,增加人民群众使用中医药的频率。

3.3 地市基层中医药资源发展不均衡,基层中医药资源发展效率引起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1 个地市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床位配置和中医诊疗设备中,高于全省发展水平的地市占比较低,大部分地市的发展低于全省发展水平。另外,深圳市拥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排名全省第一,但其大部分中医药资源指标的发展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示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可能就越差,这与既往卫生公平性研究结论相一致[12]。与此同时,部分地市的中医药资源配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资源过剩、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所以,针对不同地市基层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现状,要采取针对性的资源投入政策。一方面依据人口分布状况确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密集地区集中优势医疗资源,人口分散地区采取医疗资源广泛分布方式[13]。对于深圳、广州等地市,可以通过提高法人治理结构和合理设置和内部激励机制的合理安排等措施[14],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粤东西北的地市,则以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为导向,着力在基础病、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提高医疗资源获得的便利性。同时,加强医疗服务效率的监管反馈,构建质量控制和评价监管的长效机制,通过机制反映医疗服务的效率,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准则,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15],解决中医医疗服务过程中无法对专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问题[16]。

3.4 中医疗法开展种类及设备配备数量较多,但以简单疗法为主,技术投入需加强从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疗法开展情况来看,21 个地市均有开展10 种以上的中医特色技术疗法,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中药饮片、艾灸疗法的开展较多,占全部疗法开展的13%左右;中医微创、肛肠类等疗法开展较少,低于4%。诊疗设备配备以针具、电针及神灯配备数量较多;中药雾化、牵引设备及治疗床等设备的配备数较少,特别是乡镇地区更为缺乏。这也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设备短缺,中药品种单一,中医适宜技术未得到充分推广应用、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17-18]。随着健康中国、健康广东的深入推进,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才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水平,才能更好发挥分级诊疗中“基层首诊”的作用。因此也就需要增加中医疗法的开展种类以及增强疗法开展的技术性。因此,要发挥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在技术及资源上的优势,使其在服务技术创新和产品、设备研发工作上承担更多责任,鼓励其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对口援助、业务辅导关系[19],不断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性。还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对有条件开展适宜技术的基层医疗机构给予资金的扶持和技术的指导,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方法培训推广[20]。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通过网络培训、专题讲座、接受协作医院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服务水平。

由于中医药资源的评价指标较多,本研究从官方监测系统中选取可靠性高的指标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基层中医药资源配置现状。而由于中医药服务量的发展指标也较多,本文未将其纳入到研究范围,以便更好进行中医药资源的分析。因此,中医药服务量的研究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宽的内容。

猜你喜欢
中医科床位数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叙事护理与情志护理在中医科的运用探讨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中医科临床带教中一对一及一对多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综合医院中医科奖金二次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7万行业协会2020年完成脱钩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中医科主动服务模式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