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刍探

2021-09-22 17:54翁仁富
成才之路 2021年28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中职教育应用效果

翁仁富

摘 要:为探讨微课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儿科护理课程教学。实验组采用微课授课的教学形式,课程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与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未给予微课授课。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认为微课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护理技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关键词:微课;儿科护理;应用效果;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072-02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晦涩难懂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是儿科护理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将微课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均为50人,均为女生,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1903班学生的年龄为(17.02±0.51)岁,上学期专业课平均成绩为(82.42±6.65);护理1905班学生的年龄为(17.03±0.42)岁,上学期专业课平均成绩为(80.74±7.15)。将护理1903班作为实验组,护理1905班作为对照组。对两班学生年龄、入学成绩、上学期专业课平均成绩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方法

护理专业学生在二年级开始学习儿科护理学课程,两组学生均使用同一教材。为了排除教师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本校同一位儿科护理教师授课。对照组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未给予微课视频,即采用标准PPT和板书等进行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批改作业,课下学生复习,最后进行儿科护理期末考试。实验组班级采用微课授课,将实验组班级共50人分为5个小组,每组10人,推选1名组长。课前:根据教学计划与大纲,依据学情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微课视频,每节课准备2个~3个微课视频,每个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师提前1天将微课视频发放到相关网络教学平台,告知学生本次课需要了解和熟悉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疑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结合书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总结,提出问题并整理,由小组长统一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反馈给教师。教师同时发放相关章节课后习题,并查看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课中: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时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小组讨论,与其他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各小组所存在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点评,对学生易错知识点给予讲解纠正,然后梳理整堂课的脉络,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课后: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将一些优秀的微课视频再次发放到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

3.观察指标

理论考试:在儿科护理全部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在同一时间采用同一份考卷在学习通上进行考试,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共100道单选题,每道题1分。比较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儿科护理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结束,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实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内容包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护理技能、有助于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

二、结果

1.学生儿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调查50份,回收问卷调查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比较两组学生儿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可知,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其核心内容是针对某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短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目标明确、资源多样、针对性强、效率高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学生用微课学习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更加灵活方便。研究结果显示,92.0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动机,94.00%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90.00%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3.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护理技能

儿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学校护理、助产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研究对象是自胎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儿童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变化多端、来势凶猛、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同时患儿年龄较小,在护理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导致儿科的护理操作难度较大。这需要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更加细心、耐心、有爱心。将微课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能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反复观看相关微课视频,加深对重点与难点知识的理解。研究结果显示,92.00%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技能,86.00%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增進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知识,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还可以在课后学习。教师可以在后台查看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并针对这些难点进行在线答疑,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互动更加频繁,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研究结果显示,96.0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94.00%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微课的应用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其护理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可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燕,丁萍,宋真.微课在护理教学模式与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17(02).

[2]吴岸晶,吴卓洁,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7(02).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中职教育应用效果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