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9-22 08:19于来宝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无人机人才培养

于来宝

摘  要:提升无人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需要学校、企业、行业等各个方面的有效参与,本文对无人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不断完善无人机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无人机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技能人才  无人机  对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6(a)-0107-03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YU Laibao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64 China)

Abstract: Improving the training level of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requires th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s, companies, industries and other aspec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UAV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and points out it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problems existed in teachers, training condition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tc., and proposed solutions. The research of the article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dron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level of drone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Skilled talents; UAV; Countermeasures; Talent cultivation

無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行业,起初在军用领域市场需求巨大。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无人机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延伸,应用范畴不断拓宽,在消费、植保、电力、安防、测绘等行业日渐成熟。据《2015-2022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可知,我国仅电力巡线、石油管道巡检、森林防火、公共安全4个民用领域的需求规模为150亿~300亿元,如果考虑其他民用领域、军事装备需求以及海外市场,其规模将超千亿元。由此可见,无论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或是抵御自然灾害中,无人机的应用都越来越广泛,因此也带来了大量的无人机操控、维护、装调等应用人才的需求。

为满足市场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要,国内高职院校逐步开始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专门培养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且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也越来越迅速,2016年全国有9所高职院校开设无人机专业,2017年98所,2018年192所,2019年达到264所,不难预测,未来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将越来越多,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还将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开设无人机专业,培养高水平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不仅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更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需求。

1  培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发展基础薄弱。各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普遍外在摸索和实践的阶段。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发现,由于无人机技术涉及机械、电气、电子、通信等多学科,目前已经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从自身办学特点出发,在机电类或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上新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或方向,其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在原专业基础上修改而成,而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行业、企业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各有不同并不断变化,导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1-3]。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高职院校普遍能够意识到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无人机培训机构有着很大不同,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局限于完成无人机的飞行任务,更需要在深入了解和学习无人机工作原理、架构的基础上,具备无人机的组装、维护和开发设计能力,同时人才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和支持其多维度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高职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与其能力体系要求存在一定滞后,不能形成有效衔接,在直观感受上,知识体系未能为学生实践能力体系构建提供有效支撑,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而知识体系的缺位将导致无人机人才的成长性受到限制,使其发展局限于传统飞手,难以成长为更高级的应用技术人才。高职无人机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大量的社会调研和理论论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作为新兴专业,无人机技术教师缺乏,多数教师是机电专业、信息类专业或测绘工程专业转化而来,对无人机专业教学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兼具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师资队伍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实习实训存在诸多困难:无人机机型多,更新换代快,且造价较高,而学生在实训的炸机导致的损耗大、花费高,此外,无人机飞行训练需要较大场地,室外飞行受空域管制限制,室内大型场地建设成本较高,且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螺旋桨转速普遍在10000r/min以上,稍有不慎,易导致安全事故,诸多原因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专业能力培养受限。

(4)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专业发展保持与时俱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无人机企业较多,武汉即超过百家,但规模普遍较小,行业应用场景差距大,多数职校校企合作多停留在AOPA、会飞等考证培训层面,未形成长效共赢机制。

此外,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评价机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等方面也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2  要素分析

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现有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工学交替”的学习过程,才能完成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构建。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无人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综合评价[4]。各要素关系如图1所示。

各要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不断完善、协同发展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结合地区发展特点,完善和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要素是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3  应对策略

3.1 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合而不融”是许多高校存在的问题。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校企合作关系,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无人机技能人才的基础。通过与无人机企业、行业组织等合作、交流,成立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保证相关无人机企事业单位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工作,共同完成调研无人机组装、调试、操控、维护维修、搭载设备操控、数据处理等岗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并不断修订无人机人才培养模式中定义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的内涵。同时,根据这3种能力的内涵确定分别支撑这些能力成长的典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要求。此外,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考虑学生“1+x”无人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需求,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有机融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3.2 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是为了完成培养目标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组织结构搭建的支撑结构,并通过分析、综合,把各个部分归入一定的顺序,并使各个部分有机的关联,构成支撑框架下的一个有机的系统。这里所说的系课程体系就是构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框架。

同时,应不断调研无人机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领域,修订现有无人机工作岗位分析表(见表1)。根据新的工作岗位分析表,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尤其是“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并确定每门课程的先后顺序。

3.3 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侧重于技术技能和社会工作适应性。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行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有效参与可完善人才培养各要素,补齐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6]。

企业运营过程中,场地、人力资源等是其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具有丰富的无人机组装、调试、飞行、维修的现实应用场景、经验。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所欠缺的,结合学校特点,将无人機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的实际环节引入学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同时让职校教师、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组装、调试、飞行及运营过程当中,可为职校实训资源建设、双师队伍培养等提供硬件支撑。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无人机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将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实现职校无人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4  结语

无人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行业等各个方面的有效参与,本文分析了无人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不断完善无人机人才培养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佚名.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68.

[2] 马浩,顾诚.无人机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7(11):212-213.

[3] 苏登科.无人机航拍新闻现状及趋势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

[4] 谭卫娟.以航模为载体 促高职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7,16(3):43-44.

[5] 马宏建,李红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双向”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77-80.

[6] 徐苗苗.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原因分析[J].品牌研究,2018(5):233-236.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无人机人才培养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跨线牵引无人机的飞行方案设计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