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达成情况评价探究

2021-09-22 08:23杨泽雪闵莉曲天伟运海红李雅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情况价值

杨泽雪 闵莉 曲天伟 运海红 李雅

摘  要: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达成情况评价问题,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课程为例,探究课程达成情况评价过程中的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和课程评价结果对教学的持续改进等内容,并以样本班级为例,给出了课程达成情况的详细计算过程,分析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毕业要求  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6(a)-0156-05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chievement evaluation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YANG Zexue  MIN Li  QU Tianwei  YUN Haihong  LI Y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5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achieve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aking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supporting relationship of the courses to graduation requirement indicators in the process of course achievement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urse goal achievement,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 evaluation results to the teaching are explored. Taking the sample class as an example, the detailed calculation process of course achievement is given,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Graduation requiremen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自中國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以来,各高校积极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与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课程的达成情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CPU设计为主线,在系统级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增强系统能力,体验硬件具体实现的乐趣。以该课程为例,遵循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探索课程达成情况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过程。

1  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1-2],毕业要求的评价可通过将毕业要求分解为多个指标点来实现[3-4]。

计算机专业参照通用标准制定毕业要求和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由2~5门课程支撑,每门重点课程对2~6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提供支撑。

在课程与指标点对应矩阵中,本课程共支撑1-3、2-1和3-3这3个指标点[5],如下所示。

指标点1-3:能够将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计算机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2-1: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基本原理和工程方法,识别和判断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指标点3-3:能够针对嵌入式、移动应用等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根据本课程支撑的1-3、2-1和3-3这3个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结合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专业复杂工程问题。此目标对应指标点1-3。

课程目标2:能够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知识,确定计算机系统关于硬件问题的关键环节及主要技术指标,培养学生具有确定初步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的能力。此目标对应指标点2-1。

课程目标3: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硬件系统设计的能力。此目标对应指标点3-3。

2  课程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课程达成情况评价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2种方法。

2.1 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

该方法是直接评价方法,主要评价技术性指标。主要是依据课程的各种考核方式(包括试卷、测试、实验、作业、报告等),评价值计算过程如下。

某学生某课程对某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值计算过程如公式(1)所示。

(1)

其中,X为某学生某课程对某指标点评价值;Wi为考核项i对某指标点的贡献权重(考核项可以是试卷、测试、实验、作业、报告等);Ai为学生考核项i对某指标点的成绩;G为课程对某指标点的目标值;n为课程对某指标点的考核项数量。

课程对某个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值计算过程如公式(2)所示。

(2)

其中,Y为课程对指标点评价值;Xi为某学生对某指标点评价值;n为样本总人数。

2.2 评分表法

评分表法是直接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价非技术性指标。主要是根据不同课程制定评分表,评分表中给出成绩的评定依据。

2.3 问卷调查法

该方法是间接评价方法,通过问卷题目中不同分值选项的设计来评价课程,课程结束时将问卷发放给学生填写,评价值计算过程如公式(3)所示。

Q=∑(Ci·Pi)/( PF·∑Bi)(3)

其中,Q表示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Pi为选项分值(如1~5分);PF为选项满分分值(如5分制中为5分);Ci表示选择Pi項的人数,∑Bi即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

2.4 课程达成情况综合评价

根据两种评价方式的评价值,采用公式(4)获得课程综合评价值。

R=α·Y+(1-α)·Q(4)

其中,R表示课程的综合评价值;Y为采用直接评价法获得的综合达成情况评价值;Q为采用间接评价法获得的综合达成情况评价值;α为直接评价的权重系数。

3  课程达成情况评价实践

以学校计算机专业15-1班的学生成绩为例,直接评价过程如下。

3.1 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

评价前首先要设计合理性确认表,确定各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并由课程考核评价小组确认是否合理[6]。15-1班课程的“课程合理性确认表”如表1所示。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包括试卷、报告、实验和作业,权重分别为0.6、0.05、0.2和0.15。

3.2 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评价值计算

以课程目标2为例,课程支撑毕业要求2指标点2-1的考核方式为试卷、实验和作业。具体评价计算过程如下。

3.2.1 试卷评分及学生得分

支撑的试卷分值为35分,其中,计算题1道,总分10分;分析题2道,总分25分。由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可得试卷分值如表2所示。

3.2.2 实验评分及学生得分

由表1可知,支撑指标点2-1的实验次数为4次,分值为50分,评价方法为评分表法,分别考核报告内容的正确性、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学生最终分值如表4所示。

同样方法可以得到作业评分及学生得分情况。

3.2.3 本课程支撑指标点2-1的达成度评价值计算结果

课程对指标点2-1达成度评价值的计算结果由试卷、作业和实验3项构成。结合每项评价方式在指标点2-1中所占的权重,总的目标值为38.5,按照式(1)计算评价值,得出支撑指标点2-1的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及达成度评价值,如表5所示。

最后,按照式(2)形式,取所有学生的达成度平均数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5-1班“计算机组成原理有体系结构”的课程对于指标点2-1的达成情况评价值为0.72。同理,可计算课程对于指标点1-3和3-3的达成情况评价值,分别为0.73和0.67,选取平均值0.71作为课程最终达成情况评价值。

3.3 课程达成情况间接评价

除采用直接评价法以外,采用了基于问卷调查的间接评价方法进行辅助评价。以15-1班34名学生为样本,设置调查问卷问题,分别对应课程3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设置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

依照公式(4)计算课程达成情况评价值为0.753,如表7所示。

3.4 课程达成情况综合评价值

根据直接评价结果0.71和间接评价结果0.753,依据公式(4)计算“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课程达成情况评价结果为0.723,此处直接评价法的权重系数为0.7。

4  评价的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根据学校的课程达成情况评价标准0.7,课程目标3的达成值偏低,导致对指标点3-3的支撑还需要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设计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低,为此在后续授课过程中进行持续改进,主要改进措施如下。

第一,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掌握能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计算机硬件的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和能力。

第二,加强教学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加强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分析与设计能力。

第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竞赛,提升学生硬件综合能力。

5  结语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课程为例,给出课程达成情况评价的方法及实施过程,并以样本班级为例,给出了课程达成情况评价值的详细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

[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年11月修订)[EB/OL].https://www.ceeaa.org.cn/gcjyzyrzxh/rzcxjbz/gcjyrzbz/tybz/index.html.

[2] 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3] 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二:我们应该防止和摒弃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7(1):8-14.

[4] 李志义.对毕业要求及其制定的再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 1-10.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EB/OL].http://www.hljit.edu.cn/Item/75454.aspx.

[6] 如何理解认证标准中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和达成情况评价?[EB/OL].https://www.ceeaa.org.cn/gcjyzyrzxh/rzcxjbz/cjwt52/599694/index.html.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情况价值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