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大型丛书出版创新实践

2021-09-22 08:30牟宁宁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麦肯锡丛书院士

牟宁宁

摘  要:《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记载航天历史、传承和弘扬航天的精神和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麦肯锡7S模型包括包括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能、风格和共同价值观这7大核心要素,将其应用于《丛书》这一大型项目的策划、出版流程,这种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了战略统筹、全员参与、凝结共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优化了组织结构,提高了出版效率,扩大了航天影响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麦肯锡  7S模型  丛书出版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6(a)-0177-03

Innovative Practice of Large Series of Books Publishing Based on McKinsey 7S Model

——Taking Biographies of Chinese Aerospace Academicians as an Example

MOU Ningning

(China Astronautic Publishing House Co., Ltd., Beijing, 100162 China)

Abstract: Biography of Chinese Aerospace Academicians records the history of astronautics, and inherits and promotes the spirit and culture of astronautics, which is a huge systematic project. McKinsey's 7S model includes seven core elements: strategy, structure, systems, staff, skills, style and shared values. It is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publishing process of the Biographies. This innovative management mode promot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full participation and common values, optimiz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mproves the publishing efficiency, and has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spac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strong operability.

Key Words: McKinsey; 7S model; Series publishing; Innovation practice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先后有5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当选为两院院士。他们不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缔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忠实践行者。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中国宇航出版社决定策划出版《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丛书》的编写出版意义重大,但周期长、难度高、任务繁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为了提高组织和出版效率,采用了麦肯锡7S模型对《丛书》的选题策划、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协调组织,这种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了战略统筹、全员参与、凝结共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优化了组织结构,提高了出版效率,扩大了航天影响力。

1  麦肯锡7S模型理论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简称7S模型,是麦肯锡顾问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企业组织创新发展而设计的,因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7S模型包括7大核心要素: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员工(staff)、技能(skills)、风格(style)和共同价值观(share values)[1] 。

7S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硬件”,风格、员工、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定为“软件”。把共同价值观作为核心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协同作用,如图1所示。

初期7S模型主要在应用在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后经过不断发展,这个模型具有各领域的普适性特征,逐渐在项目规划执行的整体系统中展现优势 。

2  运用“战略”思维,根据行业特色和社会热点做选题

7S模型中,“战略”是结合内外部环境和资源对项目发展目标、达到的途径和运用的手段的总体谋划。中国宇航出版社立足航天,关注到航天院士十分低调,很少有反映其人生历程的出版物。这些院士绝大多数已年逾古稀,部分院士已经离世。如果不抓紧时间把院士們的科学方法和宝贵精神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中国航天事业乃至中华民族将失去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在中国航天事业“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出版这套《丛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宇航出版社运用“战略”思维,制订规划,在2011年就开始策划出版这套《丛书》,计划出版3辑,进度安排如下:2012—2016年的5年时间完成第一辑30卷的出版,2016—2019年完成第二辑10卷的出版,后续再完成第三辑的项目。

3  运用“结构”和“制度”搭建《丛书》硬件框架

这套大型的系列丛书分为40卷,全套约1200万字。在组织编写的过程中,几百人参与搜集整理、撰写、审读、统稿。组织编写大型丛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会使项目不能正常推进。

出版社结合“结构”和“制度”要素,搭建《丛书》的硬件框架。《丛书》采用编委会的组织形式,构建结构基础,制定编写流程,保障项目的组织战略和实施顺利进行。

3.1 “结构”实施:编委会

由两大集团共同组建《丛书》编委会,编委会主任由两位总经理共同担任。职能是把握《丛书》定位,控制关键节点,审定重要事项,为《丛书》编写出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编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拟定方案,提出编写要求,制订编写计划,落实作者。各卷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组建分卷编委会,组织资料的搜集整理,组织对院士本人和相关人员的采访,审定撰写提纲和书稿。

3.2 “制度”保障:编写流程

首先由院士所在单位征求院士本人或家属对传记编写出版工作的意见。然后作者进行初步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对院士本人和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拟定撰写提纲。撰写提纲首先征求院士本人或家属的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分卷编委会审定。

提纲确定后,开始书稿撰写工作,根据撰写要求,搜集详细资料或进行细节采访。初稿完成后,提交分卷编委会审定,同时提交院士本人或家属审读。

作者按照分卷编委会、领导或专家以及院士本人或家属的审定意见进行修改,并经本单位进行保密审查且无涉密问题后,提交出版社,进入编辑出版环节。

4  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确保“风格”一致

在麦肯锡7S模型中,在做好结构和制度的同時,还应配备符合战略思想需求的人员队伍,人力配备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在执行项目发展战略时,需要不断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2]。

4.1 精选作者队伍

出版社组织《丛书》各卷选定1~2位作者,负责本卷传记的采访、整理和撰写工作。作者最好从院士所在单位产生,既要对院士的成长过程比较熟悉,又要通晓院士所在领域的科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必要时配备第二作者,在初稿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以提高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4.2 编写技能培训

大型系列丛书的组织编写难度较大,出版社改变只要求作者提供“齐清定”稿件的传统出版模式,在项目启动前期就提供培训和帮助,包括策划大纲、制订计划、写作指导等[3]。出版社参与编写的每个阶段,用7S模型的理念给予指导,对整体的编写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统一写作风格,出版社组织召开了8次“《丛书》编写工作研讨会”,邀请专业作家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院士单位介绍组织经验。通过研讨会的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编写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得到了解答。

4.3 排版设计,统一风格

在版式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多种书籍,从字间距、行间距、各级标题、插图、辅文等均进行了精心设计。因为《丛书》卷数多,各卷的最终页码差异比较大,并且章节标题要排版在单数页上,设计了一种宽版和窄版交错的形式,根据书稿篇幅灵活排版,保证了整套书的协调统一。这种设计使版面疏朗有序,清爽大气,让读者耳目一新,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更佳[4]。

5  编辑出版,凝聚共同价值观

7S模型中,“共同价值观”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可激发全体人员的热情,统一项目成员的意志,齐心协力地为实现项目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出版社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宣传阵地,担负着传承航天精神,弘扬航天文化的重任,每一位参与《丛书》项目的编辑都有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5]。

因为《丛书》卷数多,编委会综合考虑,选定专业相近、经验丰富的编辑为各卷的责编。拿到书稿后,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尤其是保证专业术语准确、体例格式规范并请作者对审稿修改处,尤其是疑问部分进行确认。《丛书》还安排了资深编辑进行通读,由社外专家进行印前审读。书稿达到编校质量标准后,才能下厂印刷。《丛书》在各位编辑、专家的反复润色修改后,受到作者和读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6]。

6  结语

麦肯锡7S模型应用于《丛书》这一大型项目的策划、出版流程,促进了战略统筹、全员参与、凝结共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优化了组织结构,提高了出版效率,扩大了航天影响力。

经过广大作者和各位编辑5年时间的辛勤工作,2016年完成了第一辑30卷的出版任务,2019年6月完成了第二辑10卷的出版工作。

《丛书》出版后,得到了航天业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并转载相关内容,先后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并两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麦肯锡7S模型在《丛书》出版中创新性的有效应用,可操作性强,期望为考虑出版大型丛书的编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祝杨军.麦肯锡7S模型与高校创业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4):270-274,298.

[2] 王琪,许小勇,陈艳,等.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医疗耗材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11):133-138.

[3] 王丹.科技出版向“智库出版”转型的创新实践——以中国原子能出版社策划的大型系列丛书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18):4-6,16.

[4] 赵彩霞,何东.少儿图书出版与推广的创新实践探析——以“冒险岛少年励志成长小说”丛书为例[J].现代出版,2019(2):66-67.

[5] 王馨漪.主题出版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9.

[6] 陈奋,许立.大型精品医学图书的策划和出版——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丛书”为例[J].出版广角,2021(2):57-59.

猜你喜欢
麦肯锡丛书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视角
院士速递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麦肯锡模式对我国中小管理咨询公司营销策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