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的红色家书

2021-09-23 10:44尤子健赵全华章婷
档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蔚县抗战

尤子健 赵全华 章婷

“……当我在战斗中牺牲,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被烽火硝烟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们永远的漂泊吧!”这是张苏红色家书中的一段。

少年初心

张苏,字希贤,曾用名张若增、张更生。1901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县桑干河畔南洗冀村一个殷实的书香门第。

1915年秋天,少年张苏到距家20里外的蔚县西合营镇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前,张苏在父亲的私塾教案中夹上了自己写的一首诗,以此表明自己立志求学、建功立业的初心!

孩儿立志出蔚川,学不成功誓不还。

自古英雄多壮志,今朝吾辈创新天。

革命不胜利不结婚

1923年,张苏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在这里,他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7年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一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员被大肆杀害,在逆境中,他出任北平(北京)团市委宣传部长。这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救国救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征程。

不久,北平地下党遭到敌人的破坏,张苏被通缉,他乘着黑夜迅速逃离北师大,敌人跟踪追击,他逃进了宣武门观音寺一座公寓里,这一切都被在公寓里的北师大女学生齐淑蓉看到了,她马上将张苏藏到了地下室,张苏躲过了敌人的追捕。

齐淑荣临危果断机智救人的举动,让张苏对她充满好感。张苏面对敌人追捕的勇敢大无畏精神,给齐淑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二人互生仰慕之情。之后,他们一起从事地下党工作,齐淑蓉拜张苏为师,张苏指导她写稿。

一年后,张苏受党组织的委派出任老家蔚县教育局局长。齐淑蓉则在北平创办《地球》杂志,揭露黑暗,昭示光明,向旧世界宣战。她向张苏约稿,这样催稿、寄稿,一来一往,信息频传,爱情萌生。因为爱得太深,都担心一旦自己遇难会给对方造成致命的打击,为了不连累对方,都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但两人的恋爱关系却始终隔着一层未捅破的窗户纸。

有一天,张苏以笔名“独木桥”写诗寄情投石问路:

一根独木横河上,一位女孩心难望,一人脚步些惆怅,谁来与我共时光?

齐淑蓉一看则明,大大方方地回信,写诗表明心迹:

榕木一横自成双,何言独木意彷徨?窗纸不捅路不明,愁云一拨见太阳。

张苏马上回了一首诗:

接奉来书不彷徨,桃李花开日久长,鸳鸯自有成双日,婚姻何须急时忙!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齐淑蓉也来到西安参加抗战工作。这一年张苏36岁,齐淑蓉30岁,正当这对相恋十年的有情人准备结婚时,党内发出通知:共产党员要做好上前线的准备。于是,两人私下约定:革命不成功,我们不结婚,抗战胜利再结婚……

张苏写词赠女友:

十年相爱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抗日救国,我们赴战场。纵使相逢未成婚,尘满面,鬓染霜。抗战胜利再还乡,到那时,再梳妆……

1937年8月,张苏奉命随周恩来、聂荣臻、徐向前等奔赴山西抗日前线,他和女友在渭水河边依依惜别……

1938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齐淑蓉去重庆投身抗战。对于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友齐淑蓉,张苏写诗一首致她远行:淑蓉今又去远行,山高水长过嘉陵,巾帼不让须眉志,舍家为国保和平。

抗日战士 视死如归

1937年9月,周恩来沙场点将,任命张苏到蔚县当县长。平型关战役结束后,他又随115师进驻河北省阜平县城,历任阜平县长、蔚县、涞源、灵丘等七县行政委员会主席、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实业处长、财政处长、冀西政治主任公署主任、边区政府党团书记等。

张苏在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活动引起了日寇的注意,1938年6月29日,日军蔚县警备司令官发出了《劝告张希贤(张苏)书》,书中对张苏进行威胁劝降,扬言如不投降定要抄斩全家。张苏毫无惧色,以“大中华民国抗日战士张希贤”署名回击日军:

应告为此不仁不义之军阀,即日悔祸撤兵。日本蕞尔小国,介乎两大之间,必欲其螳臂,以与中国为事,即无黄雀窃乘其后,必有革命爆发乎中!欲为日本深谋远虑者,当一反军阀之所为也。

日本欲祸他人之国,反祸其国,阁下所以伤心落泪,殆为此乎?敬告尔众,其速来归,我不杀俘,昆弟遇之。

最后便是张苏的正义立场:

老夫傲骨天成,不为物移,度外生死,浮云富贵,但求为国捐躯,此外不暇计也。我有财产,任尔没收,我有妻室,任尔杀戮,阁下之‘苦口婆心,但博老夫一笑耳。

该文公开发表在《抗敌报》上,既表现出张苏坚决抗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广大军民的抗战激情。

鸿雁传情 毛泽东主席批转“情书”

1938年到1943年,张苏担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实业处长、财政处长,主管边区的经济建设工作。他从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组织领导工作,为边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张苏在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战的同时,齐淑蓉在党组织的安排下,1938年到了重慶,协助邓颖超与宋庆龄、宋美龄等一起发动各界人士,落实统战工作。邓颖超推荐她出任中国抗战保育总会直属院长,这里还是党的联络点,她在雾都重庆投身抗日救国事业。

自从西安渭水一别,全面抗战开始,战火将一对恋人分割在了两地,一个在晋察冀边区,一个在重庆。相距三千里,天各一方,齐淑蓉时常想念张苏,自己的游击县长在前线可好?是否平安?有没有负伤?提笔写信又不知寄往何处?

1942年11月4日夜晚,齐淑蓉看到一张《新华日报》,借着灯光,她看到一篇《遥念北方战士》的文章:

“……当秋风寒袭我温暖在祖国怀抱中的人们的时候,我们怎不怀念数十万正在北方和敌人斯杀的弟兄?五年多了,我们的华北英勇将士在艰苦的搏斗着,不论多少个严冬的袭击,也打不尽、打不死那为祖国复仇的心,谁忍得住那和后方音信隔阻,得不到后方接济的战斗岁月?”

“音信隔阻”四个字令她遥望北方,潸然泪下。我俩分别五年啦!她拿起笔给三千里之外的张苏写了一封信,最后附了首诗:

抗战久别离,盼君凯旋归,红豆居南国,千里寄相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寄信时,她灵机一动,在信封上写道:“延安毛泽东主席转晋察冀边区张苏同志”,因为齐淑蓉知道毛主席一定了解张苏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具体地址。

1942年冬天,张苏去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处汇报工作,一进门,聂司令就高兴地说:“老张啊,有好消息,你女友齐淑蓉来信啦,还是毛主席亲自转的呢!”

张苏接过信一看,信封上果真有毛泽东主席写的“聂转”二字。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书法。

毛主席充当了这对抗战有情人的信使,替他们完成了心愿!这也是在八年抗战中,唯一由毛主席转的一封红色情书!一时传为佳话。

张苏马上给女友回信赠照片:

亲爱的淑蓉:

您好!我们投身抗战,已经分别五年,相距祖国三千里江山,不能团圆,以我抗日战士的心来与您千里相会。当我在战斗中牺牲,为中国人民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被烽火硝烟锻炼成的肖像随着您永远漂泊吧!革命战友 张苏 十二月三十日

八年抗战  家书三篇

思念恋人也思念亲人,1937—1945年,在八年抗战期间,张苏给蔚县老家的亲人寄了三封红色家书,寄托感情。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随时可能牺牲,张苏寄相片附言明志:

这是我在根据地的照片,这是一位抗日战士寸心的表白,特请你们作为永远的留念。当我在战斗中牺牲,持此相就是我的灵魂,他永远跟着党前进……让这张被烽火硝烟锻炼成的纪念肖像,随着你们永远的漂泊吧!

1943年,张苏第二次给家乡亲人寄回一张照片,他在背面写着:

生长在战争的烽火硝烟里,生存在人民群众的海洋里……

1945年春天,抗日战争出现胜利的曙光,家中收到了他寄来的第三封红色家书:

敬爱的母亲:

您好!孩儿不辞而别投身革命,从抗战至今离别亲人八年。亲人别离是多么痛心的一件事呢!在八年的抗日革命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人生就像一段很短的旅程,人生的境遇——生死分别、悲欢离合……这其中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也有动人的故事。

八年生死两茫茫,放眼望不能在家尽孝,孩儿心中非常自责。

因为投身抗战,保家卫国,一直没有和亲人见面,请不要见怪。您送我的礼物和赠语,我深深地记着,它是激励我的一剂良药、一妙灵丹,我很珍重地将它永远的保留珍藏,作为远别的纪念。

你们的教诲绝不会死板地写在书信里,一定在战斗的行动里像子弹一样地助力发射出去……在今后的战斗生活里,很需要你们这样的书信来帮助教育和鼓励我,中国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我们快要迎来希望的明天!

我要走了,

勇往直前地走上前去!

背向着故乡,

奔向抗日前方,

愉快地走上战场。

祝家人身体健康。

让我们亲切地生长在祖国的大家庭。

再见在故乡,迎接中国胜利的希望……

让我们抗战胜利后再见!

儿张苏   一九四五年春节书

烽火恋人 风尘情侣 21年后结婚

1948年12月,张家口再次解放,张苏任中共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兼财经委员会主任,他带领全省军民满怀信心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迅速恢复经济秩序。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聂荣臻对张苏说:“战争将你们隔开了,你俩是爱情马拉松,革命不胜利不结婚。现在北平已经解放了,批准你们正式结婚!” 张苏和齐淑蓉終于在欢庆解放的锣鼓声中迎来了新婚。

1949年春天,经过21年的漫长等待,时年48岁的张苏和43岁的齐淑蓉终于喜成眷属。他们在北平悄悄举行了姗姗来迟的婚礼。他们的婚事从简,秘而不宣。新婚三天后,新郎张苏就回到了张家口。而新娘齐淑蓉奉命接管一所女子中学,走马上任当校长去了。

姗姗来迟的结婚使他俩的人生之树错过了生育佳期。他俩没有留下自己的亲生子女,却留给世人一首革命者的红色爱情之歌。

参考文献:张家口地区文史资料汇编、蔚县党史资料汇编、文史精华、蔚县县志等

作者单位:怀来县委组织部   石家庄市第36中学

猜你喜欢
蔚县抗战
坚守的底色是信仰
多彩的剪纸
蔚县:剪纸一条街
在蔚县过大年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蔚县脱贫攻坚进行时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蔚县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