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致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9-24 03:29滕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
关键词:放射性肺癌剂量

滕菲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放疗科,河北 保定 071000)

0 引言

放疗是肺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RP),导致患者无法足疗程和根据剂量接受放疗计划,影响预后,对日常生活、工作等产生影响。有研究提出:IL-6、TNF-a等炎性递质的表达水平和RP发生有直接联系,但现缺少敏感指标预估。为探究IL-6、TNF-a对肺癌放疗发生RP的影响因素,本文将65例放疗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共将放疗致肺癌患者(n=64)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将发生放射性肺炎者作为研究组(n=30),未发生放射性肺炎作为对照组(n=34)。两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RP诊断标准:胸片照射野形状相近,呈模糊斑片,阴影密度大。影像学改变,经1周治疗后无变化。既往接受胸部放疗。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4~76岁,平均(62.3±2.2)岁。总剂量<60 Gy22例、>60 Gy12例。其中,非小细胞癌30例、小细胞肺癌34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3~79岁,平均(62.4±2.3)岁。总剂量<60 Gy24例、>60 Gy6例。其中,非小细胞癌14例、小细胞肺癌1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②患者均自愿入组,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性疾病,语言交流障碍者。②中途退出,依从性不高者。

1.2 方法。热塑膜固定体位,16排CT进行胸部增强扫描,碘海醇造影剂。根据患者现状确定处方照射剂量60Gy,每次2Gy,日1次,每周五次,6周结束。放疗均使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展开三维适形放疗。放疗过程中,患者每周进行血常规与肝肾检查,2周1次胸部CT。

1.3 评价指标。①清晨空腹抽静脉血2 mL,低温离心机离心,3000 r/min,离心半径9.5 cm,搜集血浆。将样本分为3管标注并储存在低温环境,储存温度-70℃。选择ELISA检测患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水平。②分析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③分析两组患者KPS评分、基础病史、放疗前肺功能、化疗、同期放化疗和RP的关系。

1.4 数据处理。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 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χ2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治疗前后检验指标。放疗前,两组TNF-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具有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TNF-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12.24±3.51)低于对照组(18.59±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治疗前后检验指标(±s)

表1 观察治疗前后检验指标(±s)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TNF-a IL-6 TNF-a IL-6研究组 30 30.41±6.54 10.44±3.4147.56±10.45 12.24±3.51对照组 34 36.41±8.74 10.41±3.5447.59±10.64 18.59±5.97 t - 3.08 0.03 0.01 5.10 P - 0.01 0.97 0.99 0.01

2.2 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分析。放疗总剂量与放疗前TNF-a指标是RP主要影响因素,详见表2。

表2 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分析

2.3 发生RP的相关因素筛选。不同KPS评分患者、有无病史患者、化疗患者、同期放化疗患者的R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肺功能健康者与异常者R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发生RP的相关因素筛选

3 讨论

放疗作为肺癌主要治疗路径,RP是放疗常见并发症。据研究,诱发RP与诸多因素有关系[1]。分析RP的发生、分子机制、筛选特异度均符合预估指标,放疗前分析诱发RP存在的影响要素,对此制定针对性的放疗计划有重要作用[2]。目前,引起RP的具体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有学者以TNF-a、IL-6为主的生物递质对造成肺损伤的始动有重要意义[3]。而伴随炎性损伤的修复机制在肺纤维化生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本研究中,放疗后会引起TNF-a、IL-6指标变化。放疗总剂量与放疗前TNF-a指标是RP主要影响因素。TNF-a、IL-6均为炎性细胞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维持RP过程中有一定作用[5]。根据研究结果,照射至45~50 Gy时患者TNF-a水平明显升高。经回归分析说明,放疗前TNF-a指标与总剂量成为RP危险要素[6]。因此,放疗后肺的延迟反应中TNF-a的融入发挥了一定作用。放疗后,IL-6指标低于对照组,表示IL-6融入照射后肺组织的炎性反应。根据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治疗前IL-6指标非RP发生独立要素[7]。此外,放疗总剂量超过60 Gy将会增加RP发生率,但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尚无法准确定论。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不同,表示总剂量超过60 Gy成为RP影响要素[8]。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放疗时应监测TNF-a指标与总剂量,对降低RP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放射性肺癌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