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21-09-24 03:30尤金福文惠转梁彩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
关键词:预见性剖宫产血栓

尤金福,文惠转,梁彩颜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5)

0 引言

剖宫产术是产科常用的分娩手段,可有效挽救产妇和胎儿的生命,改善母婴不良结局。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利于患者的产后恢复[1]。因此,如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2]。鉴于此,本文将62例剖宫产术患者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凝血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例数有62例,研究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是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38岁,平均(28.63±3.24)岁;妊娠时间37~41周,平均(39.85±1.02)周。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0~38岁,平均(28.67±3.26)岁;妊娠时间37~42周,平均(39.87±1.03)周。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62例患者均开展剖宫产术;患者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研究对象知情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并发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患者的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完成护理。

1.2 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具体方法为:术前做好常规孕检,术后6 h内去枕平躺,做好心电图监护;术后24 h协助患者维持半坐姿势并开展床边活动,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多食用润肠通便的食物,防止便秘;每天仔细观察和记录患者下肢皮肤光泽、温度等,必要时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开展预见性护理,详细方法为:①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不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护士存在的不足点,不断提升护理质量。②加强健康宣教:仔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了解患者既往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病史,科普预防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③加强情绪疏导: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护理需求,详细向患者介绍剖宫产手术流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预后效果等,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性。④预防措施:术后给予患者穿戴深静脉曲张弹性袜,在穿戴前仔细评估患者的皮肤状态,防止发生皮肤破损情况;在患者的小腿下方置入软垫,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的下肢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肌群,加快下肢血液循环速度;若是下肢表面皮肤出现血流淤滞情况,需要给予患者注射5000单位的低分子肝素,一天一次,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仔细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2)观察两组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空腹抽取4 mL外周静脉血后进行离心分离,离心速度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获取血清,随后采用北京普天新桥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凝血仪(型号:PUN-2048B)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PLT)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9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从表1的结果可以发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对比对照组(16.13%),研究组(6.45%)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n(%)]

2.2 评价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从表2的结果能够看出,干预前,在PT、APTT、TT、FIB以及PLT上,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PT、APTT以及TT上,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在FIB与PLT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评价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s)

表2 评价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s)

时间 组别 PT(s) APTT(s) TT(s) PLT(109/L) FIB(g/L)干预前研究组 8.41±0.53 27.36±8.27 15.63±4.12 163.27±14.33 2.50±0.36对照组 8.40±0.52 27.43±8.36 15.38±4.13 163.89±14.29 2.49±0.34 t 0.075 0.033 0.239 0.171 0.112 P 0.941 0.974 0.812 0.865 0.911干预后研究组 13.98±0.74 36.85±3.59 25.94±3.22 110.19±33.27 1.83±0.52对照组 10.15±0.37 31.29±4.58 18.72±2.34 135.72±38.26 2.26±0.73 t 25.775 5.320 10.099 2.804 2.671 P 0.001 0.001 0.001 0.007 0.010

3 讨论

剖宫产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适用于出现难产或存在严重妊娠期并发症产妇,可以避免发生母婴不良结局,临床效果确切[3]。近些年来,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生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一种产前镇痛时间短、可控性高的生产方式,剖宫产手术逐渐受到了年轻女性的追捧,已成为临床防止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是剖宫产术后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发生肺栓塞、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术后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预见性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其坚持“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规避风险[5]。预见性护理是一种预防护理,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判断,评估患者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而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6]。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PT、APTT、TT、FIB以及PLT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更佳。追其原因是:通过健康教育与情绪疏导,可以促使患者正确看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穿戴深静脉曲张弹性袜、按摩下肢肌群、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措施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7]。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理想,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猜你喜欢
预见性剖宫产血栓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