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要素在火车站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方式分析
——以惠东南站建筑方案设计为例

2021-09-25 07:34吴宇强
华中建筑 2021年9期
关键词:站房流线人性化

吴宇强

1 概述

1.1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着眼点

人性化建筑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生理情况、思维方式及精神需求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优化,使参与其中的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人性化建筑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其目的,是在与地域的自然环境、特殊的文化传统以及技术和艺术的多方智慧相结合的基础上,使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取得普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人性化因素在火车站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建筑创作既重视显性模式的表达,也强调隐性意念的追求。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文化脉络、历史传承、乡土风情和使用需求造就了不同的建筑表达形式,这些人性化要素的集合则是一座建筑个性与灵魂的所在。火车站是很多外地旅客到达一个城市最初踏足的地方,也是当地人离乡出游启程之地。作为火车站建筑设计,只有实现对人性化的良好把握,才能给往来旅客留下更好的初见印象。所以,在火车站房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的印记也显得颇为重要。

1.3 惠东南站项目概况

惠东南站位于惠东县城南侧,距离县城约3.6km。站场设2台4线,总用地面积53727.80m2。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约500人,最高聚集人数800人,站房总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m2以内。站型为线侧下式站房,中部设通高候车厅,两侧分别为售票厅、出站厅,二层为设备和办公用房。旅客进出站流线为“下进下出”模式,设8m宽旅客地道1座。出发旅客由站前广场通过候车厅经由同标高的地道上行到达各站台。到站旅客由站台楼扶梯下行到地道后经出站厅出站。车站设北广场,出租车、公交车、长途汽车、社会车辆等车场分置于广场东西两侧(图1~2)。

图1 总平面图

图2 剖面流线

2 人性化要素的考量方向

2.1 地域性特色的追根溯源

惠东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毗邻香港、澳门、深圳特区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城,属珠三角经济圈。惠东历来是粤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岭东重郡”、“粤东商埠”的美誉。惠东依山傍海,风景秀丽,陆地总面积3527.8km2,海域面积3200km2,海岸线长218.3km,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县,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县域。全县辖13个镇、1个街道和2个滨海旅游度假区,2016年末常住人口93.58万人。除此之外,双月湾作为当地海洋文化的地域性代表,其起伏的形态特征也为本建筑整体造型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意向缘起——山海之城、时代潮头。

2.2 福佬文化的体现与传承

建筑设计的原型出自于文化传承之中,表达着强烈的文化之根。建筑文化特质铭刻于环境之中,塑造着建筑的风格,是建筑作品表现出文化认同感和场所精神的源泉,也是建筑的灵魂所在。因而在设计中体现文脉的过程,就是挖掘建筑的深层次结构,再现建筑灵魂的过程。本方案立意从“福佬文化”出发,顺着当代城市发展的脉络,深层次挖掘当地福佬民系的文化内核,借鉴福佬文化的灵魂性标志之一: 佬文化图腾,用以简化并置于二层窗棂处,既可以遮阳及美化外观,又可以借以体现惠东南站设计的文化溯源(图3)。

图3 设计概念

2.3 人性化特质的生成与表达

高铁站作为一个城市门户形象的集中体现,反映的是整个城市的面貌。在现代站房设计中,以科学的、美学的,甚至是艺术的视野去看待它们,才能让我们的设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同时,结合时代的特色和人们便捷的使用需求,才能形成能概括人性化的符号,并生成设计概念将其转译到设计语言中。此外,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设计出富于时代精神,符合人文特质,根植于当地文化的火车站房,才能使当今的惠东县更具有人文凝聚力,并借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助力城市的发展前行(图4)。具体来讲,本方案室内无障碍设施的细节设计、灯光设计、标识设计、入口的扩大检测等待空间及其系统等处处体现出了人文关怀。

图4 侧透视图

图5 鸟瞰图

图6 一层平面图

图7 二层平面图

3 人性化的量化体现方式

功能、空间和造型的创造与融合,是人性化的有效量化体现手段(图5)。

3.1 功能与流线的组织

作为交通建筑的代表,现代铁路站房的功能组织要求一切以方便旅客使用为前提,在零距离换乘、空间可读、无障碍通行和配套的现代化设施等4个方面体现“以人为主”。

大多数人性化的站房设计,在规划上都能够结合周边交通规划基本实现交通通达,穿行无障碍。因而,惠东南站也考虑出入站点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便捷连接,并能有序组织旅客人流进出站,提供快捷的乘降路线以及保证快速疏散旅客等。具体做法是:基于本站房是典型的线侧下式车站,站房首层地面与站台标高相差7.5m,采用“下进下出”的流线。同时,在火车站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了使其功能更加的齐全,需要在其有限的内部空间内,进行合理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综合建筑面积、人流量、线侧下式布局、北低南高的自然地形以及单出入站通道等因素,设计人员将该站房内部空间划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候车大厅、售票厅、出站厅和辅助功能用房,上层则为办公和设备用房等。本站房中设置乘坐电梯、无障碍区域、各种通道以及设备、管理用房等,也是保证一切以为人们提供方便为主(图6~7)。

3.2 空间与造型的塑造

站房所有空间的组织和功能布局是以站房的流线为参照。而“廊”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特别是南方建筑系统的重要的过渡空间。惠东县属于夏热冬暖地区,雨水充沛且日照较强。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建筑师设计了室外的风雨廊将广场上下客区域与站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长条形的入口部的过度空间,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防雨、防晒和交通流线问题,方便旅客的进出站换乘,同时也丰富了建筑室内外空间的交流与沟通(图8)。

图8 进站大厅透视图

为了给旅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且安全的候车环境,并创造出新颖且扩大的建筑内部空间,在本站房设计中,候车空间上下联通,检票区向广场突出扩大,这样既实现了空间的多方向流通渗透,又融合了福佬文化的基本建筑观。而在本方案建筑造型的处理上,建筑师则结合当地福佬民系客家围屋、民居屋脊、檐口等建筑构成及细节特点,将屋面适当外挑并在立面上镶嵌一横列隐喻福佬文化的图形标识构件,自然形成传统的建筑意向。另外,整体建筑轮廓抽象自然地理形态特征,通过折叠、起伏、退进的手法,形成鹰击长空的翱翔之态,又如湖光倒影,微波起伏。立面细节通过色彩的叠加变化,隐喻鸥鸟腾飞的动势。而且,运用连续的横向墙面和玻璃的交替反复,体现了运动中的列车所具有的强烈的水平动势和流线感。总而言之,这类设计手法之下的内外空间感受也都不外乎服务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体验,进而体现出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图9)。

图9 一点透视图

4 人性化的具体设计策略

4.1 建筑生态化的设计策略

生态化建筑策略,纠其目的,是通过生态化的设计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物能耗的同时,为大众提供更大限度的舒适感,进而彰显人性化的设计。在高铁站房中就具体实现方式而言,一方面是高科技技术与生态概念的结合,通过人工的过渡空间(双层呼吸表皮)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则是气候适应措施与生态概念的结合,通过适应自然来减少能耗。

在惠东南站的设计中,站房采用了外挑檐口,以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这使室内空间的围护墙及门窗获得了阴凉的环境条件,大大减少了对室内的日照辐射,使室内获得较凉爽的气流。对于进站广厅、候车大厅等人流集聚的空间,采用高拔和扩大的处理手法,利于气流的上下流动。同时,在上部设有侧向排风口,下部进风,中庭开口,以达到室内气流循环的目的。同时,四周设置的顶侧窗和3个屋顶的吊顶有利于实现阳光的漫反射,提供柔和的光线,防止了眩光的产生,并打破了室内空间的单调,更有利于实现适应气候特征的生态策略内涵(图10)。

图10 绿色建筑策略

4.2 提高运行效率的设计策略

在同等规模的高铁站房中,由于惠东南站的人流数量较多,所以每日承载的压力比较大,因而在其人性化设计中,利于高效率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方向。首先,该站在以往高铁站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功能,增添更加有针对性的导向设计,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便捷之处。这样,使该站能够容纳的人流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其服务质量也相应的有所改善。比如说,添加智能检票机、自动传送装置等。同时,在以往的高铁站房设计中,其总体是由站房、站场以及跨线设施等几个部分组成的,这样的区域划分,不免影响到紧急时刻的人流疏散。面对这样的情况,本站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整体站房进行一体化设计。例如,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在以往固定的火车站功能流线及分割方式的基础上,将该站从更宏观的角度以整体方式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缩短疏散距离,为人流疏散提供更多便利。此外,设计人员还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站场的一体化运行管理,这样既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也有利于促进服务效能的人性化。

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与解析,不难看出,惠东南站的设计理念中,充分体现了与当地传统的客家福佬文化的结合,使其站房空间配置及流线组合、外立面和内部空间设计等,都让人感觉到这是真正生长在惠东这块土地上的建筑,并真真切切地服务于在此活动的人们,努力为他们打造一个安心舒适又充满活力的场所。因而,笔者也殷切期望这些有益的人性化设计探索能通过较系统的梳理在本文中得以表达,并为未来的相关实践提供一些理念的积淀。

资料来源:

文中图片均为设计团队绘制。

猜你喜欢
站房流线人性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中老铁路国内段站房“颜值”初显 全部11座客运车站装饰装修接近尾声
营改增对公路站房工程造价影响研究
几何映射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