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及管理

2021-09-26 09:39毛颖佳张立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检验科时段病患

毛颖佳,张立峰

1.赤峰市医院检验科,内蒙古赤峰 024099;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危急值(critical value)表示医疗服务中出现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与原先医疗情况相差较大,从而造成病患出现各种可能的对自身治疗不利的情况[1]。危急值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出现危急值的病患作出更加慎重的医疗方案。按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第4点的要求,结合该院伦理委员会、医务科、检验科等各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及相关文献,总结后制定适合该院特点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针对医疗情况存在一定的危急值问题,需要建立真实的跟踪和检测,根据网络软件系统对病患的病情建立预警机制。由于危急值往往同时与各种重症或者容易转为重症患者的病患身上,需要医疗方案给出应对这种危急值情况的机制,特别是对于出现生命危险的病患[2],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发现病患病情变化,提高抢救效率及成功率。该文从危急值在实际医疗领域存在的应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2019年1—12月该院检验科包括病患治疗和检测危急值项目标本共921 142例展开进一步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12月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数据。

1.2 方法

收集检验科各组全年危急值报告记录,包括临床、生化、微生物及门诊的危急值结果,通过信息收集和整理,剔除虚假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地发生危急值病患的人口学基础数据和患者应对过程的治疗数据。

1.3 统计方法

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具体病情,危急值检测前的治疗数据和应对危急值作出的有效治疗。用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筛选整理,将数据量化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危急值报告频率

该院2019年共检验包括危急值项目标本921 142例,出现危急值报告4 519例,其中男2 355例,女2 164例,所报告的危急值病患由白细胞缺少引发的恶化最为严重,占44.81%,其次为血小板占16.0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占6.99%,病菌感染占6.04%,比较容易出现误判和轻视症状严重的也是病菌感染问题,比例占6.52%,其次为血培养,占2.91%。见表1。

表1 危急值发生率分析表

2.2 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频率

医院各科室危急值病例中重症监护室占报告总量的24.08%,其次是急诊科,为20.12%,报告频率最高的是ICU,危急值发生率为1.86%,其次是急诊科,危急值发生率为1.15%。见表2。

表2 危急值报告科室分布情况

2.3 不同时间段危急值报告频率

对时间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并分析,按照时段进行相应的整合,该院危急值报告情况的高点自上午9点开始,逐渐上升,12点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在9~13点时间段内发生的危急值占全天危急值报告的79.90%左右,共3 612例,其次时段为14~23点,共678例,低峰时段为凌晨。见图1。对于1周的周期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时间的危急值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得出,周一的危急值案例发生率最多,占总危急值报告的26.00%,其次为周五,占总危急值报告的22.95%,周六、周日较少,分别占3.12%及3.34%。见图2。

图1 一天内不同时段危急值发生情况

图2 1周内不同时段危急值发生情况

3 讨论

该文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危急值案例发生率与时间和不同科室有关,并且存在一定的普遍规律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危急值检测和实际医疗方案研究,给该医院应对危急值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措施。该院根据各科室的不同特点规定了危急值的具体范围,避免因项目太多范围过宽而浪费人力物力,增加检验科及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工作压力大,导致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检验结果的警惕性与处理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又或者因为项目过于少及范围过于窄,而导致无法满足日常临床上的需要,很难对临床医生起到提醒的作用,从而失去危急值真正的意义,造成无法对患者做出及时的处理措施而错失最好的治疗及抢救时机。考虑到危急值检测和应对的治疗方案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要从根本制度上改变医院治疗制度。对患者建立更真实的信息跟踪和监测,加强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对病患病情的全面分析与诊断。医院需要改变医生诊疗流程,避免流于形式化的医疗模式,尤其是许多病患隐藏的病情重视不够,导致病患的危急值程度上升。同时在危急值检测和管理流程中需要摒除无效的治疗方案,避免医疗人员工作效率失真。该院建立危急值应对机制,从医院检测和治疗方案的数据中建立一个有效危急值触发的监控系统,LIS系统还建立了快速应对的反应模式,使得出现危急值案例的病患得到有效控制,包括病患的真实治疗数据和病患过往健康护理的问题,这些数据可以即时得到调控,同时对于病患亲属的有效联系与沟通机制同样受到重视[3-4]。该院2019年危急值报告发生率是0.49%,其中白细胞危急值最多,占44.81%,其次为血小板占16.02%,PT占6.99%,细菌培养占6.04%,发生率最高的前两位危急值项目为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分别占6.52%和2.91%。危急值报告发生率最高的科室ICU,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24.08%,其次是急诊科,占20.12%,报告频率最高的是ICU,危急值发生率为1.86%,其次是急诊科,危急值发生率为1.15%。这与病患实际情况直接影响危急值触发的概率研究相符[5]。该院危急值报告高峰从上午9点开始,逐渐上升,12点时达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9~13点时间段内发生的危急值占全天危急值报告的79.90%左右,共3 612例,其次时段为14~23点,共678例,低峰时段为凌晨,危急值触发案例时间反应实际医疗服务的诊疗制度,该院已在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保证该时段的检验及报告。根据不同时间周期进行分析,对比一周的不同时间发生率,其中周一最多,占总危急值报告的26.00%,其次为周五,占总危急值报告的22.95%,周六、周日较少,分别占3.12%及3.34%,与周六、日就诊患者较周一至周五少有关。另外,对于医疗服务模式中存在许多程序设计不合理,响应机制落后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以及危机值案例统计数据失真。这种情况降低了临床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极有可能还会影响到临床的工作[6-7],因此,该院针对调查分析积极进行医院运行模式的改良,改善医院科室应对危急值的报告模式,加强不同医疗人员对危急值案例应对的重视和审慎态度。通过有效控制,对应不同危急值发生率进行动态监控和灵活应对。特别是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和病症类型需要加强危急值防控意识[8]。

危急值往往多见于危急重症的病患,该类病患出现问题需积极及时进行处理方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因此需要检验科对危急值进行严格把控,避免错报、误报及漏报的发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需定期回顾危急值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了解临床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科室病患的特点调整危急值数值,以起到精准的指导临床作用[9]。危急值管理是一个涉及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怎样保证危急值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首先危急值必须准确及时,需要根据不同病种,由该专业的专家根据经验及大数据的支撑得出合适的危急值范围,并在临床运行中进行检验,定期总结,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期更加精准地判断病患情况[10];其次,送检标本质量的把控,在进行检验前标本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否则如果标本因采样或运送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标本变质、变性,则会直接导致检验结果假阳性的产生[11-12],从而得出与患者疾病情况并不相符的结果。因此各个科室间应紧密沟通,检验人员发现危急值,首先与临床相关科室沟通,询问是否与临床相符,同时进行危急值复检,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如确属危急情况则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与临床不符则将实际情况告知检验科人员,共同协商是否需要重新采集标本复检,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应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能力、诊治水平及救治能力协助进行危急值项目、范围的制定[13]。

危急值的触发往往与不同医疗科室关联,除了重症患者,急诊科接收不同病患需要加强对危急值发生和形成的信息判断和分析。由于医院比较固定的诊疗流程,有可能造成危急值发生时数据延长,有关病患材料没有及时分析。所以应该提高对危急值管理的重视程度,医院定期对危急值的管理做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有效降低危急值应对的失误。结合该院的危急值报告工作,总结了危急值制度在该院检验科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①危急值的漏报情况,此情况与部分检验科的检验人员对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不熟悉密切相关;②临床科室对危急值报告记录不完整,报告时间与记录时间不一致,记录有错,接到危急值报告未给予及时处理,有问题未与检验科及时沟通等问题;③危急值的标准确定与预测有可能脱离实际诊疗情况。这将会给可能出现危急值预防不当带来更多不利情况,延误治疗时机;④对危急值出现的响应速度较慢。有研究发现约80%的实验室所制定的儿童和成人危急值界限是有差别的[14],因而评估时应该注意到生理差异,单独设置适合儿童的危急值范围。在发生危急值情况的时候,需要不同医疗人员共同配合。整个危急值应对流程涉及临床医护人员,包括检测人员、急诊医生、主治医生等。这个应对和解决过程需要每个医疗工作人员保证行为符合应对机制要求,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影响医疗救治效果。经过临床医护人员初步了解后确定可能发生危急值,若与患者情况相符,迅速进入危急值响应的治疗模式[15]。危急值应对环节需要加强对患者真实病情的分析,同时保证病患得到有效地医疗服务[16-17]。因此,需要定期对检验人员、临床科室进行督查,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需要加强及时有效的沟通,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不断完善危急值制度,持续改进,以提高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危急值报告旨在及早发现病患危急情况,快速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在危急值报告管理中应体现高效,故危急值报告管理应使用信息化监控和人工调控相结合,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合理采用信息化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18-19]。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的管理可以体现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紧密相关,同时也是医院等级评审条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将危急值的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并且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持续改进,以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猜你喜欢
检验科时段病患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