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

2021-09-27 12:18杨正萍袁帅林
畜牧兽医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杨正萍 袁帅林

摘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现阶段还没有研究出该病的特效疫苗。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在开展疾病防控中,如果没有了解该类疾病的具体治病机理,易防控失败。该文主要论述非洲猪瘟的致病机理和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致病机理;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64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YANG Zhengping,YUAN Linshuai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Mulayuan Township,Shidian County,Baoshan City,Baoshan Yunnan 678200,China)

Abstract:African swine fever is a highly contagious and deadly disease caused by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infectious disease.No specific vaccine for the disease has been developed. There are many ways of transmission of Africa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asfv). In the process of disease control,it is easy to fail if we don't know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treat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s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African swine fever,pathogenic mechanism,control measures

0引言

非洲猪瘟病毒首次在肯尼亚爆发流行,随后该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一直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爆发流行。进入21世纪,非洲猪瘟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呈现散发流行,并且传播范围进一步扩散,2018年8月,遼宁沈阳首次报告非洲猪瘟感染病例,且迅速向周边地区传播蔓延。由于受到非洲猪瘟病毒的影响,我国生猪的存栏量显著下降,猪肉价格显著增高,生猪市场交易受到极大的影响。为确保生猪养殖安全,防范非洲猪瘟的传播蔓延,为疾病防控提供相关的参考,需引导养殖户掌握非洲猪瘟的具体致病机理和流行特征,以便在短时间内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避免病毒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威胁地区生猪养殖产业的安全。

1流行特征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任何年龄任何品种的猪都可受到该种病毒的感染,具有极强的传播速度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生猪养殖产业的安全。自然条件下,非洲猪瘟的传播渠道呈多样性,但主要感染野猪和家猪。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呈现隐性感染,但持续向外排出病毒,成为最主要的宿主。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主要以循环感染钝缘软蜱和猪的方式在非洲地区蔓延,部分带毒猪组织中检测不到病毒存在,但这种病毒却可传染,再由钝圆软蜱传播给家猪,使非洲猪瘟病毒很难被根除。临床上病毒的流行途径主要以健康猪和患病猪直接接触传播,该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相对较长,在室温环境下18个月的患病猪血液中仍然能检测到活性的非洲猪瘟病毒;在冷藏的猪肉能存活几周到几个月不等,腌制猪肉中能存活140 d 左右,该病毒对酸性环境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是60 ℃环境加热30 min后就可将其杀死[1],很多脂溶性的消毒剂,均能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2致病机理

非洲猪瘟病毒和其他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理大致相同,主要通过家猪的口腔和鼻腔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循环性的侵染,如携带病毒的蜱虫,频繁叮咬猪群的皮肤,或者使用带毒的注射器进行肌肉、静脉、腹腔、皮下注射,及破损的皮肤黏膜,均可造成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蔓延。非洲猪瘟病毒侵染猪群后,潜伏期通常为4~19 d,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途径,一般病毒经口腔感染之后,短时间内会在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的单核巨噬细胞中进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然后病毒会转移到淋巴结组织脾脏、肾脏、肝脏、骨髓,然后进行第2次的复制,一般在感染病毒4~8 d后,就会出现严重的毒血症[2]。由于猪群体内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在慢性病例中,该类病毒毒血症会持续数周或者数月,另外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生出后,还会引发猪蹄内的血细胞出现吸附现象。在急性和亚急性的患病病例中,出血主要与内皮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高密切相关,2种类型后期会引发肺水肿,是造成患病猪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生猪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生猪大致相同。急性非洲猪瘟主要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最高升高到41~42 ℃,采食量逐渐下降。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显著下降,体表皮肤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耳朵和腹部充血出血最为明显,内脏实质器官存在严重的出血,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亚急性非洲猪瘟主要表现为暂时性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显著下降,慢性非洲猪瘟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妊娠母猪出现流产,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发现肝脏、淋巴结、肾脏、心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情况[3]。脾脏肿大呈现红灰色,体积肿大为原来的2~3倍,边缘存在梗死病灶,质地变脆,有时在表面还能发现大面积的梗死和出血现象。淋巴结充血出血在淋巴结表面有时还能看到大理石纹路病变,有些病死病例的心内外膜都存在点状出血和大面积的出血斑块,肠道存在水肿和大面积的出血现象。肝脏肺脏肿大明显,肾脏充血出血,膀胱黏膜存在点状出血。

4科学诊断

临床上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出血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十分相似,特别是猪瘟、猪单丹毒难从临床症状上做确诊,该种疾病需要建立实验室诊断方案来明确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当前在非洲中病毒诊断中,常用到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血细胞吸附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间接抗体监测。

5防控措施

5.1改善生猪养殖场的环境

很多中小规模养殖户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内部普遍存在布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很多养殖场的建造时间相对较长,基本上都是传统模式下建造而成,需要进行升级换代。应该根据生物安全防控类型、环保减排等各项要求,添加消毒设施,洗涤、杀菌室,人员检疫室和材料灭菌室。因为非洲猪瘟病毒能在土壤中长时间存在,必须对表土进行更换并进行水泥面硬化处理,只要维修到位,改造到位,并加强对猪群的有效检查,加大对养殖环境的有效调控,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病毒的人侵。

5.2彻底的清洗消毒

严格清洗和卫生消毒是消灭环境病源,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的关键举措。养殖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将养殖场各种污染物清理干净,并在此基础上将废弃的饲料袋、草料及各种垃圾进行分类,针对有机质物质需要使用清洗剂进行有效处理,加强对粪道、粪池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并喷撒生石灰处理1 d以上,防止再次滋生病菌。清除干净后也需要再次对车、设备进行有效的清洗,保证设备能达到干燥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应注重选择使用碱性消毒剂或者中性消毒剂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5.3提高疫情处置能力

当出现疫情后应立即上报当地的指挥部,按相关要求做好严格的封锁隔离和扑杀无害化处理工作,严禁运输。并将养殖场的饲料统一销毁,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对疫区环境进行深入的细致的监测,进一步掌握该类疾病的具体来源,彻底撤出环境中的病毒。还应密切跟踪疫区猪群的具体流向,及时下架相关产品。各个批次的产品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抽查和检测,及时封存,并将加工的农产品及时进行回收处理。

6结束语

非洲猪瘟是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蔓延,要求养殖管理人员注重加强养殖环境的针对性调控,规范养殖行为,严格落实生物安全制度,控制人员车辆物品的流动,狠抓卫生消毒,消灭环境中的病原,改善传统养殖管理模式,向猪群提供营养价值全面的饲料,杜绝使用泔水喂猪,一旦確诊非洲猪瘟病毒应该执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参考文献

[1]陈刚,刘永政,马林杰,等.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策略[J].今日养猪业,2019(3):49-50.

[2]王永磊.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点[J].江西饲料,2019(6):15-17.

[3] 翁善钢,Vosloo Mary-Louise Penrith,WilnaVosloo.非洲猪瘟的传播、扩散和控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5,35(3):11-15.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是否合理?
非洲猪瘟影响有限 短期猪价小幅震荡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