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发病特点及提高猪瘟免疫效果的方法

2021-09-27 18:52林秋生
畜牧兽医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发病特点

林秋生

摘要:该文主要以猪瘟的发病特点及提高猪瘟免疫效果的方法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当前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有效避免猪瘟疫情的出现,减少猪瘟死亡,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瘟病毒;发病特点;免疫效果;接触性病毒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73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and Ways to Improve the Immune Effect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LIN Qiusheng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Station,Heping Town,Zhangping City,Zhangping Fujian 3644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V)and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immune effect of CSFV were discussed. Firstly,the epidemic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warm pigs were analyzed,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and reduce the death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Keywords: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disease characteristics,immune effect,contact virus

0引言

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是导致猪死亡率较高的动物疫病。最早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俄州发现,迄今为止,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在1925年我国研制出免疫血清的防治对策。全球除少数国家级地区能有效消除猪瘟,大多数国家仍旧存在此种疫情,并且我国猪瘟较为严重,死亡率占总数的10%左右,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要针对当前有效制约猪瘟的传染病进行分析,掌握猪瘟发生的新特点及免疫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对策,防止猪瘟的发生,确保养殖行业能朝健康方向发展。

1发病特点

1.1病毒非典型,散发性流行

近年,由于豬瘟病毒的不断感染,使非典型性或温和型猪瘟持续出现,随着年现在增加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发生显著变化,膀胱粘膜出血,高热便秘等各种症状是以往不曾出现的病毒症状,主要是亚临床感染,胎盘垂直感染等造成,导致猪患上病毒后出现多样化,不同症状的病情,对于兽医,检查确诊较为困难。并且病毒非典型性猪瘟在不同地区呈现发散性流传趋势,周期性较大,可能与饲养模式,病毒免疫接种等相关。

1.2混合感染严重,病情复杂

在猪群中出现病毒传染病,不是由单一病原体导致,而是由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协同作用,导致猪瘟的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是当前猪感染病毒的主流形式,导致猪瘟发生后,临床症状与传统时期不存在特异性诊断区别,一系列综合症候群导致猪瘟病情变化复杂,从而严重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使猪瘟疫情控制较为困难,最终导致猪瘟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加,给饲养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3母猪带毒,繁殖障碍严重

猪瘟发生后会导致母猪带毒,严重阻碍繁殖,由于妊娠母猪自身抵抗力较低,易感染上猪瘟病毒,会出现较多繁殖阻碍行为。由于胎盘垂直感染,导致母猪流产或者出现死胎畸形,死胎中的仔猪,常见表现是皮下水肿,腹水和盆腔积液等,少数为死的仔猪,通过喂养后将会成为疆猪,带着病毒成为感染源,使得猪瘟无法控制。

2猪瘟疫苗接种效果分析

我国是养猪大国,对于猪瘟的防治对策较为重视,并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和实验,中国研究的猪瘟兔化弱毒是当前有效预防的最佳疫苗,欧洲国家为消除猪瘟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方法,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更新,防疫疫苗的使用受到限制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疫情,要加大研究力度。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对猪瘟预防接种工作高度重视,但由于免疫力度不断提升,猪瘟免疫合格率较低,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内,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导致出瘟的发生和流行较为严重。猪瘟的发生会导致群体抵抗力变低,保护力差,要针对疫苗进行有效研究,控制好疫苗质量,做好接种程序研究工作,控制好剂量,保证操作规程合格,保证接种疫苗后群体有效抵抗病毒。

3提高猪瘟免疫效果的方法

3.1强疫苗质量

疫苗自身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免疫效果,国家要高度重视控制疫苗质量,规范疫苗标准,国家定点专业生物制品厂针对猪瘟研究出的疫苗质量可靠,当前我国对猪瘟免疫量的注射控制在一头猪150个兔体反应单位,结合当前猪瘟发生状况,这样的免疫剂量显然不足,在养殖场中,由于不同感染源综合作用,导致猪瘟的产生,注射150个兔体反应单位,对预防猪瘟来说效果不佳。建议针对原本的计量进行抗原含量的增加,疫苗管理研发生产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温猪的疫苗抗原含量新标准,从根本上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且避免出现对温猪注射的疫苗使用量混乱状况的出现,保证猪瘟疫苗的注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起到良好免疫作用的同时,避免猪瘟的产生。

3.2正确使用疫苗

在对猪进行疫苗注射时,首先要进行稀释,疫苗效价会持续下降,气温在15~30 ℃,3 h后疫苗将会失去效果。对瘟猪进行疫苗注射时需要严格依据流程规范操作,并在前稀释液放置在冰箱内部进行预冷,稀释结束后,将温猪疫苗放置在有冰块的保温箱内进行保存,并保证在1~2h内将所有育苗全部用完,防止疫苗失效。一定要严禁使用具有碘酊或其他消毒液的消毒针头,对注射部位有效消毒后将疫苗注射到瘟猪体内。对温猪进行注射时,要对枕头进行煮沸消毒,并且确保1头猪只能使用1个针头,否则将会导致人与人猪传染病毒,潜伏在主体内,对其他健康猪造成影响。猪瘟病毒在体内生存,有优势出选择功能,强读不断增值,而疫苗毒不发生增值,从而导致预防猪瘟工作成为带毒传播流程,使得注射猪瘟疫苗后的健康猪出现严重猪瘟。通常猪瘟细胞疫苗坚决不能再常温下保存,需要在低温下有效控制,一旦在-15 ℃条件下保存,有效期则会延长为1年,0~8 ℃,干燥低温保存延长期为6个月,而在8~25 ℃时,疫苗的使用期仅为10 d。一定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对购买疫苗进行有效保存,避免反复冻融,从而导致疫苗效果不加无法达到控制病毒的作用。

3.3规范使用药物

对养殖猪接种疫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化学抗病毒和抗病毒中草药药物,某些抗菌药物注射在猪体内,具有异域集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使用这类药物,不但无法起到免疫病毒的作用,还会严重影响疫苗的效果。特别是在注射疫苗时,并未严格按照流程规范使用药物,使白细胞不断减少,猪的机体免疫应答不断下降,无法抵抗物感染性病毒。因此,要避免猪瘟的产生,一定要规范使用药物,按照规范流程注射,确保疫苗在猪体内发挥良好作用。与此同时坚决不能喂养猪群食用发霉变质饲料,否则将会严重导致基体免疫抑制,所以要严格控制猪群食用饲料质量,避免猪瘟的产生。

3.4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在饲养群猪时,管理者要注重增强主群的抗病能力,将带读亚临床感染的猪,全部淘汰,始终坚持自繁自养,防重于治的方针开展工作,强化饲养管理,不断提升群众的抗病力。与此同时,还要重视猪群的猪瘟免疫监测工作,高度重视对母猪的监测,不断提高母猪母源抗体水平。且在淘汰带有毒亚临床感染病毒的猪时,严格控制温度、密度、湿度等外界因素,注重为饲养猪群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不断提提高群主的健康能力和抗病体水平。

4结束语

我国是饲养猪大国,要高度重视猪瘟工作,时代的发展使猪瘟种类不断变化,复杂多样,要针对猪瘟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发病新特点进行深度探讨,只有掌握猪瘟的发病特征,才能够制定良好预防对策,不断提高猪群抗病能力,减少病害产生的同时,为养殖户引起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文豪.猪瘟疫病流行的新特点及其综合防制探讨[J].兽医导刊,2019(12):111.

[2]罗婷婷,杜晓东.猪病流行新特点及防疫对策[J].兽医导刊,2020(2):76.

[3]田修治.猪瘟疫病流行的新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6):54-55.

[4]梁万春.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38(4):138.

猜你喜欢
发病特点
浅谈生猪疾病的防治
青冈县黄金勾豆角常见病害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商品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关于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糖尿病并脑梗塞发病特点及药物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
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患者焦虑障碍及发病特点的临床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