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抓捕,以何震慑?

2021-09-27 05:35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白恩培小民监禁

本社记者 李天琪

还记得2017年度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中的贪官赵德汉吗?在演员的演绎下,一名演技逼真、堪得影帝头衔的贪官栩栩如生展现在观众面前。剧中,赵德汉私藏的现金足以砌成一堵墙的画面,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现实中,赵德汉的原型即是从原煤炭部煤炭处主任科员,一步步走到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

2014年,魏鹏远成为“小官巨贪”的典型,进入公众视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指挥下,魏鹏远专案组来到国家能源局,对魏鹏远一处房屋进行清查,过程中发现大量现金。按当天的汇率中间价,起获的现金折合人民币2 亿多元。由于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其中一台点钞机甚至被当场烧坏。

包括魏鹏远在内,十八大以来“亿元贪官”已有46 人。不过,相比于魏鹏远,有一人的贪腐行为更令人咋舌。他的案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涉案金额最多的一例,此人即为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

赖小民:涉案金额最多之人

赖小民案是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之后正式办理的第一个金融大案,也是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专门点到过的大案。

2018年4月17日晚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消息一出,众人哗然。

就在6 天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赖小民还曾公开亮相,侃侃而谈金融监管。

2018年10月15日中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他被“双开”的消息。当晚,又公开了赖小民“双开”现场的视频。

中国华融作为国内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掌门人的落马引起金融圈不小的震动。

赖小民,江西瑞金人,1962年生人。作为村里最会读书的孩子,1979年赖小民以瑞金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江西财经学院(现为江西财经大学),就读该校统计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

1983年,21 岁的赖小民以优异成绩毕业,被中国人民银行选中,进入计划资金司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他整整工作了20年,历任计划资金司中央资金处副处长、处长,银行二处处长,信贷管理司副司长,银行监管二司副司长。

2003年,赖小民调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二部副局级干部。此后又担任过银监会北京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银监会办公厅(党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务。

2009年,赖小民从银监会办公厅主任位置调去中国华融任职,出任党委副书记、总裁。这一年,也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中国华融是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控股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业是经营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一上任,赖小民着手推动华融转型,强调商业化经营和盈利能力。

赖小民在任期间,逐渐为中国华融集齐了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期货、消费金融、置业等金融业的全部牌照。开设几十家子公司、分公司,严重偏离主业。甚至违背国家政策,参与一些明令禁止国有金融机构涉足的项目。为实现短期效益,在他的指示下,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股市,不仅积累了高风险,也隐藏着利益输送的管道。中国华融的净资产从2009年的15 亿元人民币扩大到2017年的1826 亿元人民币。

>>魏鹏远 资料图

>>上图: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一案。

>>右上:赖小民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中的多个保险柜

>>右下:赖小民涉案房产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

表面风光的背后是中国华融的高负债运行,面对监管部门的查账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

讽刺的是,赖小民却常常将“瘦了自己,肥了公司”的标榜挂在嘴边。

2020年1月初,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披露了赖小民的贪腐细节。

在赖小民的众多房产中,一套位于北京市区某小区的普通民宅对其意义格外重大。这套房子的用处不是用来住人,而为了藏钱。调查过程中,专案组从中搜出的现金就高达2.7 亿元。

拥有警觉性的赖小民为了逃避调查,都是要求行贿人用现金交付。收完钱后,赖小民会亲自驱车来到这处房子,将现金放进保险柜中。回去的路上,还会煞费苦心特意多绕上几圈,以防有人跟踪。

在他与一些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口中,这套房子还有一个暗号——“超市”。果真应了这个名字,受贿的赃款如同进进出出的商品,存于这座隐秘的“超市”中。

不过,“超市”里藏的巨额现金,只是赖小民违法所得的一部分。除了现金,他还收受大量房产、名车、名表、黄金、字画。

就连办案人员都坦陈,他们办过的多起金融类案件,都不如赖小民案事后查清的违纪违法数额、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罪犯手段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

2020年8月11日晚间,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官网公布了赖小民案的一审开庭情况。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起诉指控,2008年~2018年,被告人赖小民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或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直接或通过他人索取、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 亿余元,其中1.04亿余元尚未完成收受。

此外,赖小民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与他人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并育有二子。

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对被告人赖小民以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以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赖小民“死刑立即执行”的警钟也是在为贪欲者而鸣。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欲是最大的祸害。而权力者若不能自我约束,任贪念滋长,自我毁灭只是时间问题。

在“双开”现场的自白视频中,赖小民现身说法。在说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时,他头发灰白,面容憔悴,哪有当年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之貌……

白恩培:判终身监禁第一人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受贿2.46764511 亿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其执行期满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式(1)给出的是突发事件发生时理想状况下最大疏散时间的理论计算值,如果结合乘客在突发事件下的诸多情况,如复杂的环境(换乘车站或地下综合设施)、大量烟雾、群体性恐慌、大客流量等因素,疏散效率将会大幅度下降。

白恩培受贿近2.5 亿元,在当时创下了十八大以来省部级高官受贿金额的最高纪录。而终身监禁的量刑,又使得白恩培刷新了落马高官的领刑纪录,成为《刑法修正案 (九)》实施一年来,我国被处以终身监禁的第一人。

白恩培,1946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村。2001年调任云南省委书记,主政云南10年。“贪了十年,玩了十年,耽误了云南十年。”这是许多云南干部对白恩培的评价。

可要知道,在面对云南原省长李嘉廷的腐败案,道出“腐败不除,事业难兴。对反腐败斗争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处理问题一要依法依纪,确保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这一番慷慨陈词的,也正是他。十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白恩培还是步了李嘉廷后尘,重蹈其覆辙。

原本,中央将时年55 岁的白恩培,从大西北的青海省委书记调任大西南的云南省,意图很明确,就是希望他能带领连续数年GDP 垫底的云南走出困境。在雄心勃勃的白恩培主导下,云南省开始了大规模的翻新扩建。之后,不仅提出了“大昆明”建设,全省也随之高唱“大”字发展,诸如“大大理”“大曲靖”“大红河”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时间,多家房地产开发集团纷纷投入巨资,参与云南城市的发展建设。

在与这些大老板打交道过程中,白恩培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在《忏悔录》中写道:“从支持民企老板在云南发展开始,就产生了从他们身上捞取好处的想法,也确实从他们手中拿到了巨大回报。”

如在收受了世纪金源集团巨额好处费以后,白恩培不惜赤膊上阵、亲自打招呼,对方在昆明开发的世纪城、在腾冲开发的国际旅游度假村、在西双版纳开发的“版纳滨江果园山庄”,他均一一指示地方领导“关照”。

精明的白恩培深知矿产资源、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是块“肥肉”,所以不是什么人的请托他都管,只有大老板才考虑;不是什么钱都收,只有“大手笔”方能入得了法眼。

国家的资源,人民的财富,在白恩培的干预下,被贱卖给了商人,双方从中获利巨大。干部群众背后骂他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那些年,白恩培是能拿的都拿,能要的全要。商人老板听说他喜欢玉石、普洱茶、红木家具,就投其所好。

白恩培的贪腐之路上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夫人张慧清。夫妻俩一个在前边办事,一个在后边收钱。白恩培有时还有意创造条件,让张慧清打着他的旗号去搞权钱交易、接受贿赂。

所以,白恩培在云南期间,一些老板为了靠上这棵大树,想方设法走“夫人路线”,极力讨好张慧清。他们经常到白恩培家陪张慧清打麻将,故意输钱给她。张慧清对这些人的企图心知肚明、来者不拒,私交甚密、同吃共乐。搞得一时在云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找张姐,在云南没有张姐办不了的事。

白恩培云南任职期间,在内上行下效,带坏一批干部。看到白恩培与商人勾结牟利,一些干部动也起了歪脑筋,竞相效仿。在外带坏风气,带起“走捷径”之风。原本想公平竞争的商人眼见资源分配不公,争相有样学样,一一投靠。

2011年,65 岁的白恩培离开云南,赴北京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白恩培 专题片截图

2014年7月,组织开始调查白恩培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15年1月,中央纪委决定给予白恩培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2015年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白恩培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从人民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来看,白恩培是十八大以来,第二名被判处死缓的“老虎”,也是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第一虎”。

提到“终身监禁”,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刑罚措施。针对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从法律层面,终身监禁封堵官员的“赎身暗门”,避免个别官员利用减刑、假释程序逃避刑罚,让他们把牢底坐穿。

那么,划一下终身监禁的适用条件及重点:首先,只适用于贪污、受贿罪;其次,只适用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第三,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罪犯,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执行;最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或假释。

对白恩培决定执行终身监禁,一方面表明了中央依法严厉惩治腐败的决心,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这也符合我国严格限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

白恩培之后,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原副总经理于铁义,相继因受贿罪被判死缓终身监禁。

正如2015年11月5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解读《刑法修正案(九)》时所强调,终身监禁的增设,虽然在客观上能够起到控制和限制死刑适用的作用,但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有效解决死刑和自由刑的衔接问题,改变长期以来无期徒刑名不副实、执行不严的现象,有利于形成对严重腐败分子的法律震慑作用和保持依法严惩腐败犯罪的高压态势。

>>李华波 专题片截图

李华波:没收违法所得首位

2020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以职务犯罪检察工作为主题的第二十批指导性案例。在4 个指导性案例中,李华波案榜上有名。

李华波案发后,小小股长如何敛财近亿元,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2015年5月9日,潜逃境外四年多的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原股长李华波,在新加坡移民局官员的押送下,乘坐CA976 次航班被遣返回国。

1962年生人的李华波出逃前,一直在鄱阳县财政局工作。2005年,李华波被任命为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不要小瞧这芝麻官,却实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岗位。鄱阳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上级财政每年都要划拨专款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等基本项目的建设,而这些基建资金的监管即由李华波主管的经济建设股来负责。

2011年春节,李华波留下三封信出逃新加坡。信中李华波不仅交代了自己的作案经过,还将所有事情一人扛了下来。

经查,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李华波利用担任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管理该县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的职务便利,伙同该股副股长张庆华、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区信用社主任徐德堂等人,采取套用以往审批手续、私自开具转账支票并加盖假印鉴、制作假银行对账单等手段,骗取县财政局基建专项资金共计人民币9400 万元。

除李华波与徐德堂赌博挥霍及同案犯分得部分赃款外,其余赃款被李华波占有。李华波将其中的240 余万元,用于为本人及家人办理移民新加坡的手续及在新加坡购置房产;将其中的2700 余万元兑换成新加坡元,转入本人及妻子在新加坡大华银行的个人账户内,用于购买房产及投资。

2011年2月13日,鄱阳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对李华波立案侦查;2月16日,上饶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对李华波决定逮捕。

由于中国与新加坡并未签订引渡条约,因此新加坡方面不能将李华波引渡回中国。另外,李华波已经取得了新加坡的合法居留身份,无法借助移民法进行遣返,同时李华波对抗中国司法机关的劝返。经过种种考量,中国司法机关决定,对李华波采取异地追诉的方式,追究其刑事责任。

2011年3月,国际刑警组织依据中国公安机关提出之申请,发布针对李华波的红色通缉令。新加坡警方经过调查,查明李华波之真实身份,依法将其控制,司法机关随即冻结了李华波的资产,并以涉嫌不诚实接受赃款罪为由展开了对李华波的刑事追诉。2012年11月8日,李华波在新加坡法院接受公开审理。

2013年8月15日,新加坡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对李华波的所有指控罪名成立,判处其15 个月监禁,18.2 万新元赃款归还中国。李华波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2014年7月10日,新加坡上诉法院终审维持一审原判,判决当日李华波被送往新加坡樟宜监狱服刑。随后,新加坡内政部移民局启动撤销李华波及其家人永久居留权程序。

在实际服刑10 个月之后,裁定减刑5 个月,李华波被遣返回中国。2014年8月29日,李华波违法所得没收案,由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上饶市人民检察院依法申请没收李华波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

2015年3月3日,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没收裁定,没收范围涉及转移至新加坡的545.42 万新元。

2015年5月9日,李华波回到北京,被依法逮捕。

2017年1月23日,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李华波犯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李华波犯罪所得财物,抛开裁定予没收部分之外,余下财物,仍需进行追缴。

李华波案成为新刑诉法生效后,我国运用特别没收程序成功追回外逃官员赃款的首个案例。

种种案例表明,面对花样层出不穷、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贪腐罪行,追捕追赃:必须要查,一定要处理,绝没有“下不为例”!

猜你喜欢
白恩培小民监禁
武汉宵夜江湖里的女掌勺
有一种监禁叫“书刑”
白恩培往事
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规定妥当性反思
清末女犯监禁情况考述
小气不是我的错
开锁
黑拳
拿破仑的流放、监禁及其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