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 数据库对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研究

2021-09-27 13:44公春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单穴神阙气海

公春荣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北城新区医院康复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其前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的痛经亦是导致不孕症的原因[1-2]。据报道,目前全世界超过50%的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3-5]。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属于妇科常见病。西医治疗痛经以口服止痛药为主,病情常反复发作[6-7]。针灸治疗痛经具有疗效确切、止痛作用快、安全便捷、无副作用等优势,临床应用日益普遍[8-16]。本研究运用系统数据挖掘分析的功能,对近10 年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献选用的腧穴进行取穴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相关研究,挖掘并总结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规律,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以“痛经”“经行腹痛”和“针刺、针灸、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火针、电针”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7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明确诊断为痛经的患者;②干预措施以针灸为主,处方明确且技术操作符合《针灸学》[17]规定,可配合其他疗法;③具有明确的疗效评定标准。排除标准:①综述类文章;②个人经验或病案报道;③动物实验研究文献;④内容相似或重复发表的文章取1 篇;⑤英文文献;⑥临床研究病例少于30 例。

1.3 数据规范与录入

参照《经络腧穴学》[18]中的腧穴名称对纳入的针灸处方中选用腧穴进行规范。按照双人双录入的原则将数据录入Excel 2007 表,并由双人审核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

采用人工方法对选用腧穴的经脉分布及单穴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配合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集成的“分析与挖掘”功能,数据经标准化后,进行腧穴频次统计、关联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显性规律及隐性规律,前者包括频次分析、腧穴经脉分布、单穴应用情况,后者包括腧穴关联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较全面地得出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规律。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最终纳入文献301 篇,涉及腧穴共71 个,取穴总频次为1210 次。

2.2 描述性分析

2.2.1 频次统计 统计分析所有针灸处方中涉及腧穴的取穴频次,将其按取穴频次从高到低排列。有17 个腧穴的取穴频次>10 次,排名前10 位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地机、次髎、足三里、神阙、子宫穴、血海。见表1。取穴频率=取穴频次/总处方数(301)×100%。

表1 针灸治疗痛经处方中高频腧穴(>10 次)

2.2.2 选用腧穴的经脉分布 统计并分析71 个腧穴的归经情况,将经脉按照腧穴总频次由高到低排序。71 个腧穴共涉及11 条经脉及4 个经外奇穴,其中以任脉腧穴总频次最高。见表2。取穴总频次比例=腧穴总频次/总取穴频次(1210)×100%。

表2 选用腧穴的经脉分布

2.2.3 针灸治疗痛经的单穴应用情况 纳入的301 首针灸处方中共55 首针灸处方采用单穴治疗痛经,对涉及的单穴进行频次及归经统计分析,共涉及4 条经脉及1 个经外奇穴,其中以神阙频次最多,涉及的4 条经脉以任脉腧穴选用总频次最多。见表3。总处方比例=处方数/总处方数(301)×100%。

表3 针灸治疗痛经的单穴应用情况

2.3 关联分析

对纳入的针灸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按照置信度从高到低排序,排名前5 位的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气海-关元、地机-三阴交。见表4。置信度表示前者出现时后者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两者同时出现的概率。

表4 针灸治疗痛经处方腧穴关联分析(置信度>0.40,支持度>0.15)

2.4 穴对分析

按照同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其中同现频次>40 的穴对排名前5 位的是三阴交-关元、气海-关元、中极-关元、中极-三阴交、地机-三阴交。见表5。

表5 针灸治疗痛经处方穴对分析(同现频次>40)

2.5 聚类分析

对应用频次最多的10 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关元-三阴交-血海”;另一类又可分为三类,分别为“神阙”“子宫穴-地机-次髎”“中极-气海-足三里”。见图1。

图1 取穴频次前10 位腧穴的聚类树状图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痛经的腧穴归经以任脉与足太阴脾经为主。任脉为“阴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阴气,其起于胞宫,与病位直接相连,是治疗妇科病证常用经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选用足太阴脾经补后天以养先天,益气养血以充养冲任。腧穴应用方面以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地机、次髎、足三里、神阙、子宫穴为主,单穴应用以神阙、关元、十七椎为主,神阙取穴频次最高。子宫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神阙通过奇经八脉与全身脏腑经脉相连,气海是补气调气升阳之要穴,中极能补肾调经、清热利湿,三者均为任脉腧穴,次髎位于腰骶部,皆与病位相邻,亦是局部取穴的应用。地机为足太阴脾经之郄穴,郄穴善治痛症,地机又为阴经之郄穴,善治血症,故痛经常选用该穴。对取穴频次、腧穴的经脉分布及单穴应用情况的分析均提示任脉在针灸治疗痛经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联分析置信度与支持度的结果表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与“关元-三阴交”是临床针灸治疗痛经的常用组合,两个组合均包括关元、三阴交,常用腧穴组合中以任脉、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为主。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针刺该穴可调节三经经气与肝脾肾的功能,补益肝肾、健脾益气,使先后天精气充盈,冲任自调;关元属任脉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于此,人体一身之元气根于此,可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其又与胞宫相邻,正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体现;脾胃为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选取本经足三里可补益脾气,益气活血,补后天以养先天,三者相互配合,调理冲任,疏经止痛,亦体现了腧穴远近配合的配穴原则。聚类分析结果对指导临床不同证型痛经治疗有指导意义,气血亏虚型痛经可选用“关元-三阴交-血海”“中极-气海-足三里”,寒凝血瘀型可选“子宫穴-地机-次髎”,“神阙”以灸法应用较多。

本研究提示针灸治疗痛经选穴规律大致如下: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任脉与胞宫直接相连,重视任脉在治疗痛经中的作用,同时远近结合配伍腧穴。②结合疾病特点选用特定穴,痛经以疼痛为主症,亦与血症相关,故脾经之郄穴地机常用。③与脏腑辨证理论相结合,痛经的发生与肝脾肾,特别是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在治疗时常用足三里及交会穴三阴交。④应用经验效穴,主要以经外奇穴为主,如十七椎、子宫穴。⑤重要腧穴重点应用。这点主要体现在神阙的应用上。神阙是单穴治疗痛经应用频次最多的腧穴,由于古代有神阙禁针的记载,现代虽有突破,但关于神阙的应用仍以灸法为主,特别是隔药灸脐法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神阙穴在治疗痛经中的选用[19-26]。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痛经的经脉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为临床针灸治疗痛经最常用的腧穴组合,神阙是单穴治疗痛经的常用腧穴,临床常配合灸法应用,单穴治疗痛经具有优势,不仅能及时减轻患者疼痛,起效快、操作简便并能减少患者对针刺的恐惧。临床腧穴配伍应近取与远取相结合,并随症进行配伍加减。

猜你喜欢
单穴神阙气海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神阙穴特异性科学基础的阐释
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基于现代临床文献的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