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痛风

2021-09-29 14:49何明春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跖趾嘌呤痛风性

何明春

痛风是血尿酸水平太高,造成尿酸结晶沉淀于关节里的一种病症。通常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前者是先天性代谢酶缺陷导致的一种疾病,可以遗传。而后者在痛风病的为5%~10%。发病原因多为尿酸排泄减少、慢性中毒等疾病。

痛风的发病机制

痛风产生的原因包括遗传、性别、饮食、药物、糖尿病及肥胖等,根本原因则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

1.生成过多型。人体80%的尿酸是由嘌呤合成。嘌呤在代谢时,所有环节均离不开酶的调节。如果酶的调节异常,就会导致血尿酸变化,直至产生尿酸盐结晶,引发痛风。

2.排泄减少型。80%~90%的原发性痛风,其发病机制为肾小管在清除尿酸盐时能力降低,肾小管分泌力降低,尿酸排泄下降;同时往往尿酸的生成增加,直至产生尿酸盐结晶,引发痛风。

3.吸收过多型。人体20%的尿酸是从嘌呤含量丰富的食品中获得的。如果获取太多,就会造成尿酸浓度上升,产生尿酸盐结晶,引发痛风。

4.分解降低型。一般来说,近三分之一的尿酸是在肠道通过细菌降解,约2/3通过肾原型排出。由于尿酸氧化酶匮乏导致尿酸难以被分解,就会产生尿酸盐结晶,引发痛风。

痛风的病程分期

急性痛风关节炎急性痛风关节炎容易出现在下肢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处。刚开始表现为单关节,多次发作之后则会拖累更多关节。

慢性发作间歇期这一阶段患者并没有突出症状,多體现在血尿酸水平上升。若成功管控血尿酸浓度,能预防或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痛风石、慢性关节炎期此阶段的多发症状是痛风石,在耳轮、手指、跖趾等部位出现。关节里的尿酸盐积淀、变多,多次出现炎症,关节畸形、僵硬,不灵活,是慢性关节炎期。

肾病期在痛风石阶段没有及时治疗,就会步入肾病期,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尿少、尿蛋白、夜尿变多,贫血、高血压及肾衰等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痛风的中医治疗

急性期湿、热、毒、瘀痹阻关节,通常症状是足部第一跖趾关节部位突然肿痛,其根本原因是脾气亏虚。若脾先天不足,后天又缺乏调养,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再吃些肥厚之物,内部就会蓄积湿热。加上外部的风寒,会让毒气堵塞血脉,导致湿、瘀、热、毒滞留于经络骨节,气血无法通顺,造成局部关节发热肿痛。以四肢小关节痛尤甚,同时还有心烦、尿赤便干,舌质红、苔燥或黄腻、脉滑数等症状。采取解毒祛瘀、清热利湿的策略应对,药方为当归拈痛汤合四妙丸加味。

间歇期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关节肿痛慢慢消失。这一阶段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是高尿酸血症,采取益气健脾、化湿通利的策略应对。药方为四君子汤加味。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次发作未及时治疗,会演变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通常出现在此病第一次发作10年之后,标志着此病进展到慢性期。血液中积淀湿浊毒邪,长时间难以疏散,会内生痰浊、阻塞血脉,甚至伤害到其他脏腑。其症状表现为:①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僵硬,痰湿瘀结纠缠于耳轮和肢体,成为痛风石。②此病迁延不愈伤害到肾脏,引发脾肾阳虚,难以排出湿浊;肾虚不利于气化,导致清浊不分、浊毒淤积,因此痛风患者往往会并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痰瘀胶着、虚实夹杂,需要采取扶正祛邪,做到标本兼治,宜化浊排毒、健脾益肾,药方为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味。

猜你喜欢
跖趾嘌呤痛风性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5跖趾关节疾病的疗效分析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