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分析和防治建议

2021-10-07 11:53何韵
安徽地质 2021年3期
关键词:合肥市滑坡隐患

何韵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0 引言

合肥位于江淮波状平原,微地貌单元多为高丘、中丘、低丘、河湖漫滩、河间平地、缓坡地和一级阶地,其中南部丘陵密集的巢湖、庐江等地多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地质灾害长期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汛期,合肥市遭受大规模连续强降雨侵袭,7月18日上午9时10分,位于巢湖市散兵镇项山村凌山滑坡隐患点发生滑动,地质灾害一度导致坡体下方G346国道交通中断,威胁过往车辆的安全;7月19日上午7时20分,巢湖市苏湾镇包坊村山里许滑坡地隐患点发生滑动,地质灾害损毁房屋数十间,所幸未发生人员伤亡。鉴于此,本文对于合肥市地质灾害现状的描述、发展趋势的预判和防治对策建议的提出,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地质灾害现状

截至2020年底,合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为51处,灾害体类型主要分为崩塌(34处)、滑坡(16处)、泥石流(1处),灾害体规模多为小型(中型1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合肥市高新区4处、庐阳区1处、长丰县1处、肥西县9处、巢湖市12处、庐江县24处(图1)。地质灾害隐患点致使118户413人遭受威胁,财产损失折合人民币约为2700万元。

图1 合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数量及占比分布图Figure 1.Distribution,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risky spot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Hefei City

2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或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主要由地质背景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所决定。

2.1 地质背景条件

2.1.1 地形和地貌

合肥位于江淮地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形标高约为10~409m,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河湖漫滩、河间平地、缓坡地等。其中,巢湖、庐江等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坡度等自然因素,易成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孕育的载体。

2.1.2 地质构造

合肥地区属于下扬子海槽和淮阳古陆边缘地带,区域断层较为发育,因此在构造断层与节理发育区域,通过风化作用,导致岩体表面破碎,易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在岩土体内部,断层、节理面和岩层层理面易成为滑坡体的控制结构面,在外力推动下,易形成滑坡地质灾害。

2.1.3 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催化剂,在连续强降雨的诱发下,岩土体吸水饱和,增加自身重量,在引力等外力作用下,岩土体极易从母体剥离发生崩落或滑塌,从而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

通过近年来合肥市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统计情况比对(表1),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汛期降雨较密集的6—7月份;同时,参照合肥市近年来年平均降雨量(约1000mm),表明当年降雨量大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也有着直接关系,如2015年、2020年降雨量均高于合肥市近年年平均降雨量,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也相对较高。

表1 合肥市近年来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情况统计Table 1.Listοf geοlοgical hazards taking place in Hefei City in recent years

2.2 人类工程活动

合肥市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农村切坡建房、道路建设、地铁等地下空间的开发、水利水电等相关基建工程等,这些工程对生态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不同程度的诱发了地质灾害。特别是庐南地区的农村切坡建房较普遍,为合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集中区,该区域分布约有22处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点(表2),隐患点类型为崩塌、滑坡,约占合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43%。由于多为村民自行开挖坡体,不规范的施工,造成了多处地质灾害隐患,同时隐患点紧邻村民居住地,受连续降雨等因素影响,稳定程度较差,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果严重。

表2 庐南地区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统计Table 2.Situatiοnοf risky spοtsοf geοlοgical hazards resulted frοm slοpe cutting fοr hοuse building in the Lunan area

3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通过2015年至今合肥市所发生的10起突发性地质灾害(表1),究其产生的原因,即是在汛期连续降雨天气下,因人类工程建设遗留的切坡导致的地质灾害发生。

结合合肥市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目标,可以预判: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将在政府的防控下得到有效缓解,理由为:一是在由住建部门牵头开展的合肥市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的背景下,围绕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隐患点,将开展新一轮高精度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届时,针对农村切坡建房所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除;二是随着环巢湖生态环境示范工程相关建设工作的推进,通过对环巢湖以及周边地区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的修复,将逐步消除以往环巢湖地区大面积废弃矿山所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三是随着合肥市城市建成区已相对成熟,大范围的城市化建设将有所减少,工程建设的标准性、规范性得到进一步的有效监管,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水平的提高,都将对地质灾害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由于未来科技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地质灾害的日常防范也由以往的“人防”为主提升到了“人防+技防”并重的模式,科技的植入,可以实时高效地监控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政府通过打造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等平台,能够更智能、更准确、更及时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但是随着全球厄尔尼诺效应的加剧,自然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台风、强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普遍增多,势必会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同时地质灾害本身具有未知性和突发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高密度、高精度的布设监测网络和仪器,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土壤、水位、裂缝等实时变化情况,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研判,预测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4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依托部、省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技术规范,参考其他省、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先进理念,结合合肥市防灾、减灾实际,从四个方面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4.1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

4.1.1 开展全域地质灾害调查

在合肥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的背景下,围绕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内的隐患点,开展全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对于已查明的隐患点可进行全面复查排查;对农村村民切坡建房进行全覆盖排查;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全方位排查;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排查。排查工作结束后,将成果数据纳入隐患点数据库统一管理,更好地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提供数据支撑[1]。

4.1.2 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查

在全域调查基础上,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查,能够有针对性地快速、有效准确掌握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现状、发生和发展成因,及时部署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范措施[2]。合肥市已于2020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庐江县龙桥镇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范的需要,可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或在已调查的重点区域开展更高精度(1:2000)的详查工作[3]。

4.1.3 开展重点隐患点勘查

在地质灾害详查基础上对重点隐患点继续实施地质灾害勘查工作,重点在于查明其形成机理、发育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后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技术支撑资料。目前合肥市已在庐江县龙桥镇上院-下院滑坡、巢湖市银屏镇靳山滑坡开展滑坡专项勘查工作[4],并在以上两处隐患点先行试点安装了专业监测设备,通过对隐患点内部的土壤、水位、裂缝等设定预警阀值,进行日常监测和汛期加密监测,一旦超过阀值,即向监测部门进行预警,由属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5]。

4.2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4.2.1 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更新和完善现有市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多部门成果数据共享,预警联动,同时借鉴同类省、市预警预报工作的先进经验,提升预警预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6]。

4.2.2 打造科技化地质灾害防灾平台

政府相关部门逐步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运用,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平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预警预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让科学技术真正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7]。

4.2.3 构建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格

按照省级要求,借鉴其他地市先进经验,结合合肥市防治、减灾实际,建立健全以乡镇政府、行政村、国土所、地质专业队伍、监测员“五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依靠群测群防,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4.3 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4.3.1 因地制宜做好地质灾害点搬迁

结合合肥市“脱贫攻坚”“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美好乡村”等政策,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搬迁计划,优先保障高危险地区、避让搬迁可行性强的受隐患点威胁的群众撤离,同时要确保安置区不受地质灾害威胁,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出台政策,为搬迁群众提供长远生产、生活条件。

4.3.2 科学开展隐患点工程治理

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程治理工作,优先安排如巢湖市田埠村滑坡、庐江县龙桥镇切坡建房等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治理计划,分期分批落实治理任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4.4 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借鉴同类省、市先进经验,按照《合肥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统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共享成果信息,完善线上应急处置机制,提升临灾快速响应和协调调度指挥能力。同时要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立、专业应急装备的购置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8]。

5 结论

本文对合肥市地质灾害现状情况进行描述、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1)合肥市现有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体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灾害体规模多为小型,绝大部分分布于庐南地区,地质灾害主要成因为山区切坡建房。

(2)通过分析,预判合肥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为: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将在政府的防控下得到有效缓解,但极端恶劣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政府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做好提前预判,防患于未然。

(3)结合合肥市防灾、减灾实际,从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猜你喜欢
合肥市滑坡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