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浸”中感知艺术的魅力

2021-10-07 06:27邓贞
百花 2021年6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商业空间新媒体

邓贞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愈发紧密,给新媒体艺术的展现带来无限可能性。新媒体沉浸式体验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商业空间之中,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满足了观赏者的精神需求,也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本文试从新媒体沉浸式体验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入手,结合案例分析阐述其应用价值,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媒体;沉浸式体验;商业空间

在“泛娱乐化”时代,艺术展览的方式每天都在变化。新媒体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媒介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受众审美需求,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单调的观展方式,给线下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同时,沉浸式体验与商业空间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沉浸式体验的内容,拓展了商业空间的发展领域,也推动了多元化的文化传播。

一、沉浸式体验概述

(一)沉浸式理论

“沉浸”(Immersion)一詞,最早出现在《设计的法则》一书中,这本书对于沉浸的解释来源于心流理论。心流(Flow)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认为:“人如果处于非常专注的状态下,意识会进入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沉浸。换言之,沉浸是让人专注在当前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心理状态。”[1]在新媒体和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沉浸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当前艺术和技术的热门话题之一。

(二)沉浸式体验的内容

沉浸式体验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首先是感官体验,通过外界的变化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让人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这五觉中得到感受。这种刺激只是短暂的行为,并不能达到让人沉浸其中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感受。其次是认知体验,就是利用人们以往的经验,来加强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例如,在夏天人们看到下雪和滑雪的视频同样会感受到阵阵凉意,这就是认知带来的体验。如果要达到沉浸式这一境界,那么需要实现感官体验与认知体验的有机结合。

(三)沉浸式体验的特征

1.交互性特征

对于沉浸式体验来讲,交互性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通过一定的科学算法,影像会根据人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声音、击打程度的变化来与人进行交流。

2.叙事性特征

对于沉浸式体验来讲,讲好一个故事可以更加快速地将人沉浸于空间中,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沉浸之感。它们通常会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让人们穿插于故事线当中,自己发掘故事的线索以及故事的结尾。

3.省力性特征

沉浸式体验由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相结合产生,降低人们在达成目标时的认知阻力,也就是降低达成目标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更加快速地感受和认知一个事物,从而更快地达到沉浸式的效果。

4.角色化特征

观众可以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重获新生并重建自我认同。他们代入到不同的角色中来,体验不一样的人物性格,增强沉浸式体验。

综上所述,沉浸式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沉浸于事物当中,强化人的感受,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事物,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商业空间中。

二、沉浸式体验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

沉浸式体验目前在商业空间中运用广泛,且在商业空间中呈现出多维度、全方位的运用。

(一)商业展厅中的运用

和以往的商业展厅不同的是,目前多数的商业展厅追求高科技、新技术的展览形式。利用交互技术、3D投影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帮助展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来自日本的新媒体艺术团队TeamLab,2018年在北京布展新媒体艺术项目“TeamLab未来游乐园”时,就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新媒体艺术展厅,观众用手触碰影像,影像就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极其强烈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增加了展览的访客量。

(二)餐饮空间中的运用

沉浸式体验的运用范围愈发扩大,它甚至覆盖到了人们从来想象不到的领域中来。人们曾经认为,餐饮当中视觉体验仅仅占据次要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味觉体验。沉浸式体验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象,它将视觉体验提升到了与味觉体验同等重要的地位。

全息餐桌利用3D投影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将餐桌变为一场有趣的表演秀。失重餐厅同样设计出一套流程,不论是点餐还是拿到餐品都是通过旋转轨道来进行的,全程机器人协助服务人员带给消费者更为全面的体验。消费者进入餐厅以后,会有进入外太空之感,这种空间的特殊设计能带给消费者富有科技感的体验并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

(三)购物中心中的运用

沉浸式体验还会出现在购物这个商业空间中来。例如:波动墙装置,消费者路过此墙体,此墙体都会随着人们行走的姿态而发生变化;互动景观,消费者触摸互动景观的墙体,墙体上的图样会随着压力发生不一样的改变。

(四)旅游场景中的运用

疫情暴发以后,网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观看各个国家的美景以及著名地标建筑。虚拟现实技术带给游客在远程游览中更为多样、丰富的沉浸式体验。

三、沉浸式体验在商业空间中运用的意义

(一)丰富沉浸式体验的内容

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加强对沉浸式体验的运用,难免会导致一些竞争,这些竞争有利于丰富沉浸式体验的内容,从以形式为导向逐步演变为以内容为导向。如:《公园前202号:汉风美学新媒体艺术展》展览中,布展人将瓦当、汉字、汉代漆器、张骞出使西域等汉代文化元素与沉浸式投影相结合,创造出以汉代为主题的新媒体商业展。

(二)强化商业IP

商家将其商业IP形象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和强化IP的鲜活形象。消费者在互动中了解、认识企业形象。迪士尼IP是商业IP中的佼佼者,它以迪士尼动画为原型,在世界各地建立迪士尼乐园。即使没有观看过迪士尼动画的消费者进入迪士尼乐园里,在感受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中也会对迪士尼IP有一个初步的良好印象。

(三)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新奇、富含科技含量的传媒形式给予人们精神的享受。马斯洛人类需求层级理论中提道:“当低级的生理层获得满足时,便向高级的心理层过渡。”[2]传统、单一的商业空间形式已经无法适应体验经济时代,沉浸式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诉求和体验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的需求。

(四)更好地应对网络冲击

线上经济的发展对于线下实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影响,这就促进了体验经济的产生。体验经济更加关注服务,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顾客融入其中,人们把注意力和金钱从产品转移到了周围的环境当中来。因此沉浸式體验在体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帮助线下实体经济塑造出别样的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线下门店以便应对线上经济的冲击。

(五)为文化传播发展提供新形式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形式,如书本、传统影像、博物馆等形式。以往人们很难想象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且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难以从博物馆走出来。沉浸式影像技术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并广泛出现在各个商业空间中。在拉斯韦尔的5W理论中,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反馈,沉浸式体验在其中扮演着媒介的角色。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沉浸式体验给予文化发展新路径。

2021年河南省春晚的节目《唐宫夜宴》大火出圈,唐代宫女从古代画卷《千里江山图》中出来,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过去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沉浸式技术给予了文化传播一个新手段和新路径。

四、沉浸式体验在商业空间应用的未来

(一)充分利用AR/VR技术

AR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商业空间之中,可以帮助商业实现交互性、创新性,增加受众群体。AR技术主要是给现实增加一定的虚拟色彩,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增强商品的交互性,激发体验者的参与感和沉浸之感。VR虚拟现实技术是最能给观众带来强烈沉浸式体验的技术,它本身具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随时可以进行交互以及三维空间沉浸式之感的特点。如我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居家中也能去其他国家“旅游”,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体验和认知。

(二)讲好品牌故事

通常IP是指一种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商业现象,它具有清晰的画面和精确的定位。因此一个品牌应深度挖掘自己品牌的故事,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构建出优质内容,利用内容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例如,故宫IP在国内呈现火爆的现象,尤其是“紫禁城”化妆品火爆的原因,在于它的核心价值是发扬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元素“故宫”,化妆品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紫禁城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且实现了紫禁城整个产业链的知识产权价值。[3]

商业空间在利用沉浸式体验这个手段的同时,也应该更加看重自己的内在品牌故事,将品牌故事、品牌定位等确定好。

(三)中外文化元素相结合

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文化交流与融合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激烈,中西方文化相互学习、互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构建商业空间的沉浸式体验,为中西方文化融合搭建了一座桥梁。

北京立里空间和意大利TPO剧团联合创作的儿童剧《稚子行·熊猫的家》,讲述了一对旅行夫妇在意大利遇见大熊猫并追随其足迹的故事。一条路线沿着意大利的“丝绸之路”到达熊猫的故乡中国。在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旅程中,舞者经历了四个季节的变化,自然周期和景观的变化,使孩子们以独特的方式体验中国一花一木间的璀璨文明和东方美景,还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彩色长笛、锣鼓、铃铛、烟火、丝绸卷等中国元素。它将沉浸式体验的概念与中西文化结合起来,赋予沉浸式体验新的内涵,同时也帮助中西方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与进步。

五、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特别是在商业空间的运用,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官震撼,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对于文化传播、塑造IP形象也大有裨益。技术的发展最终是要为人服务,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注重外在的技术手段,还应该充分挖掘商业内涵价值,进一步探讨沉浸式体验的技术规律、传播规律,从而更好地推动市场发展、时代进步。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红,刘素仁.沉浸与叙事:新媒体影像技术下的博物馆文化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8,34(04):161-169.

[2] 宋凯.中国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互动影像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21(01):176-179.

[3] 赵益晗.国潮背景下“故宫”彩妆系列文创产品的发展与启示[J].今古文创,2021(07):64-65.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商业空间新媒体
商业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新媒体艺术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梧州传统骑楼商业空间的发展更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