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专与民国初期的西画社团

2021-10-08 02:56贺雪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摘要:民国初期,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更加深入的革新传统艺术,融入西方艺术,上海涌现了大批美术社团。以上海美专的部分教员为核心成员发起的天马会是20世纪早期颇具自发性的独立群体组织。上海美专作为当时新艺术运动的策源地,为天马会等西画社团提供了新的学术思潮和专业人才保障。所以文章以西画社团——天马会为例,通过分析天马会成立背景、展览活动、艺术宗旨、组织机构等以及上海美专的建立、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发展等,来探讨上海美专与民国初期美术社团之间的联结与互动关系。

关键词:上海美专;天马会;美术社团;

20世纪初期,沿海开放城市——上海由于地理位置与政治层面的影响,较早受到西方城市的浸染。经济、科技、文化全等面发展,产生了培植新兴文化的土壤,成为当时新兴艺术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活跃的大环境造就了此起彼伏的美术社团活动,它们成为构建公共领域的主力军。上海美专在刘海粟等人的支持下兴办起来,并对众多美术社团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关于美术社团和上海美专的相关论著不断涌现,为本文提供了重要参考。不过,现有相关研究往往将视线聚焦于上海美专、美术社团是如何发展的历史面向,较少论及上海美专与众多美术社团之间各维度的密切关联。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民国美术史,系统的爬梳涉及民国初期西画社团与上海美专的史料信息。以天马会为例,客观的重现上海美专是如何影响和驱动美术社团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正是在上述意义上,考察在民国初期美术学校与美术社团这两大革新美术的新途径,可以深化我们对美术社团与美术学校之关系的认识。

一、新兴美术的策源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2年11月23日,刘海粟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美专(早期称为上海图画美术院),其他创办人还有乌始光、汪亚尘、丁悚等人,是当时最早的私立专业美术学校。在当时“教育救国”、“艺术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刘海粟等人致力于通过美术教育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和西洋美术技法;在艺术上力图沟联中西,以期创造出新兴的现代艺术,并通过艺术启蒙群众,解救民众于苦难之中。在其拟定的办学宣言中称:“我们要在及其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代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3]这是上海美专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意识的体现。

上海美专在1919年的校刊《美术》上提出了培养目标:“造就纯正美术人才,培养及表现个人高尚风格。造就实施美教人才,直接培养及表现国人高尚人格。养成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改良工业,增进一般人美的趣味。”[3]通过对以上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美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涵盖了三个明确方向:从事美术创作的纯美术人才、从事美术教学的师范类美术人才、从事实用美术的设计人才。在培养目标中反复提及的‘高尚‘美的趣味等语汇表明将美术教育从应用实践层面提高到清醒智识、人格培养的高度,强调德与艺并重。上海美专培养出了多位在中国现代西洋画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仅1922届毕业生中,就出现了倪贻德、吴人文、乌叔养等我们所熟知的西洋画家。

上海美专作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的私立美术专门学校,其办学模式也在经历不息变动和逐步发展的历程。1918年4月,开设旅行写生课程,师生初次赴西湖写生,并于杭州省教育会举办写生画展。1919年6月,刘海粟任校长,与王济远在寰球展览会举办画展;8月,美专教授发起天马会;12月,蔡元培、梁启超、赵椒、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担任上海美专校董。1920年1月,再次修改学则,更名“上海美术学校”同时兼收女生,是为上海学校男女同学之嚆矢。7月首聘女人体模特,采用人体写生等正规西洋画教学的方式方法。[7]由于上海美专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率先采用人体模特,此举受到当时教育局的强烈反对、社会的质疑谩骂与无耻小贩的愚昧抹黑。从1915年到1925年,历时十年左右时间,刘海粟与社会上不理解模特教学的多种反对声音进行坚持不懈的论争,毫不退让,最后“模特儿斗争”非但没有被取缔,反而成为模特教学课程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制中确立,该事件折射出美专教师在学术上的坚守,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从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换的典型的標志。

二、天马会的成立的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中华大地一声巨响,反对旧文化的声音达到顶点。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的文章中将“新”限制在“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5]范围内,亦因为此,美术界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以救国为目标的触及思想领域的美术革新运动。康有为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并在他的《万木草堂藏书目》中预言了中国画改革趋势:“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梁启超则倡导“科学化的美术”。陈独秀是激进派,他喊出“美术革命“的口号,认为中国传统的画学正宗是改良中国画最大的障碍,因此呼吁用西画写实手法“革王画的命”。[6]不同艺术观念的激烈碰撞在中国艺术界掀起重重波澜,使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峙趋于前所未有的一触即发的敏感状态。

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和大批回国的留学日、欧的青年学生,开始探讨中国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付诸于实践。一时之间,美术社团大规模涌进,蔚为风气。许志浩的《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一书中就收录了,自清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国30余年中,全国各地及海外留学生组织的各级各类美术社团300多个。在诸多的艺术群体当中,研究西方绘画的社团扮演着重要角色。[7] 上海美专作为一所学术包容的新式美术学校把当时社会上的风格各异的重要艺术家都网罗其中,培养其进行美术教学活动。随着美专的愈发壮大,专业人才荟萃和新兴的艺术理念的逐渐推广及民众,上海美专为众多美术社团的衍生提供了沃土。据文献资料显示,上海美专学校师生创办和参与的美术社团,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有振青社、东方画会、天马会、摩社、文人画社和决澜社等美术社团。其中,“天马会”的成立源于1919年8月刘海粟等人在寰球中国学生会举办的一次绘画作品展览会。[1]上海美专教务主任江新主张成立一个新的艺术团体,来发展民众艺术。其主张得到了上海美专其他校友丁悚、刘雅农、张臣伯、杨清磬、陈晓江等人的支持,天马会应运而生。

三、上海美专影响下的天马会

天马会于1919年9月28日正式于上海成立,逐步成为一个具有严密审查制度与组织体系且持续时间长、影响较广泛的西画社团。据《申报》记载:“上海担任美术教育诸画家近发起‘天马会,提倡新时代之美育,特於昨日(九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时假座西门方斜路源寿里一号图画美术学校举行成立大会,到者凡数十人,以美术界居多数。如张聿光、郑曼陀、谈杜宇辈悉与焉。”[2]展览会期间以及展览结束后,报纸几欲每天都有关于天马会展览信息和评论文章的报道,第一届展览在《申报》上有《天马会展览会纪》与《高剑父对于天马会之评语》。为保证作品质量,历届展览都有审查会组织,审查员由全体成员投票选举,展览作品分类明确,入选各类作品遴选十分严密,各审查员之间相互监视。“历届都有审查会的组织,审查员由全体会员投票选举。本届按照旧例,中国画系举三人,西洋画系举三人,于七月二十二日由杨会员清馨开票李会员超士监视。”[1]天马会自成立后举办过九次展览,(图1.1)首开社团美术展览之先河,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评审机制。

天马会的主要活动是举办展览,自1919年成立到1928年解散,参展人员相对固定,展览作品很大一部分是上海美专师生的作品,西洋画数目较多。天马会第一届展览会,申报载有《天马会绘画展览会纪》,文中道:“江新六十五号之杭州灵隐春淙亭光影一线精微玄妙…杨清磬绘神州女校方静我女士面影(八号)可与江新五十五号之作成双绝…王济远日晖桥附近寒林野色满地,夕阳与黄叶,观者莫不赞叹。”第二届展览会:“汪亚尘之《晓霞》,杨清磐之《天真》与《倦语》诸帧。无不形态逼肖,栩栩欲活。盖写实,非虚构也。其他如李超士之《法国昔日之皇宫》,江小鹣之《下午》,洪野之《夕景》,王济远之《浮屠春色》,陈晓江之《宝山城与魁星阁》诸图皆风景画,亦动人注目之作”。第三届展览会:“西洋画部,有周淑静女士之粉画,会员江小鹣、刘海粟、陈晓江、张辰伯之油绘风景、人物静物,王济远、汪亚尘、杨清磐、洪野之水彩画,李超士、丁悚之粉画”。这次展览,可称美术界之盛会。天马会第四届绘画展览会:“该展览共分六室陈列,其中一、四、五室陈列西洋,画第四室陈列西洋画,审查员王济远之水彩画,汪亚尘,刘海粟之油画…”[2] 第六届展览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是刘海粟的巨幅油画《自然之舞》“画中人物皆裸体女子”[2],是上海美专的写生课程和人体模特教学在展览上的应用与体现。天马会的展览可谓对近代美术提出了挑战,开启了近代展览的先声,具有了现代化的评估和审核机制。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其倡导现代艺术的无畏精神。

自命“负现代中国新艺术运动启蒙之责”的天马会,提出五大信仰:1.充分发挥人的特点,涵养人的美感;2.与时俱进的研究艺术;3.拿“美的态度”创造艺术,发展艺术之社会,实现美的人生;4.反对传统保守的艺术和模仿的艺术;5.反对以游戏态度来玩赏艺术。这些主张在那个时代都是革命性的,体现了强烈的变革精神。[10]刘海粟在《天马会究竟是什么?》一文中强调了天马会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吾于明清画学之衰,与夫现今艺术界之一种蓬勃淋漓之气象,虽以现时所见作品之鄙陋,仍觉有类似之征候焉!而为此类似文艺复兴时代之晨钟,则当推天马会。天马会确时时登高而呼,促艺人自我觉醒之趋向。数年间声气相应者汹涌如潮,吾知其将来奔腾澎湃,其势不可遏抑也。”[1]天马会倡导的启蒙、觉醒之艺术精神内核显然与上海美专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确切的说,天马会是在上海美专教育理念的催生下而延伸出的产物,有着根茎同源之道理。

四、结语

作为民国初期美术革命运动的两个重要的途径,上海美专与美术社团的成立,对上海美专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研究给予了丰厚的资粮。正如本文讨论的天马会,其作为能动者,冲破了传统意义上师徒受艺的格局与社团组织中雅集交游的单一作用,在美术社团的内蕴与功能层面耕出了一片膏腴的土地。天马会不仅在经济上具备商业性质,通过卖画来增添社团收入,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成长教育的场所,社团成员经常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技艺的交流切磋,互相学习进步,并通过举办展览成为艺术联结社会公众的新途径。[1]在这个意义上,美术社团不仅兼具了美术学校的一部分作用,是艺术家成长提高的一个重要场所,而且已经承担起艺术宣传与启迪民众之责任。除此之外,以上海美专为代表的的美术专门学校集中了相当一部分美术专业人才,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为天马会等美術社团的涌现提供了艺术教育和专业人才同时,美术社团的艺术理念、艺术追求和艺术实践对学校美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创造出了更多新空间。由此看出,两者中的人物是主办者与参与者的关系,它们的出发点与目标也处于互动关系当中,同时为民国初期上海美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民国初期的美术社团,已与美术学校、美术展览组成了“三位一体”的紧密结构,这一结构共同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公共领域,使西洋画的风潮在中国弥漫,传播了新的文化艺术思想,扩大了艺术受众群,对中国新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社会启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云.上海美专与天马会美术社团的关系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8(07):133-134

[2]杜少虎.沪上晨钟:天马会之九次绘画展览【J】.美术观察.2009(06):102-107

[3]王思慧.刘海粟和民国初期的美术社团【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8-11

[4]李宝妍.20世纪20年代纯粹美术运动与天马会【J】.文艺争鸣.2011(08):75-76

[5]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J】.同舟共进.2009(05):14-16

[6]苏滨.中国清末民初的美术与社会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04)

[7]王思慧.刘海粟与民国时期美术社团关系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01)

[8]周朝晖.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9(02)

[9]姜殿坤.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02)

[10]许婵.浅析民国时期美术社团的意义——以天马会为例【J】.汉字文化.2020(07):181-182

作者简介:贺雪 (1998.8-),女,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学,美术史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