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1-10-09 20:35陈真真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

陈真真

【摘 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护理在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时段内在我院医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随机抽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出院时对两组患者分别发放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治疗治疗期间的治疗及护理配合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综合护理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鼻喉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耳疾病,家族遗传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该病在临床上也分为感染、分泌以及单纯性三种,感染性最为多见,且多数患者会表现为反复感染的特点[1]。患者发病后,瘘口会有少许粘液溢出,且一部分患者还伴有溢出乳白色皮脂样物,同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随着感染的加深,炎性因子的扩散,会伴有红肿及疼痛感的出现,由于该位置较为特殊,伤口愈合较慢,极易造成患者反复感染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使其出现不愿配合治疗等现象的出现[2]。本次研究中,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发现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治疗治疗期间的治疗及护理配合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时段内在我院医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随机抽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3岁~50岁,平均年龄(36.42±2.37)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3.29±1.65)年,发病感染位置:耳轮角前24例、其他7例、左耳14例、右耳13例、双耳4例、感染次数:2次20例、3次7例、3次以上4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24岁~51岁,平均年龄(36.78±2.4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2.32±1.67)年,发病感染位置:耳轮角前23例、其他8例,左耳15例、右耳12例、双耳3例,感染次数:2次21例、3次8例、3次以上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次数均≥2次,拟定研究方案递交医疗伦理组,审批后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例资料不完善,存在恶性肿瘤患者、意识存在障碍患者,对本次研究存在异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抽取患者浓腔中脓液后,给予相应的消毒处理,采用消毒液对其浓腔部位进行清洗,每日按时换药,将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叮嘱按时服用相应药物及保持饮食清淡等。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在对患者进行换药处理前,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将换药的必要性进行告知,在此过程中,说话语气要温和,动作不可过大,以免加重患者的不适感。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对相应的先天性耳前瘘管疾病知识进行告知,以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的缘故,加之病情较长,患者较容易诱发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在与患者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多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增加患者治疗的自信心,降低其焦虑等不良情绪,告知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等。

1.3 评估方法

出院时对两组患者分别发放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及时给予帮助、护理人员态度是否良好等10个方面,每个项目10分,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分~89分为满意,≤59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

3 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生与遗传存在较大关联,原因多是由于先天胚胎发育不全有关。该病可发于单侧也可发生双侧[3]。一些瘘管开口位置较小的患者,若没有感染现象的发生,患者不会感到任何不适感,且也不需要接受相应的治疗。但出现感染后,患者会出现红肿、瘙痒等临床症状,但一些患者病情在得到控制后,会因为该部位再次受到挤压、分泌物堵塞等原因,继而引发炎性反应的发生,是感染在此发生,引起病情反复。该病在换药时,由于时间较长,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反复的感染、伤口的迁移等现象的发生,患者会表现出焦虑等情绪,在内心中会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使治疗及护理配合度下降,影响了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通过提高患者对先天性耳前瘘管疾病的认知程度,可提高患者换药过程中的配合度,对患者心理上进行安抚,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饮食计划,合理安排患者进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容易展开。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治疗治疗期间的治疗及护理配合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艳艳,王荣霞.综合护理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9):1282-1284.

[2] 张文娟,刘霞.全面护理模式在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82-83.

[3] 华娜,卫来,姜涛,等.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病理组织学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6):1229-1232.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综合性护理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效果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