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价值评价

2021-10-09 20:57王新芳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常规诊断价值儿科

王新芳

【摘 要】目的:研究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进行病例选择,共12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将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分别设为A组、B组、C组,对比3组诊断结果,分析诊断效果。结果:A组与B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检出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科临床针对患儿细菌性感染问题,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均可以对疾病做出一定提示,而通过联合上述两种检验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关键词】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诊断价值

低龄儿童不具备足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之身体还在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抵抗力也比不上成人。与成人相比,儿童在生活中更加容易受到空气和灰尘的影响,进而发生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儿童细菌性感染问题是当前儿科临床疾病防治的重点内容,其高发病率和高危害性备受瞩目,及时治疗是遏制疾病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缓解症状、获取良好预后的关键。而要想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必须在早期对疾病的存在以及类型等做出准确的鉴别和诊断。当前在儿科临床针对感染性疾病诊断,临床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为血常规检验,但是有研究指出,血常规检验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包括血液样本质量、采集环境、患者所服药物、检验设备参数和试纸质量、检验人员操作等,一旦误差发生,将对医生判断疾病以及治疗疾病等工作造成误导,使医疗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细菌培养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是由于检验所用时间较长,对于一些急性发作患儿,容易耽误病机,因此不适用于疾病初期诊断。C反应蛋白是一项重要的炎性因子指标,有研究认为,该指标对感染性患儿身体中存在的感染源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通过分析该指标能够对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幫助。本文以12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分析提出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可以更准确地鉴别诊断患儿病情,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进行病例选择,共12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将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分别设为A组、B组、C组。所选患儿中男697例,女503例,年龄0.5岁~12岁,平均年龄(6.07±2.11)岁,患病时间3d~16d,平均时间(6.58±2.77)d。此次研究确定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满足细菌性感染诊断标准的疾病患儿;②患儿存在皮疹、寒战、发热等细菌性感染相关症状;③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患儿监护人已签订协议书。排除标准:①病毒性感染者;②病案信息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A组 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采集患儿2ml静脉血,要求为空腹血,采集之后使用抗凝管进行保存,管中需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借助涡旋机或手动使之与血液混匀充分后,使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仪获取C反应蛋白指标,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尤其是白细胞数量。

1.2.2 B组 血常规检验:采集患儿2mL静脉血,要求为空腹血,采集之后使用抗凝管进行保存,管中需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借助涡旋机或手动使之与血液混匀充分后,使用检验科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血常规检验,详细记录检验结果。

1.2.3 C组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方式与上述两组一致,然后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模式调节到联合检验模式,记录结果。

1.3 观察指标

白细胞阳性判断标准:>10.0×109/L;②CRP阳性判断标准:>8mg/L。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A组与B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检出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在人的皮肤上,口腔,鼻腔,阴道,尿道口以及胃肠道等,均寄居有各种对身体无害的细菌,形成菌群,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例如菌群寄居位置改变,机体抵抗力变弱,滥用抗生素等,则会使机体致病,引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1]。眼耳口鼻、胸肺、颅脑、泌尿系统、腹腔内以及皮肤表层,均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受累范围。儿童尚不具备完善的免疫系统,在相同条件下,与成人相比,来自外界的病毒以及细菌等,对儿童更容易造成侵害。儿童患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情况,在儿科临床属于普遍现象,是儿科疾控的重中之重。临床在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时候,需要重点与病毒性感染疾病进行区分,在结合患儿原始初级资料对上感病原进行判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小儿感染患者中,细菌感染率在10%以内,要低于病毒感染率85%~90%,此外,支原体等也是患儿感染的重要原因。(2)细菌感染后,患儿中毒征重,退热后仍然不能恢复良好的精神状态;病毒感染后,患儿中毒征轻,退热后一般能够恢复正常精神状态。(3)细菌性感染患儿的体温通常表现为忽上忽下,病毒性感染患儿的体温则通常表现为居高不下。(4)细菌性感染患儿一般有脓点分布在扁桃体上,扁桃体明显充血,并且表面凹凸不平,颜色乌暗,病毒性感染患儿一般有滤泡或疱疹分布在扁桃体上,扁桃体同样明显充血,但比较光滑且颜色鲜艳。(5)细菌性感染患儿鼻涕浓稠,病毒性感染患儿则流清涕,前者咳嗽痰多,后者咳嗽痰少。(6)细菌性感染以婴幼儿为主病毒性感染则年龄稍大。症状表现虽然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临床指出,同样的病症在不同人身体上的反应有所不同,而不同的疾病在症状上可能有一定相似性,仅仅依靠症状很容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因此,无论是基于患者不存在典型症状体征表现,还是为了提高准确率,均需要联合其他检验方式做进一步的诊断分析。根据上述经验,基本能够顺利的鉴别诊断细菌性感染,但是儿科患者比较特殊,儿童无论是免疫方面、生理发育方面还是生理结构方面均更为特殊,血常规检验是儿科临床对该疾病进行诊断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方式,通过该项检验,可以准确了解患儿体内白细胞数量和分类。但是作为临床最常规的检验方式,血常规检验缺少特异性,加之儿童患者的病情多变,发展迅速,人们随地吐痰等陋习难以改变,导致儿童所处环境中细菌分布更多,原发性细菌感染或者继发性细菌感染较多,一方面,血清试验以及病原培养等操作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条件不足,无法开展血清试验或者病原培养,若一味地等待化验结果,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因此,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是当前儿科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首要解决的问题。

当机体炎性因子中,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坏死等进行调节,同时在肝细胞合成下所产生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即C反应蛋白,该指标一般情况下,在人体中检出水平偏低,但是当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之后,其分泌运作将失控,炎性因子作用于肝脏,导致C反应蛋白大量产生。研究指出,炎性因子对肝脏的刺激下,大量C反应蛋白产生的时间范围通常是在大量炎性因子產生6小时~8小时后,而C反应蛋白达到峰值,则在1天~2天后。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炎性标志物。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通常在病床旁便可以完成,不仅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而且检验结果不容易受到患者个人血压变化,呼吸变化以及心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更小,可以弥补血常规检验的不足之处。近些年有大量的研究对于血常规检验方式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方式联合,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索,不少研究都认为,联合检验结果较单一使用任意一种检验方式的结果准确度更高。

本研究中抽取1200例患儿对其细菌性感染疾病检验情况进行分析,A组与B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C组检出率高于A、B两组,差异明显,说明与单一使用血常规或者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相比,联合检验可以获得更高的检出率。肖红梅等[2]以38例单纯血常规检验法、38例血常规+全血CRP检验法的细菌感染性患儿的疾病检出结果进行对比,前者检出率68.42%远远低于后者94.74%,提示联合检验结果作为诊断依据更有价值。王楠[3]的研究中对96例患儿检验结果显示,血常规、全血CRP检验与二者联合检出细菌性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8.33%、62.50%、85.42%,最高为联合检验,提升联合检验有更高的特异度。王焕成[4]将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和健康状态三类儿童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三组两两之间的血常规、全血CRP检出阳性结果有明显差异,提示感染性疾病的存在、感染类型等通过上述两种检验方式联合能够获得更理想的诊断结果。杨毅[5]认为细菌感染导致的各种疾病在儿科中较普遍,但因为起病与发展迅速等特点,对于早期准确诊断有较高的要求,而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的联合对细菌性感染诊断意义重大。上述作者最终报道结论与本文一致,均认为在儿科中,联合开展血常规检验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对患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做出更准确地判断,有利于临床实施治疗工作。

总而言之,儿科临床针对患儿细菌性感染问题,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均可以对疾病做出一定提示,而通过联合上述两种检验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重大,是促进疾病早期规范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东波.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2):169-170.

[2] 肖红梅,肖红娟,易爱华.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0,12(2):118-119.

[3] 王楠.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110-111.

[4] 王焕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2):105-107.

[5] 杨毅.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2):243-244.

猜你喜欢
血常规诊断价值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