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2021-10-09 21:04汪晓云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诊断临床效果

汪晓云

【摘 要】目的:旨在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相关凝血检验指标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抽取健康血液样本标本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指标情况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凝血检验指标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率和准确度,进而帮助了解患者止血功能情况,有利于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做好相关保护,并提升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效果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随着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会不断加剧,从而给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严重的干扰。从病理学角度考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属于一种综合性病症,不属于单一疾病的范畴,主要由于患者的凝血系统在受到刺激后血管内纤维蛋白出现沉着,致使患者机体器官受到多处损伤,流失凝血因子后出现大量出血迹象。临床上一般会表现出穿刺部位、创伤部位的出血情况或血栓血塞等,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或血液凝固性异常等问题,该类病征具有起病较快、病情恶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对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未能及时诊疗,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案例,对凝血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抽取健康血液样本标本6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15岁~38岁,平均年龄(25.32±12.39)岁。对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龄16岁~36岁,平均年龄(25.78±12.9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对比价值。

1.2 方法

医嘱所有患者保持清晨空腹状态,通过真空管对患者静脉血进行采集,抽取两毫升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具体方法包括:将血液样本与枸橼酸钠溶液3.8%含量共同处理,将枸橼酸钠与血液比例调至9:1,对上层血浆采取十分钟的离心运动处理,速度达到每分钟2500转,通过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PT、TT、APTT、FIB、INR情况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如:PT、TT、APTT、FIB、INR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见表1

3 讨论

弥漫性血液内凝血属于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患者凝血系统受到损伤后或凝血因子损失过多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出血迹象疾病,虽然在绩效方面表现会出现冲突,但是在病症的表现过程中会同时出现两种表现,在凝血因子损失过多后,机体部分位置出现非正常出血迹象,而在凝血细胞活性受到病灶影响不断增加后,又会刺激凝血酶的非正常增长,导致患者机体内微血栓的大量形成,加快血液凝结速度。既有的研究表明,血液浓度与凝血酶运动情况间存在直接的联系,在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出现后,逐步会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此患者一旦患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极容易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死亡。另有研究表明,很多基础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糖尿病等,都会一定程度上诱发患者出现弥漫性血液内凝血。因此当患者发现血栓、栓塞或急性出血等情况时,应当及时救治,避免出现休克或病情恶化。

本文的研究中显示,通过凝血检验指标对患者血液标本的检测,能够发现患病患者与健康血样标本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外源性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并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由此可以对患者的止血功能进行排查,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程度,促进手术的正常进行。

结语

总之,通过凝血检验指标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精度和准度,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状况,从而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并帮助医院提前做好有关措施,以保证安全。

参考文献

[1] 胡玉梅.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9):1075-1076.

[2] 张峻.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54.

[3] 买买提伊明·吐尔逊,阿曼努拉·苏莱曼,葛金莲.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1124-1125.

[4] 戴庆忠,覃瑜.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216,220.

[5] 张春秀.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115-117.

猜你喜欢
诊断临床效果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