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2021-10-09 21:31黄强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黄强

【摘 要】目的:分析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统计引起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关键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咬合不良组22.22%,术后发生咬合良好組77.78%。其中,年龄60岁以上、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复位不准确、术后无正畸颌间牵引、术后无颌间固定、术者工龄3年以下等因素占比较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以上因素均是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不良占比较高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改善咬合不良患者。

【关键词】颌骨骨折;咬合不良;危险因素

报道显示[1],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不良发病率为18.3%左右,且影响患者发音和咀嚼功能。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症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接受颌骨骨折内固定术90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上下颌骨骨折诊断标准者;②决定参加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无完整住院病历者;②未完成随访检查项者。全部患者中男60例,女30例。

1.2 方法

统计可能影响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咬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具体包括年龄、骨折位置、粉碎性骨折、复位状况、术后正畸颌间牵引、术者工龄等,可能影响因素中占比存在显著性水平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的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全部患者中术后发生咬合不良22.22%,术后发生咬合良77.78%。影响因素中年龄60岁以上、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复位不准确、术后无正畸颌间牵引、术后无颌间固定、术者工龄3年以下占比中术后发生咬合不良组占比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2.2 患者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患者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多因素比较,见表2。

3 讨论

发生咬合不良后,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需要其付出极大的治疗代价。由此可知,应尽早进行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这点很重要[2]。

对于年龄60岁以上者牙体、牙周状况一般较差,且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 糖尿病、冠心病等均会影响牙周组织健康状况, 进而影响术中及术后咬合关系的恢复效果。术前、术中及术后控制基础疾病,对于影响咬合关系的患牙术前及时处理治疗;针对造成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者,术前进行颌间牵引,术中进行正确的骨折复位,确保获得满意复位效果;术后进行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让其认识到辅助治疗的理念,提早介入,加强监督检查;对术者加强训练,统一培训,针对工龄3年以下者,必须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3]。

本研究中,全部患者中术后发生咬合不良22.22%,术后发生咬合良好77.78%。和术后发生咬合良好组比较,术后发生咬合不良组在年龄60岁以上、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复位不准确、术后无正畸颌间牵引、术后无颌间固定、术者工龄3年以下因素占比均明显较高(P<0.05)。提示,上述占比较高因素为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针对不良的危险因素应当组织开展重点监测和专项调查,要积极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正常咬合关系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谢奕文,林玉娇,林嘉旭,等.两种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3):49-51.

[2] 王亭,尚志平.上下颌骨骨折治疗中颌间牵引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18-19.

[3] 袁巧云.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6):90-91.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