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

2021-10-09 21:31汪秀丽刘小芳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监护室分级重症

汪秀丽 刘小芳

【摘 要】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风险。方法:随机抽调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20例,均分两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风险分级预防控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感染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并探究感染风险因素。结果:B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且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置管数量以及置管时间均为主要的感染风险因素。结论: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当全面了解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情况以及置管数量、时间等资料,基于此,实施风险分级预防控制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随机抽调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20例,均分两组后并行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最终的感染控制效果及其满意度。为了便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我院将全面了解1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进行详细记录备案。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52岁~81岁,平均年龄(71.46±0.37)岁,严重创伤35例,心肺复苏40例,脏器功能衰竭25例,脏器移植20例。纳入标准:纳入重症监护室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拒签知情同意书,以及合并精神障碍、交流障碍以及沟通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人员管理,科室做好相应的专业培训,不定时抽查护理人员的中心静脉置管无菌操作规范度,及时改进潜在问题,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②感染控制,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指标,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置管部位的情况,是否出现红肿、出血或疼痛等症状,及时更换导管敷料,并保证置管端皮肤的清洁度。③护理服务,科室内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对部分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减少置管时间,以此降低患者的痛苦及压力[1]。

B组采用风险分级预防控制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成立风险分级预防控制小组,由重症监护室的主治医师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挑选专业素质过硬的6名高年资护士作为组员,围绕风险分级这一主体制定感染控制目标及内容,定期开展交流培训及业务检查。②切实填写“高风险”警示标识,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认真填写患者的一览表、床头病历牌以及腕带上警示标识,如此一来,便于护士在交班时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感染风险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调整。③加强干预护理,注重置管前的病房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控制好CVC三通接头的数量,定期清洁置管端的皮肤,平衡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症治疗患者的感染症状[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我院将以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其中,感染控制效果主要体现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上,而护理满意度则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部分,便于比较护理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组感染控制效果比较

结合表1所示,60例A组患者存在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尿路感染以及3例血流感染,感染例数共计9例,总感染率为15.00%;60例B组患者存在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尿路感染以及1例血流感染,感染例数共计6例,总感染率为10.00%。B组患者的控制感染效果明显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B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度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监测,临床上具备单腔、双腔、三腔以及四腔4种型号,又包含了直管、弯管以及弯外延管三种类型,通常是由硅胶及PU材料所制。现阶段,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快速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血液透析管道以及肿瘤化疗等多个方面,常见于麻醉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内科、外科、胸外科以及血管外科等科室。为了促使注射药物可以被患者更好的吸收运用,一般中心静脉导管置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股静脉三个部分,中心静脉置管术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当执行相应的穿刺护理以及风险分级预防控制护理,“对症下药”,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风险分级预防控制护理较之传统的常规护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护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更好,值得臨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梅,刘静,冯国彦,等.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人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12):1851-1855

[2] 胡玲,金显荣,刘签,等.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分析与预防控制护理[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5):167-170.

[3] 王晓俊,夏亚琴,焦义芬.基于FNEA模式的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ICU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9):162-165.

猜你喜欢
监护室分级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