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护理配合体会

2021-10-09 21:43文钰嫣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护理配合护理体会围术期

文钰嫣

【摘 要】目的:随着糖尿病已慢慢成为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且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白内障发生率可达63%,为更好的保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方法:本研究总结了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护理配合经验和体会。结果:6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经过平均3天的护理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随访与复查发现术后7至10天视力均有所恢复,仅出现5例并发症,随访半年发现60例患者视力恢复稳定,均对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护理配合;护理体会

随着城市化、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截至 2019 年,全世界糖尿病患患者数已达到 4.63 亿,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 1.16 亿。且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会患糖尿病性白内障,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白内障发生率可达 63%[1],糖尿病性白内障多为双侧眼同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手术治疗是此类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具有全身条件较差、眼底情况相对复杂、手术操作较困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临床特点[2],为保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全程安全,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期管理策略进行了解读[3],同样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对手术的成功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以眼科学专家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期管理策略为基础,对我院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提供围术期全程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 3月至 8月收治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45岁~55岁,平均年龄(50.87±6.18)岁,糖尿病病程7年~16年,平均病程(12.55±5.79)年,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例,单眼白内障23例,双眼白内障37例,白内障囊内摘出术(ICCE)3 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2 例,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Phaco)55 例。6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经过平均3天的护理治疗,均康复出院。随访与复查发现术后7天~10天视力均有所恢复,且仅出现 5例并发症,随访半年发现60例患者视力恢复稳定,均对治疗效果满意。

1.2 方法

1.2.1 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患者眼底病变的程度和血糖能否控制好是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患者应在术前控制好自身血糖,血糖过高会增高术中出血的风险,同时还会降低手术成功率以及不利于预后效果,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血糖控制在≤12mmol/L,如患者血糖过高应先调节好血糖后再行手术。对于重度至晚期白内障时,眼底较难观察,不能充分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状态,应考虑早期行白内障手术,以便更好地观察眼底并进行评估,从而采取恰当的治疗。如果存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edema,DME),术前、术中应考虑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药物治疗,或者术后当屈光介质清晰时,再考虑抗 VEGF 治疗。总之,如果发现术前存在 NPDR 或 DME,先治疗眼底病变,再行白内障手术;如果白内障影响到眼底观察,可先行白内障手术,术前或术中应用抗 VEGF 药物,术后再进行眼底评估及治疗。

1.2.2 术前护理

1.2.2.1 眼表条件评估 本研究选取快速干眼评估问卷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测评,由研究者对60例患者进行测评,对于快速干眼评估问卷评分大于1分者,报告医生,本研究有3例患者评分大于1分,遵嘱使用人工泪液,以改善眼表微环境,增强眼表对围手术期各类损伤的抵抗力,并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2 血糖控制管理 研究证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方面,应以平稳地缓步下降为宜,故应动态监测血糖,并加强宣教,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生原因、糖尿病临床表现、糖尿病治疗手段、糖尿病饮食、自我血糖监測意义、药物治疗重要性、低血糖发生识别与应对、运动与休息、并发症发生与预防等;对于术前血糖控制不佳者,选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研究者提供胰岛素泵相关知识,包括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胰岛素泵处皮肤观察与护理、胰岛素泵维护与注意事项等;第三方面胰岛素泵使用技能与应急处理:胰岛素泵注射方法、胰岛素泵故障与报警处理方法、管路滑脱处理方法、低液量和低电量处理方法等。本研究有3例患者选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60例患者术前均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血糖控制在≤12mmol/L。

1.2.2.3 术前用药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明显强于普通患者,大量炎症反应因子的释放也与术中瞳孔缩小、后发性白内障、黄斑囊样水肿、囊袋皱缩综合征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故术前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抗炎预防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说明原由,详细讲解药物使用方法, 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患者术前1d开始滴左氧氟沙星,一小时一次;术前给予冲洗泪道、清洗结膜囊,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感染概率;术前30分钟,用托吡卡胺扩瞳。

1.2.2.4 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倾诉其心理顾虑及不快,护理人员应及时解除患者顾虑,详细讲解有关手术的详细知识、实施手术时的注意事项、手术团队成员介绍,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在病房模拟术中怎样与医生配合手术,包括术中呼吸、跟随医护人员的口令下眼球运动,让患者了解术中步骤和配合注意事项,以达到手术医生对患者配合要求,保障手术成功。另外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受损,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差,故需重视安全教育,保持病房内无障碍物,留陪护人员,值班人员需要多巡视。

1.2.3 术中护理

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摆好体位,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医生需求指导患者行眼球运动和呼吸运动。配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前房发生轻度的出血,洗手护士协助医生用 Healon压迫止血;术中发现经过扩瞳后,有8例患者瞳孔直径小于5mm,造成手术难度加大时,洗手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在前房内注射(1:10 000)~(1:15 000)稀释的肾上腺素,并借助推注黏弹剂扩大瞳孔和加深前房,必要时使用虹膜拉钩或虹膜张力环等机械扩瞳方式。

1.2.4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后返回病室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包括取平卧或侧卧、不能揉术眼、保持伤口敷料干洁、避免受寒感冒导致咳嗽及感染、注意卫生与休息、避免术眼劳累与受伤;每天按时按医嘱点眼液:术后用药一般是左氧氟沙星一天三次、醋酸泼尼松龙术后前三天两小时一次,第四天开始一天四次,抗炎抗感染,托吡卡胺一天三次预防睑球粘连,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晚睡前一次抗炎等;嘱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并检测 空腹及3餐2小时后血糖,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进程,容易发生感染,甚至会引起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尽早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减少术后眼部出血的风险。

1.2.4.1 并发症的防治护理 本研究出现的5例并发症为2例术后眼压增高,2 例眼内出血,1 例术中消毒术眼时不慎将碘伏溅入对侧眼导致角膜内皮受损。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并发症,发生时症状、怎么预防、发生并发症如何处理等:(1)眼压增高:告知患者眼压增高症状,讲解每天监测眼压的重要性,观察患者眼压变化,并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眼胀等眼压增高的症状。告知患者避免用眼过度,特别是术眼,采用正确的用眼姿势、合适的距离及充足的光源,合理用眼;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咳嗽引起眼压增高;嘱患者一旦有眼压增高的症状或者监测眼压增高则遵医嘱给予降眼压药物。(2) 眼内出血:告知患者术后眼部会有少量出血,不必惊慌,减少剧烈活动,大约术后1d~2d 会自行吸收;如若术后眼部出血较多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眼部出血情况与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3)碘伏进入眼内导致角膜上皮受损:碘伏进入眼内却可损伤角膜,表现为角膜上皮点、片状脱落,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内皮褶皱。初期眼刺激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经四到六小时潜伏期后症状明显,夜间眼痛较重,其预后较好,一般对眼不造成严重损害。其病程长短取决于是否立即冲洗结膜囊。预防措施是:(a)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b)消毒前应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争取患者配合;(c)碘伏棉球不要太湿。如出现碘伏不慎入眼,应立即使用大量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结膜囊。晚夜班值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如角膜受损严重、患者剧烈疼痛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片并眼内局部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与增长。(4)眼部感染:嘱患者保持术眼伤口敷料干洁,一定要保持眼部一个非常高的清洁状态,防止感染。如若术眼伤口上有血痂或分泌物,不可用手直接触摸,需要请求医护人员帮助采用无菌棉签擦拭;术后30天内手术部位不可沾水;出现感染症状,遵嘱使用抗生与激素类眼药水。(5)眼底缺血:定期随诊,及时发现眼底缺血性改变并处理,防止因缺血太久,导致不可逆改变。

1.2.4.2 随访与复查 (1)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要严格按医嘱点药,并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点药方法。(2)定期眼科门诊随访,并强调如有眼部不适,应立即到眼科就诊。(3)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术眼受伤,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洗头洗脸,避免生水进入术眼。(4)强调患者需要内科门诊定期复查内分泌,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相对正常范围,不仅要积极选择有效降糖药物进行降糖治疗,还需要做好饮食控制,科学饮食、营养膳食,每餐控制在八分饱,每天少食多餐。(5)术后 1 周、1 个月、3 個月、6 个月一定要复查眼底,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眼底激光封闭视网膜缺血区。(6)即使眼底没有出现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下,3个月~6个月也要进行一次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病变。

3 体会

手术治疗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此类患者眼底情况相对复杂、手术操作较困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临床特点,故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对手术的成功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此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与心理特点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选择合适时机,以提高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全身心健康。研究者对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提供围术期全程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在护理过程中的利与弊,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提供围术期全程护理,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保障其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Xu L,Lin J,Zhou J,et al.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and diabetic cataract[J].2015,30(3):116-118.

[2] 闫晨曦,姚克.中国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解读[J].海南医学,2020,31(19):2449-2451.

[3]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中国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J].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337-342.

猜你喜欢
护理配合护理体会围术期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