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比

2021-10-11 02:32陈宇红海万秀郭生伟马金福
高教学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陈宇红 海万秀 郭生伟 马金福

摘  要:课程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文章对比了国内外较为典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从学分分布、必修、选修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分析了“双一流”学科与地方院校学科差距,结合地方院校研究生课程建设实际,提出构建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课程设置;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019-04

Abstract: Cours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typical courses systems for master degre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The disciplinary gap between double-first-class disciplines and local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point of credit distribution, compulsory courses, elective courses and practice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system with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urriculum sett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2014年教育部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提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研究生的课程教育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最初环节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根据周文辉等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调查,目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满意率并不高,低于整体满意率,为69.0%;一流学科高校研究生对课程满意度达到71%,其他高校对课程的满意度更低[1]。

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讲,按照学位基本要求,研究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固体化学等。专业知识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需要掌握如高等金属学、高等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等硅酸盐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等核心知识体系,并熟练掌握材料的强度与断裂力学、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科学等课程知识。依据要求和学校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特点,为此,各学校从各个层面对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了研究[2-4]。在此基數上制定了课程体系,但与国外大学相对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地方院校与高水平大学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选取国内几所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对比,并且与国外知名大学的硕士课程体系比较,从中找出课程设置上的薄弱环节,希冀与探索出今后课程建设中发展的新模式。

一、国内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对比

为使课程体系有所对比,选取了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学校进行比较。

1. 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者均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历史悠久,在国内材料学科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2. 昆明理工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均为地方院校,但办学有较长的历史,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特色。

3. 北方民族大学,地处偏僻的西北地区,成立时间较短,学科建设相对落后。

从学分分布,必修课程设置、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上对比几个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差别,以期发现西部地区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分分布

硕士研究生的学分由一般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各学校对课程学分要求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双一流”专业对学生课程总的学分要求最低,这与这类学校有较强的科研实践教学有关。由于将科研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手段,这类学校往往在学生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就在导师的课题组参与导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重视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是一流学科区别于一般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这类学校在选修课程上学分设置更高。这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而科研水平较低的院校——北方民族大学,其培养方案中总学分数和必修课程学分在对比的几所大学中最高,并且选修课程学分最低。这与学校在教师队伍缺乏,在科学研究上缺乏底蕴和积淀有主要关系。这类学校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必选环节中对实践和学术活动没有明显的区分,仅要求参加6次以上就可以获得。而在高水平大学中往往对学生文献阅读和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是提高学生获取学科前沿知识能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二)必修课程设置

从各学校来看,公共学位课程所占学分大体相当,基本在6-8学分之间,其中外语所占学分在3-4之间。而北方民族大学外语所占学分为6学分,课时量144学时。在所有学校中最高。这与民族学校学生外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有关,但这也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程时间资源。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