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大学四年不断线”课外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10-11 02:32毛晓波李志辉
高教学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毛晓波 李志辉

摘  要:以“大学四年科技创新不断线”为目标,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年年参与、人人收获”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四年科创的内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多年实践证明,提出的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扭转了目前实践内容滞后于科技发展的不利局面,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023-04

Abstract: With the goal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training mod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with "teacher guidance, students' main body, annual participation and everyone's harve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y allocating the cont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four year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It has been proved by many years of practice that the proposed training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It has fundamentally reversed the unfavorable situation that the practice content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innov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Keywords: reform in teac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當前,为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新工科”“医工交叉学科”等本科新专业,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热门的“新工科”专业,如大数据类、人工智能类、云计算类、智能科学与技术类学科等有个共同的特点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类课程多、实践环节分量重。但由于经费所限,高校实验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换代,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跟不上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方法陈旧、滞后。实验内容仍为延续多年的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法是按照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机械地进行,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仅靠目前实验教学环节难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跟不上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无法实现设置“新工科”的初衷和美好愿景,亟待改革和完善。

近年来,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有大量的教改成果[1-2],如: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教学实验内容更新滞后的矛盾。本教改研究项目从大学生课外实践环节入手,通过优化和创新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及学生科技创新团体、合理规划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学四年不断线地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内容

围绕“大学四年科技创新不断线”这一主线,从改革课程体系、完善运行模式、科学配置任务、增加激励机制等方面规划、实施和落实。

(一)改革课程体系

本教改研究是根据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加强通识、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激励创新”为总体原则,在修订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上,以“强化实践、激励创新”为实践教学目标,系统地调整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加大实践环节和学生自主环节学时比例,增加“科技前沿”“专业/学科最新进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科研和创新实践类课程,对部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开课顺序、选修课程群进行了优化,调整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EDA设计、电子课程设计等课程的开课顺序、学时及内容方面的衔接,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尽早开展科创类活动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电气信息类最看重、认可度最高的竞赛之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该竞赛隔年举办,在单数年的8月下旬进行,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但单数届的学生要么刚刚毕业,要么处于大二年级,对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应用等与竞赛密切相关的课程尚未学习,只能靠提前自学来参加竞赛,参与度和竞赛成绩均受影响。为此,采取适当调整开课顺序、每学期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举办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讲座和集中培训等多种措施,使单数届学生同样有机会参加这一重要赛事,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