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的效果

2021-10-11 02:51李琳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标准护理

李琳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60例,按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2组患者都接收镇静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选用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情绪情况以及镇静情况。结果 研究组入住ICU3天内镇静率达到87%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率和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ICU患者镇静达标率,减小意外拔管率以及谵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镇静镇痛;标准;护理

前言

治疗重病患者最主要目的是保护病人多器官功能,帮助身体内环境达到平稳状态,然而,器官的恢复需要依靠灌输与氧气供应。运用镇静镇痛的方式治疗,可帮助病人一直处在休息状态下,降低代谢速度,帮助创伤灌输与氧气水平均衡。为身体机能恢复提供时间。因此,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镇静镇痛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合理运用确保病人生命健康。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60例,按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2组患者都接收镇静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选用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情绪情况以及镇静情况。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镇静镇痛护理,其中包括密切检测生命体征,按照医生嘱咐给予镇静镇痛药物的治疗,定时评估镇静镇痛效果,维持浅镇静目标,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其中包括:(1)组建小组。组长经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经由责任护理组长3任,主管护师7人组成,都为女性,本科以上学历。年龄25~40岁,平均(37.5±3.5)岁,工作年限为10~13年。

(2)构建统一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首先,统一评估工具和方法。根据ICU镇静镇痛谵妄管理指南可以了解到,全部护士都选择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以及镇静程度评估表实施镇静镇痛评估,镇静评估流程需按照“观察、呼唤”等原则。(3)密切检测镇静镇痛情况在实施评估。其一严格遵循镇静镇痛理念,通过早期镇痛、最小化镇静原则,促进舒适以及更多人文关怀目的,增强躁动、疼痛、谵妄等集束化管理。(4)当患者接受镇静治疗过程中,常规评估频率应为1~2小时一次。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升评估频率,判断有无继续镇静治疗的必要性。(5)责任护理采取谵妄评估量表,为患者进行评估,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可告知医生再次诊断,当2次诊断都为阳性便可确诊。心理护理,重症医学科患者在得知患病后心里会存在较重的负担,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患者缓解这些负面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特征,从而对患者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给患者讲解成功案例,让患者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病魔。

认知干预,医护人员需要询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积极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解病症的相关知识,还要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入住ICU3天后浅镇静达标率、意外拨管率、谵妄发生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为(X±s)表示,采用大样本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浅镇静达标率指标高于研究组,意义拨管率、谵妄发生率都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住ICU时间对比

3.讨论

机械通气明显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与此同时,也会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人机不协调、疼痛,从而引发焦虑、躁动,这不但加大了患者痛苦,还进一步造成患者机体分泌过多,从而使得患者代谢紊乱,影响到患者生存治疗。然而,呼吸同步、镇静镇痛评价、日常唤醒、早期锻炼等,都可以降低因机械通气带来的并发症。镇静镇痛都有利也有弊,如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将会抑制患者循环、呼吸,对治疗与恢复没有任何帮助。

本文章在镇静镇痛护理现状中,对当前镇静镇痛护理存在问题展开了追踪、梳理,从根源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结合相关指南、小组的方式,建立ICU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方案对镇静镇痛评价工具、方法进行统一,通过以eCASH理念为根据制定精准化镇静镇痛流程、目标,选用个体户动态评价方式,使得镇静镇痛护理规范化。此外,以患者舒适、评价、配合为指导,实施先镇痛后镇静的方式,规范基础护理、人文关怀等内容,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通过制定ICU精准镇静治疗追踪表,对护士镇静镇痛护理工作实施追踪质控,帮助镇静镇痛方案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合理镇静镇痛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另外,增强医护人员有关的培训、考核工作,帮助医护人员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更为牢固,从根源控制镇静镇痛风险发生概率。

本次结果表明,镇痛镇静标准化护理能有效的提升重症医学科患者浅镇静达标率,减小意外拔管率、谵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通气时间。

参考文献:

[1]杨顺银.躁动镇静评分在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1):63-64.

[2]陈小潍,卢月琴,成丽,奚正荣,高建军.FASTHUG集束化管理对老年重症病人护理质量及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2):1321-1324.

[3]孙敏.基于CPOT及RASS评分的术后镇静镇痛调控方案在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29):4013-4015.

猜你喜欢
重症医学科标准护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系统化管理对ICU失禁患者罹患失禁性皮炎的影响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血浆置换在ICU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