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效果

2021-10-11 18:31王雪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人性化护理生活质量

王雪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84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时间分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人性化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人性化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得分高于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DN临床护理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84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糖尿病病例均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中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依从性差、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性疾病等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每组42例。常规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57.83±4.97)岁;糖尿病病程3.8~24.1年,平均(15.39±2.33)年。人性化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57.46±5.02)岁;糖尿病病程4.1~24.9年,平均(14.92±2.48)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感染治疗、水电解质平衡等。人性化小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抑郁、濒死等不良心理狀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担忧,疏导和安慰心理状况较差的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态度。护理人员和患者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用鼓励性语言帮助患者形成积极的想法,减少他们的抵制、排斥和治疗。(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和个人饮食偏好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体重和运动量调整每日总热量摄入,严格控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食盐量,避免油炸食物。同时,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主要是植物油。根据少吃多餐的原则,你可以放慢进食速度,避免消化不良,并告诉患者不要吸烟或饮酒。(3)体育保健。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和改善血糖水平。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和身体状况,结合患者目前的血糖控制和生活方式,制定有利于身体康复的运动计划。应在运动前后测量患者的血糖和血压。

1.3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前后血糖水平、SAS评分、SDS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数越低,焦虑程度越轻。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50~60分为轻度抑郁,61~70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数越低,抑郁程度越轻。自我效能感评分采用Likert5分制。得分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越强。每个项目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人性化组与常规组的QLQ-C30评分[(60.75±3.09)分vs.(60.18±3.3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QLQ-C30评分均明显提高,且人性化组高于常规组[(91.96±4.23)分vs.(80.34±4.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1个月后,两组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下降,且人性化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更为严重,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排泄和糖尿病性肾小球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情隐蔽,病程较长,需长期治疗。临床上,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但透析治疗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削弱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反应,患者会产生负面情绪,阻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加重病情。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后果更为严重。

人性化护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病人提供全面、多样化的护理服务,满足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本研究从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既能享受到有效的治疗,又能享受到人性化的细节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还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面对治疗。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稳定血压和血糖水平;避免因饮食不良导致病情加重,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此外,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指导,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情绪,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在运动中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促进患者的康复。

结论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艳,朱成楼,吴敏仪,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306-307.

[2]张文文,张冰,张少华.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评估[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357-358.

[3]张媛,张彤.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1990-1992.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人性化护理生活质量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