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复合股神经置管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2021-10-11 18:31舒晓利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

舒晓利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复合股神经置管镇痛模式于膝关节置换手术之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随机挑选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总计600例。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病患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其中对比组病患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而观察组同时接受股神经置管镇痛,对比两组病患静息与功能恢复时VAS评分以及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病患术后各个时间段肌力与对比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股神经置管镇痛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病患进行麻醉,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为患者术后锻炼提供帮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股神经置管;膝关节置换;麻醉方式

引言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症是老年病患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目前,临床治疗该症状主要手段便是膝关节置换手术[1]。然而,TKA术后,不少于60%的病患容易产生强烈的痛感。为了减少病患术后疼痛,许多学者开始思考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股神经置管镇痛方式,减少病患疼痛。为此,本文及选择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病患作为受试者,以明确该镇痛模式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随机挑选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总计600例。本次入选标准如下:所有病患均满足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如下:病患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病患合并有高血压症状;病患对本次药物有关用药存在过敏症状;病患存在精神类病症。

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病患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观察组病患总计300例,男性病患160名,女性病患140名,年龄在61岁至81岁之间,平均值为(71.5±4.9)岁。对比组病患300例,男性病患155名,女性病患145名,年龄在60岁至83岁之间,平均值为(72.1±5.2)岁。两组病患在性别结构以及年纪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比组病患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即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病患保持左侧卧位或是有侧卧位,在L2-3或是L3-4位置进行穿刺,硬膜外穿刺结束后便可开展腰麻穿刺术,如果出现脑脊液,即为病患注射0.5罗哌卡因,用药量为2.5mL至3.0mL,之后在病患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长度为3cm。手术开始后,为病患提供盐酸托烷司琼,用药剂量为4mg,通过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20min,不另外添加其他药物。

对比组病患在此基础上应用股神经置管镇痛方式,病患在神经刺激设备或超声的引导之下在患侧开展股神经阻滞。要求病患保持平卧状态,双腿略微分开,在腹股沟韧带之下约2cm位置、股动脉外侧约1cm位置,选择50mm连续神经丛阻滞套件,穿刺针和皮肤之间夹角呈30°,从头侧进针,刺激电流设定为1mA,确认病患股直肌出现收缩现象或是发生膝盖跳动之后,将刺激电流调整为0.3mA,并调节针尖所在位置,股直肌依旧有显著的收缩现象,或超声显示股神经位置。保证穿刺针稳定的情况下,注射生理盐水扩出间隙后,向头侧放入神经组织导管,长度控制在10cm至15cm内,并在腹直肌外侧对导管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病患术后各个时间段VAS疼痛评分情况,以判断股神经置管镇痛的最终效果。同时检验了病患术后各个时间段病患肌力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所有信息数据全部运用SPSS18.0加以讨论,计量资料通过()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经由X²检测,若是检测结果P<0.05,即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观察组病患静息状态以及功能康复时VAS评分低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镇痛期间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病患2小时、6小时、24小时与48小时肌力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膝关节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症的常用手段,但是术后大部分病患将有强烈的痛感[2]。原因在于手术期间对病患骨头以及软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且植入了假体,同时,病患术后早期即需要参与功能锻炼。如果病患疼痛无法得到有效的管控,容易引发感染或是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同时也影响假体关节功能训练。为此,麻醉在手术治疗中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手术完成后减少各种麻醉药物的使用频率,以便病患能够的有效开展假体关节功能训练活动,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老年病患病生理具有的特殊性,所以单一镇痛方法有效率下降。如今,多模式镇痛是膝关节置换术较为常用的方式。随着神经刺激器超声的运用愈渐广泛,外周神经阻滞成功率显著提高。就本次实验而言,在腰硬联合麻醉的基础上,于神经刺激器或超声的帮助下,沿病患股鞘置管,手术结束后持续输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物,从理论角度而言,可以扩散至腰大肌间隙,实现对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以及股神经的阻断,膝关节前以及内侧镇痛效果显著,避免了病患术后的静息痛以及运动痛。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腰硬联合麻醉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术中镇痛,但由于术后麻醉效果持续时间不足,术后功能锻炼对镇痛需求增加,使得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增加。加之行膝关节置换的病患多数为老年高龄患者,多模式镇痛势在必行。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感觉运动分离的特性实现术后的持续镇痛。学者邓干随机选择所在医院50例膝关节置换术病患作为受试者,结果显示采用股神经阻滞麻醉技术麻醉的病患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内容相符[3]。可见,腰硬联合麻醉复合股神经置管镇痛效果十分理想。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针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病患,应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股神经置管镇痛方式,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并改善病患肌力,对病患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研究工作中,本人将进一步丰富样本选择,以此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度。

参考文献:

[1] 郭晓飞.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病患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 28(1):107-108.

[2] 秦洪猛, 王星, 司海超,等. 控制性降壓联合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3):229-232.

[3] 邓干.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21):3.

猜你喜欢
腰硬联合麻醉
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在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效果研究
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的应用效果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中的镇静效应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