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皮肤瘙痒

2021-10-11 18:31杜垚森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荆芥生地方剂

杜垚森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到温暖的室内时,或是晚上睡觉之前脱掉外衣进入被窝的时候,皮肤在一冷一热的交替刺激之下会感到发痒,忍不住抓挠之后,却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直到后来越发严重,最终变成恶性循环。这就是皮膚瘙痒,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原因都可引发皮肤瘙痒,而且也有很多人引发皮肤瘙痒导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同时也伤害着患者的身体。说到皮肤瘙痒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有认真的了解过它么?

一、皮肤瘙痒是什么?

主要指无原发皮疹却有瘙痒症状的皮肤病,在临床上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属于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在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症状而且没有原发性皮肤损害的情况称为瘙痒症。

皮肤瘙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型,另一种是过敏型。可表现为局部,也可表现为全身,但面部、背部以及四肢发病最多。

二、皮肤瘙痒的症状

皮肤瘙痒不仅可以分为普通型和过敏型,还可以分为好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皮肤瘙痒有不同的症状。而最常见的皮肤瘙痒可分为泛发型皮肤瘙痒和局限性皮肤瘙痒,泛发型皮肤瘙痒是指患者在最初时,皮肤瘙痒局限在一个位置,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扩展到身体的大部分或是全身,这类患者的瘙痒症状主要在夜间出现,由于不断的抓挠从而形成血痂、抓痕一级色素沉着的继发性损伤。局限性皮肤瘙痒是指瘙痒症状局限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常见的阴部、肛门等位置,而且仅出现瘙痒症状,并无皮疹出现,长此以往会造成皮肤增厚呈湿疹样转变的情况。

三、皮肤瘙痒的临床表现

1.局限性瘙痒

主要包括三种,即肛门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和女阴瘙痒症:肛门瘙痒症多发于中年男性群体,除此之外患有蛲虫病的儿童也有换上该病的可能性。瘙痒症状一般局限在肛门以及肛周皮肤,也可蔓延到阴囊、会阴和女阴位置。经常搔抓的话肛门和周围皮肤会出现肥厚病呈湿疹样变化或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性损伤;阴囊瘙痒症仅会局限在阴囊位置,但有时也会累及到会阴、肛门和阴茎,随着不断的搔抓也可出现苔藓样变化、湿疹样变化和继发感染等情况;女阴瘙痒症多发生在大阴唇和小阴唇,随着搔抓阴唇部会出现皮肤增厚以及浸渍的现象,而且阴蒂和阴道黏膜处会有红肿和糜烂。

2.全身性瘙痒症

这种类型多发于成年人群体,瘙痒会从一个地方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各部位。一般表现为阵发性,在夜间时症状最为严重,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呈现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的情况,在饮用酒精、咖啡、浓茶或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时都可引发瘙痒的发作及加剧,更有甚者在情绪变化或某种暗示之下都可促使该病的发作。

四、中医的治疗方式

(一)血热

1.临床表现:见于青壮年人,好发于夏季。皮肤瘙痒,触之灼热,遇热尤甚,遇寒则轻,搔破呈条状血痕。口干心烦,情绪急躁则痒甚。舌红苔薄黄,脉数。

2.病因病机:青壮年血热禀赋,过食辛热或情绪烦躁,引动风生而致身痒。

3.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4.方剂:止痒息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生地10~15g,当归10g,丹皮6~10g,赤芍10~15g,玄参15g,白蒺藜10g,蝉衣6g,防风10g。

方义:生地、当归、丹皮、赤芍、玄参凉血清热,白蒺藜、蝉衣、防风消风止痒。

加减:心烦口渴加知母、黄芩清热,身痒灼热加苦参、地肤子清利。

5.变通法:可用四物汤(《局方》)合消风散(《医宗金鉴》)加减,药如荆芥、蝉衣、防风、知母、石膏、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胡麻仁等,以祛风泄热为主。

(二)血虚

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虚者,秋冬为多。皮肤干燥,遍布抓痕,夜间痒甚,经常搔抓处出现苔癣样变化,皮肤脱屑如糠秕状。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血不养肤,血虚风燥。

3.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4.方剂: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

药物:当归10g,生熟地各10g,天麦冬各10g,天花粉10g,生黄芪10~15g,胡麻仁10g,刺蒺藜10g,蝉衣6g。

方义:当归、熟地补血,黄芪益气,生地、天冬、麦冬养阴,花粉、胡麻仁润燥养肤,刺蒺藜、蝉衣祛风止痒。

加减:若病久入络加桃仁、红花祛瘀,皮肤肥厚加丹参、姜黄活血,血虚加旱莲草、何首乌养血,痒甚加皂角刺、苍耳子祛风止痒。

5.变通法:阴血亏虚者可用当归饮子(《济生方》)加减,药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芪、荆芥、防风、蒺藜、首乌,养血祛风。

(三)风盛

1.临床表现:多发于春季,周身皮肤瘙痒,痒无定处,搔破出血,日久不愈,皮肤呈苔癣样变,状如牛领之皮。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2.病因病机:肌腠不密,风邪外侵,郁久生热。

3.治法:祛风清热止痒。

4.方剂:乌蛇驱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羌活6~10g,蝉衣6~10g,防风10g,荆芥10g,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乌梢蛇6~10g。

方义:羌活、蝉衣、防风、荆芥祛风,银花、连翘、黄芩清热,乌梢蛇搜络止痒。

加减:痒甚加钩藤、蒺藜祛风止痒,见血热加丹皮、赤芍凉血清热。

(四)风湿

1.临床表现:多发于长夏之季,青壮年居多,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起水疱、丘疹、流水,皮肤湿烂,导致湿疹样变。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病因病机:素体湿邪内蕴,复感风邪外侵,风湿相搏热郁皮肤而致。

3.治法:祛风化湿,清热止痒。

4.方剂:全虫方(赵炳南经验方)合二妙散(《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全蝎6g,皂角刺10g,白蒺藜10g,威灵仙10g,苦参10g,白鲜皮10g,黄柏6g,苡仁15g,赤小豆15g,车前子10g(包)。

(五)风寒

1.临床表现:多发于冬季,皮肤瘙痒多见于头面、前胸、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寒冷诱发或加剧,逢热或汗出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2.病因病机:素体阳气不足,风寒外侵肌腠,郁结不去而致痒。

3.治法:祛风散寒止痒。

4.方剂:麻黄桂枝各半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麻黄3~6g,桂枝6g,白芍6~10g,荆芥10g,防风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6g。

猜你喜欢
荆芥生地方剂
生地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荆芥香里夏日爽
何谓中医“七方”
百合生地粥治咽炎
中医有“七方”
百合生地粥治咽炎
探讨疣体注射法联合中药马齿苋方剂治疗跖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