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你了解多少?

2021-10-11 18:27张素琼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康复疾病

张素琼

中医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案,将中医整体观念与护理方式进行融合,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众所周知,中医具有辩证施治、安全性高、有效性强等优势,而中医康复护理也可达到辩证施护作用,通过多种手段辅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随着中医康复护理应用率逐步提升,进而获得较多专业医师与患者的认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常常用于慢性疾病、高龄患者、急性疾病恢复期以及残疾者。通过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有一定调节作用,释放时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治疗态度,从而精神恢复健康状态。

康复代表着恢复健康的意思,中医康复护理在实施过程可应用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医学,多种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训练以及护理,辅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调节心理压力,并督促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学习,这对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有着积极影响。由于多数患者对中医康复护理了解较少,那么小编就针对中医康复护理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 中医康复的定义

古医学中,康复医学与养生学无严格的界限,中医临床学涉及康复内容较多,康复与养生是中医学的传统优势。中医养生具体可分为疾病与预防养生,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形成之前做好相关防护措施,进而抑制疾病的发生,而人体错综复杂的伤病均为形神失调方面有关,在疾病养生时多以此方面为主。

2 中医康复护理适应症

第一,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易出现正气难复、身心受损情况,比如心、肝、肾等器官衰竭及恶性肿瘤疾病等,单独应用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可调节患者机体正气,复杂其修复病理性损伤,进而提高患者自身抵御能力。

第二,残疾者

残疾可分为先天性原因引发的残疾或后天原因引发的残疾,都是患者肢体出现或五官上出现伤残症状,予以残疾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主要是调节其情志,尽可能发挥自身各种能力,提高其自信心,引导患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疾病,针对残疾出现不可逆的病灶,比如截肢,可通过现代先进的人工替代器弥补患者身体高能,通过中医康复护理调节患者情志,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社会。

第三,急性疾病恢复期

针对急性疾病恢复期应重视他们精神情志的护理,调节其脏器功能,预防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纠正患者错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进而促进病情好转。

第四,高龄者

年龄偏大,机体各项器官功能处于衰退状态,易出现气血不足、五脏亏损、抗病能力差等情况,易感染其他疾病,中医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自身抵抗能力,通过饮食、养生调节患者身心健康,促进脏器功能恢复。

3 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其一,整体护理原则

中医康复护理最为基础的理念为整体观念,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等各个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主要遵守以下原则,根據患者的社会环境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实施双重护理,根据四季的变化给予患者生活护理。

其二,养生护理原则

予以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期间,需根据神形兼养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也就是对患者精神上的护理以及身体上护理进行融合,针对残疾患者需根据患者的性格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养神调神的方式改善患者阴阳气血、血液循环,从而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精神健康,促进机体康复。

4 中医康复护理措施

第一,情志疏导

采用调神、医心、治神等护理手段进行融合,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实施相对应护理干预。首先针,对特定的护理对象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从而改变其心态,提高心智。同时,针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训练,目的就是提高患者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语言分析、启发开导逐步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由于实施情志疏导期间,护理人员占有重要地位,建议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素养,予以患者温柔、和蔼护理态度,从而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进而达到理想的心理疏导效果。

第二,日常生活干预

对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期间生活起居干预非常重要,定期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及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光线适宜、温度适宜,这可给予患者舒适感与温暖感,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真切的关怀。同时,在夜间关闭应用不到的医疗设备,尽可能降低噪音,这对有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着积极影响,而且患者的病房陈设尽可能简单,物件摆放整齐,定期对用具进行清洁消毒,床单被罩定期更换,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提高患者自我卫生管理能力。同时,护理人员尽可能将护理操作集中完成,以免影响患者的休息,并保持良好的护理态度,操作轻柔,说话温柔,关门应轻,纠正患者错误的饮食习惯与日常生活行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做好皮肤管理,预防褥疮。

第三,饮食康复护理

康复期的患者脾胃虚弱、气阴两虚、余邪未尽、津液不足,可在饮食康复对提高患者抗病能力、脾胃运化能力有着积极性影响。在饮食调养期间,软硬应适宜,确保饮食卫生,对于老弱病残弱以及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可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患者定时进餐,每餐摄入过量,以免伤及脾胃。其次,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饮食卫生的管理,不可食用生冷、未熟、偏硬、不易于机体消化食物,以免过热伤及脾胃阴液,过冷损伤脾胃阳气,而且食物应多样化,以免出现营养不良情况。

第四,运动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机体状态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方案,从而提高患者肝肾器官功能,达到活血化瘀目的,提高自身抵抗能力等。但,运动康复护理需根据患者机体状况而定,对于体质偏弱、高龄患者可选择慢走、打太极、做体操等运动,而对于较为年轻,体质较强的患者可选择游泳、慢跑、登山等方式运动。运动期间以自身耐受力为主,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

5 中医康复护理前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与要求也明显增加。中医康复护理具有应用范围广,应用价值高等优势性,进而深受我国群众认可。但,中医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医康复人才处于匮乏状态,培养更多的人才方可持续性提升中医康复护理效率与质量。

以上就是本文针对中医康复护理方面的一点想法与介绍,希望有助于读者认可与满意,并在此祝愿每位患者身体健康,早日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康复疾病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