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发展和运用研究

2021-10-12 17:26孟祥鹏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发展

孟祥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形势下,人们对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在展览与陈列文物时利用数字化技术赋予博物馆新能力能够给人们提供直观的展示服务。运用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可灵活更换展示的内容,这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也改善了博物馆的展陈效果。各地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收藏地和展示窗口,其发展应立足于博物馆传统的形式和职能,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凸显文物的内涵,发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发挥教育功能,激发人们参与文物展览的兴趣,使博物馆融入数字化发展时代,达到运用文化内容宣传博物馆及文物价值的目的,还能突出自身个性化、创新化、特色化的展陈理念。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展陈;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博物馆实现文物的科普、公众教育、展品收藏、保护、学术研究等重要功能。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一般都是以展品摆设为主,而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可使博物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多种技术赋予文物生动性、互动性,让观众有更直观、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强观众的文化体验感,同时使历史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陈列中发挥的作用与运用方式,并提出有效的分析策略,通过实践将数字化技术与博物馆展陈功能有效结合,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稳定发展,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供参考。

一、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博物馆也积极利用新技术进行改革,对自身功能做进一步的转型与升级。在新形势下,博物馆也从人工化逐渐向数字化与信息化趋势发展。博物馆在以数字化技术为发展方向时,当地基层政府应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博物馆建立数字资源库,利用信息整合技术在互联网上发布馆内产品、展览的介绍,开通网上语音讲解以及文物介绍等功能,不断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实现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博物馆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向观众呈现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构建线上展览、线下VR体验馆,让观众在线上线下都能感受到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此外,博物馆为满足参观者方便、快捷的观展需求,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小程序“云展览”等,当用户打开小程序后,可以自主观看博物馆内的文物图片、3D文物扫描影像、博物馆展览介绍、展厅分区、展馆路线等,以数字化技术增强人们的观展兴趣,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传播力。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展陈内容进行灵活变更,这不但实现了展陈资源的多元化,也为展览方式增添了更大的灵活性[1]。

二、数字化在博物馆展陈中的运用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展览

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多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展览。馆方只要对文物的各个角度进行实地拍摄,并在信息平台上传文物照片,观众就可以在家全面地观赏文物,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博物馆内文物的独特魅力,满足其公共文化需求[2]。

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数字化博物馆模式有效提高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能让更多观众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全面地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首先,博物馆可利用云端发布馆内展品、介绍展览内容、开设网上展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更好地传播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其次,博物馆要以馆藏精品为主,选用动态化的展览模式,采用VR全景展示技术,全方位地為观众展现最真实的历史文物,还可以创设文博快讯、学术动态等教育栏目,以丰富人们的文物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最后,可以对馆内展出的部分经典藏品以及历史文化场景进行复原,让线上观众能够详细了解文物所属的时代背景和文物本身承载的技艺特征。博物馆可以配以语音解说,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观展体验和精彩的视觉享受。博物馆需要注意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展览时应以创新为主,带动观众的互动体验与参与热情,不断增强观众黏性,以新的展览视角、新的创新内容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数字化展览体验[3]。

(二)利用互动技术、VR技术,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文物内涵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很少有互动的部分,但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博物馆展陈带来了更新奇、更有趣、互动性更强的展陈技术和展陈方式。博物馆在展陈的过程中应把观众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在不断优化观众的参与体验时提升展陈的效果。

例如,博物馆在讲解文物历史时可利用互动技术,为观众营造立体直观的展陈效果,通过沉浸式互动观展,真正使观众与文物进行“零距离”互动,进一步增强展览的趣味性与互动性。目前很多博物馆正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也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VR技术,并且创设了VR场馆。在VR场馆中应用高清的VR技术,借助3D扫描、VR、全景等先进技术,使观众突破了时空限制,穿越千年历史,摇身变成了古人,在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行走、触摸和体验,与所有道具、文物形成了交互式的体验[4]。

(三)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博物馆文物复原展览工作

博物馆向观众展出的文物只是我国万千历史文物中保存状况比较好的部分,还有一部分文物因保存状况较差无法公开展出,但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博物馆文物的复原展览,用于文物修复,甚至还原一些历史场景,将其以三维模式进行展览。例如,数字化技术手段能够复原圆明园的真实历史风貌,可运用全景拍摄、三维数据采集及建模、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让观众真正了解圆明园的历史,看见历史中的圆明园。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圆明园进行复原,不但为观众呈现了皇家园林文化和造园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也为观众集中展示了以圆明园为代表的我国文化遗产的价值与魅力。数字化还原手段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与观展体验[5]。

(四)利用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实现网络化教育模式

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的,应具有传播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文化审美等教育职能。文化价值与内涵是博物馆发展的核心,文物展览也应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博物馆应积极利用信息化资源实行网络化教育模式,开展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在网络平台上为人们展示珍贵文物,使观众在线上就能了解历史文化,领略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博物馆与数字化技术资源的结合让传统文化更具魅力,同时也促进了文旅融合,进一步拓宽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渠道。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内核有了全新的阐释,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让年轻一代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有效地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内涵也可以满足年轻人的文化追求。例如,《博物馆说》以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形式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并与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合作,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展览藏品。近年来,数字化文化产品逐渐涌现,文化空间的内涵不断丰富、边界不断拓展,短视频的展览形式将种类丰富的文物与深厚的历史信息浓缩于方寸屏幕之中,通过讲解使人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提升了文化传播能力,为公众带来了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全新体验[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博物馆应与时俱进,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文化展览。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展陈的多样性、多元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也增强了观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展览效果不断提高,真正传播了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实现了博物馆展览的教育意义。同時,数字化技术也是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现阶段,博物馆应利用数字技术达到展览的最佳效果,实现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丽丽.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族群历史与文化多样性—兼谈“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的策展[J].中国博物馆,2018(2):92-97.

[2]余飞,梁学勇.信息互动在博物馆展陈中的运用及发展探析[J].设计艺术研究,2019(1):97-101.

[3]黄金铭.VR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数字化博物馆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8.

[4]马坤.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及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9(36):142-143.

[5]林师聪,孙宇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型博物馆”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文存阅刊,2020(30):44-45.

[6]时耀光,李碧薇.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小型博物馆中的应用—以瑷珲历史陈列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122-123.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数字化发展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露天博物馆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