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影响探索

2021-10-12 17:56全庸卓玛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庸卓玛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能展现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财富,对相关学者开展人类文明历程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应加大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力度,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文化馆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主体,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馆成为基层文化传播的主要单位,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整合文化馆的各项非遗资源,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开展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工作,有助于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促进其传承与传播,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优势

(一)基层文化单位

非遗来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发扬光大。每个地域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其进行传承与传播时,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单位,其职责和日常工作在于开展群众活动,为各类文娱项目提供相关场所,基于此,文化馆对当地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文化十分了解,开展各类非遗保护活动驾轻就熟。

(二)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非遗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还是对于一个国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作用,可以极大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荣誉感。因此,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不仅是相关文化部门的职责,更是全国人民的职责。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单位,最熟悉当地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多元化活动深化人们对非遗的认识,进而使全民参与非遗传承与传播活动,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促进对非遗的不断传承与发展[1]。

(三)各类设施设备齐全

因职责需要,文化馆内通常会配备相对齐全的宣传设备和机械设施,且文化馆工作人员通常是文化类专业出身,了解各类风俗文化,专业水平较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有助于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传播。

二、提升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影响的策略

(一)加强机构合作

文化馆在开展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工作时,可加大与各类机构的合作,扩大非遗影响。在现有的各类非遗传承、保护、传播等工作体系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与各个机构的合作力度,制定非遗传播保护方案,是推动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增强人们非遗保护传承意识的重要途径。甘肃省舟曲县因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深受藏族文化影响,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朵迪舞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舟曲织锦带被升级为非遗文化保护项目,各类藏族舞蹈(如摆阵舞、马铃舞、面具舞等)也已被列入县级非遗保护项目。这类非遗文化项目内容十分丰富,风格各不相同,原生态气息十分浓厚,构成了舟曲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对非遗进行传承与传播时,舟曲县文化馆需发挥自身带头作用,积极宣传当地非遗的重要意义,可加强与各类机构的合作,如学校等,将舟曲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开展各类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当地非遗项目的兴趣,使其自觉投身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促进舟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传承[2]。

(二)开展多元化活动

在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中,当地文化馆需重视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传承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宣传非遗的重要意义。如可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鼓励人们参与,大力宣传与非遗相关的内容。舟曲因处在藏族自治州,民族气息十分浓厚,当地文化馆和当地政府可组织地方研究民族艺术文化的专家学者编写当地非遗类图书,制作各类宣传片,加大与各个地方台的合作,大力推广舟曲非物质文化,录制舟曲的各种民间舞蹈、民族音乐、宗教祭祀等原生态文化表演,在各大电台播放,扩大传播范围,打响当地非遗知名度。同时,可以组织一系列民俗活动,如采花节、转灯节、楹联灯会等,宣传当地非遗项目,营造非遗氛围,增强人们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此外,也可利用文化馆中所保存和记录的当地非遗项目的历史发展情况,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展示舟曲民间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唤起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使其更好地参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3]。

(三)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非遗人才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起到极大的作用,文化馆在实际开展非遗相关工作时,应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在我国,非遗传承人多为上年纪的老人,缺乏年轻力量,这对非遗传承与传播造成极大的阻碍。文化馆可安排专门人员,深入当地各个乡村寻找非遗传承人,为其提供各类支持,使其更好地传承非遗相关技艺。在舟曲,文化馆可全面查访非遗传承人,如织锦技艺传承人、朵迪舞传承人、苯教祭司等,为其提供各类补助。文化馆更应重视培养非遗项目继承人,当地政府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年轻力量,鼓励其向传承人学习各种技艺,同时保障继承人的正常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促使其更好地传承和传播非遗项目。此外,还可与当地职业学校开展深度合作,设立非遗技艺专业,鼓励学生加入,解决非遗人才断档问题,由政府出面解决工作问题能让学生踊跃参与非遗的学习和传承[4]。

(四)开发新模式

当下,我国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非遗来说,更应顺应时代潮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开发各类传承与传播的新模式,拓宽传播范围,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舟曲,因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可将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出民俗特色旅游项目,建立非遗生态旅游示范村,统筹规划民间习俗、民族文化等非遗项目集中的区域,打造旅游项目,充分利用舟曲地方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和手工艺等各类非遗文化,使其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调动当地村民传承与保护非遗的积极性,通过提升非遗的经济效益来带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促进舟曲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文化馆可从当下各类文创类商品中吸取灵感,将舟曲当地手工艺品如织锦等,在继承传统手工技法的同时加入社会流行元素,更好地实现传统手工艺品的商品化,提高舟曲手工艺品的经济价值,扩大消费者群体,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可将舟曲非遗项目织锦带融入现代元素,利用其编制技法来编制女包或者各类装饰品等。同时文化馆要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可参加各类旅游商品及民俗商品的展销会,扩大舟曲非遗商品的销售范围,打响知名度,增强品牌效应,提升舟曲非遗的影响力,在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对于我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基层文化传播单位的文化馆,更应发挥自身带头作用,加大对非遗的宣传力度,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促进非遗传承和传播的多元化活动,并积极开展非遗学术交流,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传承与传播,加快我国打造文化强国的进程,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林燕.刍议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J].参花,2016(12):160.

[2]林立.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6(14):12.

[3]相恒平,王西江.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探析—以日照市为例[J].人文天下,2016(3):36-40.

[4]陳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4)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