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2021-10-12 14:51LornaA.SalutalShirleyA.padua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

Lorna A. Salutal ShirleyA. padua

摘要: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也是非职业教育的概念。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社会个体。高校应在通识教育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提升对公共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学生全方位素养发展提供综合教育平台。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

引言:

在艺术教育行业,高校也应以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具体导向,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公共艺术文化教育的实施上,合理发展新观念和新方法。实施公共艺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公共艺术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理性欣赏和评价艺术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

一、通识教育形势下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的意义

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化的自由教学理念。通识教育是高校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教师向学生传授非专业知识,没有技术专业限制,面向所有专业学生,为全体大学生提供包括文化、艺术、科学和历史在内的非专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知识。公共艺术文化教育只向学生传授人的共性知识,包括人的基础要求,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符合通识教育的文化教育精神。公共艺术课程内容是完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的必然选择。完成通识教育,要体现在实际课程内容阶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公共艺术研究中,真正掌握广泛的文化教育意识的共性,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艺术文化教育课程是必然的选择。

二、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的共性分析

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行通用的专业知识。这样的专业知识摆脱了技术专业的限制。每个技术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学习。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技术类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其总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一、公共艺术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精神的实质层次高度一致。通识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掌握许多普遍适用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合理消除技术专业的限制。公共艺术文化教育恰好是由具有人类共性知识的专家教授给学生的。艺术是随着人的产生而创造的,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它符合每个人的基础要求,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符合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教育的本质。因此,公共艺术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其次,公共艺术教育是贯彻通识教育核心理念的必然选项。为了更好地对通识教育核心理念进行合理渗透,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计划中,要落实到课程内容实践中。

三、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对策

3.1科学设置公共艺术文化教育课程内容

一个好的课程计划是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实施过程的重点内容。在实际课程规划层面,要紧紧把握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注重艺术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处理好艺术教育普及与推广的关系,推动高校文化教育改革创新。许多高校深受资源配置要素的影响,实际的艺术课程内容严重短缺。艺术类专业选修课种类少,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无法提高,并没有解决普及与推广的联系[3]。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可以在中外大学公共艺术文化教育课程的内容中学习成功案例。首先系统设置教育局要求的详细选修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此外,为了更好地保证课程内容的一致性,体现办学特色,区域高校还要从区域特色的角度进行分析,主动设置能够突出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课程内容。加强地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艺术课堂教学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美育教育。

3.2公共艺术文化教育方式与实践活动的自主创新

在互联网普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为更好地加快社会改革发展步伐,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改革创新,有必要创新并积极应用智能化教学方式设计多元化教学资源,打造大量优质在线课程,让学生在公共艺术专业学习中获得优质资源和服务平台。高校可以将网络课堂、微课堂、快课融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过去,高校设置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通常在基础理论课程中占很大比例,实践活动课程的分布屈指可数。甚至一些高校还没有开设实践活动课程,这不仅伤害了学生艺术理论的同化,也制约了学生艺术实践素养的发展。对此,高校要加大实践活动课程的比重,科学安排非常易于操作的实践课程内容,如吉他、长笛、爵士鼓、电子钢琴等,并整合学生的艺术水平,将实践课程内容分类,满足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按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营造校园优质艺术氛围。

结束语:

从本质上讲,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重中之重,对于培养全能型优秀人才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然,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也可以对当今高校的基础教育改革给予具体指导,为高校文化教育提供精细化管理和创新能力发展给出新思路。通识教育与高校公共艺术文化教育具有相同的高度。为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发展,体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将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入大众,在艺术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寻找培养艺术素养的最佳途径,让每一位学生在接触和感受艺术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參考文献

[1]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20(4):174-175.

[2]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20(3):74-75.

[3]张徐.谈大学艺术教育中堪称重任的“音乐剧鉴赏课”——关于“大学艺术公共课程设置”的建议[J].艺术教育,2018(4):50-52.

[4]李文亮.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9):233-234.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高校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