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个案研究

2021-10-12 14:51陈欣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干预成因

摘要: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网络成瘾的概念。其次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基于个案的研究,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寻求心理援助、形成家校合力、成立帮扶小组、做好生涯规划等措施实施干预,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泥潭,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轨道上。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干预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与生理损坏。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过度使用互联网,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在上网时不能有效控制时间,并随着由上网获得满足感的强化而愈发不可自拔,网络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导致大学生不能良好完成学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

张某,男,20岁,某高校文科师范专业大三学生,青海籍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我国西部的教育水平、教学资源不均衡,一些少数民族师范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大学一年级过渡期课程不多张某可以跟得上,大学二年级课程密集,一些科目学起来比较困难,张某学习的主动性有所下降,开始经常逃课去玩网络游戏,没有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导致多门课程挂科,大学三年级张某几乎生活在网络世界里,逃避现实生活,沉迷网络游戏。

二、问题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一般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是形成网瘾的诱因,个人内因是根本原因。

个人原因:大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努力奋斗,但是成功路上布满荆棘,很多大学生抵御困难的能力较弱,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弱,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逃避现实生活,沉迷虚拟网络,迷恋网络游戏,认为网络游戏可以给他们带来想要的成就感,使得很多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现实世界里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在网络游戏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获得这种成就感。游戏带来的感官刺激、心理愉悦体验吸引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而无法自拔。

家庭原因:走进大学校园,家长考虑到孩子渐渐长大,对孩子的管束比上大学前会有所放松。高中时家长的一手包办和严格的管束,学生适应的是他律的状态,进入大学后逐渐从他律转为自律,一些同学自律能力比较差,容易出现网络成瘾问题。

社会原因:网络自由自在的环境,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游戏,也给大学生逃避现实的空间。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阅历尚浅,难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网络具有虚拟性、快捷性、匿名性等特点,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监管制度不健全,一些游戏运营监管不严,反沉溺系统不健全完善,使大学生沉溺游戏之中。

三、实施干预

(一)认知行为干预

张某沉迷网络,网瘾不是一时的,已经是长时间的。对他进行个别谈心谈话,谈心谈话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我为他制定一个长期的学期的谈话时间表,坚持不懈的对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去指导他,这样能及时掌握他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目前他的想法是什么,我们有针对性地帮助他解决问题。潜移默化的关爱激发他学习的信心。帮助张某选择一种他感兴趣的积极健康的行为作为摆脱网瘾的替代行为,设定每天的行动时间、目标,通过一步步实现目标作为激励和引导,进而实现对新行为的正强化,逐渐帮助其摆脱网瘾。

(二)寻求心理援助

当了解到张某对游戏产生强烈的依赖时,我便多次与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联系。找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进行心理疏导,让他重新自我定位,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以及人际关系,为人处世,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在摆脱网络的时候,建议学生自己应该有信心,有决心。

(三)形成家校合力

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与该生进行了深入的谈心。同时,我还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建议父母每周都与他通话,让他感受到身边的人都在关心关注着他。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父母的作用,定期地让父母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家长也了解这个情况,跟我们及时反馈沟通,我们建立形成一個合力,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帮助他。

(三)成立帮扶小组

室友和学生干部成立帮扶小组。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室友,学生干部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张某规划学习时间,同时督促他学习。

(四)做好生涯规划

该生对自己的规划不清晰,高中的时候的目标是上大学,上大学后可能就没有目标了,这也是导致很多同学上课上时间久了开始逃课,他因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他觉得只是日复一日地去上课,这样,人没有了目标了只会盲目,甚至不会坚持下去。这也是我们说的树立目标的重要性。在跟他谈话的过程中强调,大学生活对于个人的人生价值它为我们赋予了可以终身受用的再学习能力。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帮他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他制定一个本科毕业到就业这样一个初步的人生规划,帮助他明确目标,使他的大学生活不在向以前一样空虚,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动力。

四、案例评估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张某终于走出网络泥潭,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在大四的时候重修完全部不及格课程,毕业总学分、各模块的学分以及学分绩点都达标,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和查重。目前正在准备青海省事业单位的考试。

作为辅导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爱心和耐心唤醒沉溺网络泥潭的学生,让他们早日走出虚拟世界,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轨道上。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是否能在张某开始沉溺网络游戏之前就开展思想工作?在平时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目标。积极关注特殊群体,带动他们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有利于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叶新东.网络成瘾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4,27(6):1446-8。

[2]马晓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0017-01。

[3]罗晓路、夏翠翠.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版,54页。

[4]李婷婷.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个案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作者简介:陈欣(1985.2-),女,汉族,浙江温州,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干预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