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中的糖尿病

2021-10-12 14:51郭婧怡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刮痧针灸糖尿病

摘要:本文从中医药的角度综述了糖尿病的四种病因和治疗原则,并从个人角度对针灸、刮痧等方法进行评价,以期对糖尿病的中医疗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消渴病;糖尿病;针灸;刮痧

一、“消渴病”及其病因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数目多达4.63亿,且在过去20年里,这个数目增加了两倍以上。从中医药的角度分析,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消渴病”的症状基本一致,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1]。

现代中医药将糖尿病称为糖络病,分脾瘅和消瘅两阶段,又根据病情的恶化程度不同而划分出郁、热、虚、损四个时期,并将病因归纳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和劳欲过度。

1.禀赋不足:多与遗传有关,先天五脏柔弱的人易患病,其中,阴虚者更易患病[2]。即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2.饮食失节: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胃。脾是转输五谷之气的脏器,脾运受损,则津液停滞在脾,脾内积热,自然加快转输,胃排空因此变快,人会感到饥饿,恶性循環便会导致身体的肥胖。

3.情志失调:长期负面的情绪或精神状态会损伤内脏。例如,郁怒伤肝,心神疲累时,心脏无法正常调控损伤的脾胃,进而“内火自燃”。

4.劳欲过度:房事不节致使肾精亏损,肾虚热便需要津液滋养,即口渴。

从以上四点不难看出,体内的阴虚燥热会直接影响到肾、胃和肺的功能,而人体内的各个脏器都是互相影响的。肾阴则阴虚火旺,向上逐渐影响肺及胃;肺燥伤津,脾胃和肾都得不到滋养;脾生热后上行至肺,下行到肾,最终三者都可能病变。

长此以往,阴阳失衡,阴虚则阳也虚,最常见的就是肾、脾两阳虚。其次,津液不足也会使气血不畅,导致血瘀,这与某些并发症有密切联系。

二、治疗原则

既然糖尿病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此在中医上就要讲究“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标本兼治才可行。糖尿病在不同时期对应着不同症状,个人的体质也不尽相同,中药与非处方药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患者切忌擅自用药。

虽然现在各国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活,但目前看来,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无法治愈糖尿病,特别是 I 型糖尿病。

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某些中药有控制血糖的功效,若长期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当中,其安全性还有待考察。而且一般来说,处于糖尿病前期、部分早期以及小部分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在规范生活方式、定时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尝试用中药作为配合治疗,且须遵循医嘱。对于 I 型糖尿病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推荐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应及时补充胰岛素。

总的来说,中医药可以作为部分早期或轻症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及治疗方案作出具体调整。且患者本人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不可整日郁郁寡欢。要知道,虽然目前为止糖尿病无法治愈,但通过药物控制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我们所期望的就是,不久的一天,可以有新的药物或新的技术可以治愈糖尿病,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幸福感。

三、治疗手段

一型糖尿病与二型糖尿病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区别,例如,一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较为明显,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只能用胰岛素进行替代治疗,而且并发症出现时期早;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体现在形态上的肥胖,初期以口服降糖药为主,并发症一般出现于患病后5~10年。在我国,二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遗传是决定性因素,患者无法改变,但笔者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对病情的恶化有很大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都面临着“三高”的问题,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病因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仍然“放纵”自己,就极有可能患二型糖尿病。因此,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必需的,对于任何疾病都是这样,尽可能早睡早起、多吃绿叶蔬菜、忌烟酒,每周运动3-4次,这样不仅个人体质会变好,人也会精气十足。

中医中总讲“津液在脾”、“肾为先天”,指的是脾虚运化无力,肾虚则精气不足,均会随时间累至其他脏腑,造成气血不足、气郁成痰。除了养生的方法,笔者认为针灸和刮痧也是很好的保健手段。

1.针刺法:主要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配合中药服用,可改善肺热津伤、肾阴亏虚。

2:灸法:用艾叶炙烤气海、关元,下肢的阴陵泉、太溪、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起到温阳益气、补脾益肾的作用,该法缓解一些并发症的效果较好。

3.刮痧:该法源于民间,方法简单无副作用,可与其他治疗方案并行,但要注意糖尿病患者皮肤较为脆弱,要注意刮痧手法。对于有下肢浮肿以及静脉曲张现象的患者,可以从远端向近端单向刮痧,以促进血液循环。不同穴位对不同脏腑均有调理作用,如刮气海可补肾益气、刮阳池可生津止渴等。

四、结语

中医药的学问博大精深,除了针灸刮痧,还有膏药、推拿等多种方法。笔者认为在西医的指导下,结合以中医的养生疗法,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是大多数患者所期望的结果。当然,最重要的是患者本人要积极配合,在心情开朗的基础上才能谈养生。

参考文献

[1]陈胡蓉,杨宇峰,董世彦,石岩. 基于中医脏象理论构建消渴治疗框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1):200-205.

[2]龙泓竹,田文杨,杨晓晖. 吕仁和教授分期诊治消渴病探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06):508-510.

作者简介:郭婧怡(2000—),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本科在读(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学院,研究方向:中医药;药品风险管理制度;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生物制药.

猜你喜欢
刮痧针灸糖尿病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针灸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跟踪导练(一)(5)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Ending teen smoking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