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的融合

2021-10-12 08:23马合巴力·巴哈提别克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合方法舞蹈表演

马合巴力·巴哈提别克

摘要:舞蹈表演的展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除了在舞蹈动作编排、背景音乐选择以及舞台环境设计上有所体现,还与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表现力等有着很大关系。但有些舞者在实际表演中会因心理素质或专业能力不高等而难以掌握表情与身体的融合要点,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正确引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的融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表演;面部表情;身体表现力;融合方法

引言

舞蹈的表达是指舞蹈者通过身体、动作和表情,并伴随着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舞蹈具有吸引力,体现在其丰富的意境、节奏以及情感等方面。可以看出,舞蹈必须能够表现情感、表达思想,缺乏思想情感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机械运动,不能称之为舞蹈。能否恰当地表达舞蹈中的情感,取决于舞蹈演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舞蹈表演能力。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要求舞蹈演员具有较高的舞蹈表现力,无论是塑造人物、渲染情境还是表达情感,都应如此。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除了要有好的情节以及丰富的导演技巧外,还要有标准的动作,要表现出舞蹈的风格和动态规律,当然更重要的是舞蹈所包含的内在情感,充分体现舞蹈的美感。在观众欣赏舞蹈的过程中,要让观众有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舞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舞蹈表现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舞蹈表演面部表情的应用

面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能直观的表现人们情感的方式之一。面部表情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人类复杂的情感直接导致人类面部表情的多样化。在舞蹈世界中,人们对面部表情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在舞蹈形象的需求下,舞蹈演员为了使舞蹈表演更进一步的升华。就通过加入面部表情使其在面部表情的推动下起到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用来表达舞蹈形象的真实内心情感和中心思想。但是,只有将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发挥到极致,才能使舞台效果更形象的展示出来。

1.打好面部基本功。要想对面部表情的基本功有效提升,那么,表演人员需要从软开度、肢体协调能力以及呼吸等环节去针对性的训练,这些也都属于基本功范畴。就是对一些较难的动作去开发,这需要演员具备较强的肢体协调度,并在呼吸协调的基础上,能够将动作体现出优美的姿态。这是因为在表演的时候往往会涉及一些动作,这时要想去用面部表情表达,势必会分心,所以,在日常的面部基本功训练的时候,他们需要先对自身的身体协调度去寻找平衡,比方说,有些舞蹈教师会让学生在保持某一动作的时候对着镜子微笑,逐渐训练到做好动作基础上,面部能够保持微笑为止。从这里就能够看出,面部表情的基本功训练目的,就是让表演者不会因为一些情绪、动作等因素而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强对这些基本功的训练,从而提高舞蹈表演人员的综合能力。

2.将动作和面部表情协调。对于面部表情和动作的进一步协调,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舞蹈表演者在日常的排练当中,就应当时刻感受音乐氛围,然后,把情感从内心激发出来然后进一步加工,并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体的舞台风格与意境表现流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面部表情有时会因为分身而出现坚硬或者改变,所以,在训练时就应当从自然作为出发点,然后,根据某一情感表情反复的训练,形成面部肌肉记忆,这样才会让动作与表情达到协调。

二、运用肢体表达情绪以增强舞蹈表演的效果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里所指的语言可以包括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等,在遇到一些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会利用肢体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不难发现,通过肢体表达情绪是人们的本能和习惯。舞蹈本身是一种肢体表演形式,演员不能通过口语表达情绪,一切情绪都需要依靠动作和表情进行表达,通过面部肌肉变化产生的各种面部特征如笑脸、愁眉不展等,就属于面部表情,它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情绪表达动作。而肢体语言相对于面部表情来说则更加明显,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表达舞蹈演员的情绪体验,一些简单的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进行表达,而一些比较复杂的情绪则很难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舞蹈演员必须通过肢体动作展现情绪。因此,舞蹈演员必须通过自己的表演技巧将肢体语言和情绪融合起来,从而明显、突出地表达情绪,从而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具体来说,舞蹈演员必须确保自身的表演技巧水平,只有基本功足够优秀、音乐的节奏感足够稳定,才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否则舞蹈与音乐脱节、情绪表达无疑会失败。另外,舞蹈演员还需要考虑到面部表情的特殊性,根据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调整情绪表达形式和表达时间,从而让舞蹈表演与情绪表达融为一体,解决情绪与舞蹈脱节的问题。同时,舞蹈演员还必须对舞蹈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舞蹈作品背后所代表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形象趋于完善,才能让舞蹈表演更有感染力。

三、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的相互配合

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身体表现力,都需要依靠舞者主观意识的传达与控制得以实现,两者是否能得到全面的融合,需要根据舞者情感控制能力和机体控制能力的强度来进行判断。当舞者具备较强的综合控制能力时,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就能得到有效配合。如为了提高肢体動作的协调性和灵动性,舞者会通过控制面部表情来带动内心情感,以此来提高舞蹈表演整体的完整程度。所以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舞者要注重表情和身体控制力的强化,从而实现两部分的灵活运用与融合。

结束语

舞蹈表演艺术的实践性特点强,在舞台呈现的不同环节中都充分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和技术性特征。舞蹈创作中关于动作形式、舞台空间呈现、人物关系、结构等相关的创作经验在转化成具体的创作理论,就需要借助舞蹈本体理论、戏剧文学结构理论、戏剧文学叙事理论、剧场空间学等相关理论来对这些经验进行梳理和整合,成为行之有效的指导舞蹈创作实践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吴迪.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的结合[J].电视指南,2018(14):209.

[2]魏沛骏,董凯强,彭庄.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研究[J].体育科技,2018,38(04):63-64.

[3]杜军.试论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的结合[J].中国文艺家,2018(09):38+40.

猜你喜欢
融合方法舞蹈表演
游戏化思维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关于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探究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论如何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翻车机粉尘治理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