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康德的先验感性论

2021-10-12 08:42范艺璇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时空观表象感性

摘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第一大批判,主要对人的认识加以考察,他认为在认识之前应该对认识的能力、认识的工具加以批判的考察。他推翻了以往人们所认为的认识主体应该去符合外部世界的观念,认为外部世界应该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掀起了一场“哥白尼革命”,为了论证这一观点的科学性,他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关键词:感性;表象;先验感性论;时空观

康德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其哲学问题的前提是近代哲学家所遗留下来的核心问题:认识论问题。康德是理性派的哲学家,他首先要将理性贯彻到底,同时也要对理性进行理性的思考,称之为“理性批判”,从而建立一个普遍科学的形而上学体系。

一、先验感性论的提出

康德在建构形而上学体系时,他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是否有一种完全不依赖于经验且完全独立于一切感官印象的知识?人们一般把这种知识称之为“先天的”。在“先天的”知识中,又存在一种完全不掺杂任何经验性的知识,称为“纯粹的”知识。康德一方面强调理性,认为真正普遍必然的知识在一切经验知识面前也是要经过理性思维的;另一方面,他也强调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正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先天接受形式的能力,才能够接受一切直观现象,从而为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提供先天的可能。

康德把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首先,“先验”意即先于经验的,是用来探讨后天经验的对象;其次,康德所说的感性是指我们内心通过被对象所刺激来获得表象的这种接受能力;最后,康德认为只有通过感性,对象才能被给予我们,为我们提供直观,而直观通过知性被思维,从而产生出概念。康德把直观区分为经验直观和纯粹直观两部分。经过感觉与对象直接相关的直观就叫做经验直观。另一种是纯粹直观也叫纯直观,就是说我们把经验直观中的后天所感受到的表象都剔除出去,那么剩下的某种东西就是纯直观。

康德把先验感性论称为一门有关感性的一切先天原则的科学。这门科学与先验逻辑论相对,在这一门科学中,我们首先要去除知性思维下的那些概念所带来的一切,只留下经验性直观,其次应该从经验性直观中剔除感觉所带来的直观,只留下纯直观和现象的单纯形式,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感性能先天为我们提供的东西了。

二、康德时空观的形成

康德把空间和时间称为感性的直观形式,感性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先天的接受形式,一个是后天的材料。时间和空间就是其先天的接受形式,而后天的材料则是我们的感官被对象刺激所感受到的经验直观。因此,感性知识虽然是后天的,但它已经具有先天的形式了。

康德所面临的是时间和空间作为纯直观如何可能?康德首先提出了四条论据来阐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第一,时空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时空的前提下外部表象才是有可能的;第二,时空是一切外部直观的必然表象,因为我们可以想象不存在任何外部经验的时空,但抽离时空之后的经验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三,我们只能表象一个唯一的空间,其他任何杂多的空间也是从这唯一的空间中分离出来的;第四,作为概念形成的诸多表象,只有在时空的观念下才能称其为概念。通过四条论据,康德说明了时间和空间是先天的、直观的。其次,在对时间和空间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康德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谈论这两个概念是如何构成知识的。他借几何学定理的先天综合性来论证空间作为纯直观的普遍必然性。他提出几何学中的定理是先天综合的并且也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我们是如何获取这类定理,以及我们的知性是靠什么来支持自己去达到这类必然的、普遍的真理的?我们有四条途径可以选择,即经验概念、先天概念、经验直观、先天直观。

首先经验概念,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中就区分了经验知识和纯粹知识,他认为经验知识是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因此经验概念也不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先天综合的定理;其次是先天概念,康德区分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别,他认为分析判断是一种说明性的判断,即它是对已知概念的一种说明。那么,综合判断就是那些完全不同于我在一般物体的单纯概念中所想到的东西。先天概念就属于分析判断,我们在它仅有的概念中无法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一种分析判断是无法给我们提供先天综合命题的;最后可以说明,只有借助于直观,我们才能得到几何学的定理。经验直观正如我们在第一章论证的那样,经验直观都是感觉与对象直接相关形成的经验知识,它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先天直观才能把握几何学中的定理,也就是先天综合命题。

因此,在康德看来,几何学不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也不是由概念推出来的,而是通过直观得来的,通过作为外感官形式的空間,可以直观地构造除几何学的基本原理。而时间作为内感官的直观形式,康德是通过运动(作为位置的变化)的概念论证,认为运动只有通过时间表象并在时间表象之中才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时间和空间作为一种工具论是具有确定性的,而不是从外部经验抽引出来的经验性概念。

三、空间和时间的结论

首先,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物自体的属性,而是主体的先天形式。我们在这样的先天形式中形成了我们的认识能力,使我们得以在空间和时间中把握外在的经验材料,进而获得表象。但是,这样的表象与物自体无关。

其次,在现象的知识中,时间和空间只提供知识的形式,并不提供知识的内容。感性直观的内容是知觉和印象。时空作为先天的认识形式是具有必然性的,而知识的内容却是杂多的。

最后,时间相对于空间是更具有根本性质的,因为空间是外感官的直观形式,是外部对象的必然性基础,时间是内感官的直观形式,是内部对象的必然性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

[2]邓晓芒.《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M].商务印书馆.

[3]邓晓芒.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M].湖南教育出版社.

[4]徐娜.康德关于空间、时间的先验观念性证明[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02):50-52.

作者简介:范艺璇(1996—),女,汉族,山西晋城市人,在读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外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猜你喜欢
时空观表象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表与里
表与里
透过表象看公式
感性理性不拔河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及其对世界历史编撰的影响述论
浅谈日本绘画的抽象性及影响
高中狭义相对论的教法浅论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