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前庭功能对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2021-10-13 13:10姬雅君闫立华陈海军李玲玲胡晓东
当代医学 2021年29期
关键词:前庭单侧恶心

姬雅君,闫立华,陈海军,李玲玲,胡晓东

(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麻醉一科,河北沧州 061000;2.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北沧州 061000;3.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妇一科,河北沧州 061000;4.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河北沧州 061000)

恶心呕吐是全身麻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也是围术期的严重不良反应,会明显影响患者就医的满意度。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术后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恶心呕吐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晕动症是恶心呕吐的独立风险因素[2],而近期研究发现前庭功能与晕动症密切相关[3],因此,前庭功能异常也可能是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究周围前庭功能与妇科腔镜手术恶心呕吐的关系,旨在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身麻醉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2例,根据前庭温度试验结果分为前庭功能异常组(n=60)和前庭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62)。

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ASA为Ⅰ级或Ⅱ级;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术前24 h内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抗胆碱药物;存在晕车史以及恶心呕吐史;有其他明确导致内耳损伤病因,如噪音损伤、耳毒性药物使用、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耳科检查存在外、中耳疾病;眼科检查存在眼底病变;严重的肝、肾、心脏、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合并严重的胃肠道疾病;术前或术中发生大出血或循环不稳定;BMI>30 kg/m2;术中喉罩通气不良。

1.2 方法

1.2.1 前庭功能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术前检查,并由专业的耳鼻喉医师进行前庭功能检查[4-5],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前庭功能异常组(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和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和前庭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前庭温度试验为通过温度刺激半规管诱发和观察前庭反应的检查方法,外耳道接受冷或热空气刺激后,温度的改变使半规管内淋巴液产生对流,终顶随之发生偏斜而刺激壶腹嵴发生眼震。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在30°床上,采用30°和44°气流分别注入左右耳各60 s,两次不同温度实验间隔应>5 min,记录最大慢性动眼速度(SPV)和双侧不对称比值(CP),CP指标>15%评定为一侧半规管轻瘫,双耳SPV均值<6°/s评定为双侧半规管轻瘫。

1.2.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常规监测NIBP、ECG、SpO2和BIS。面罩吸氧3~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0.3 mg/kg,舒芬太尼0.6μg/kg,顺阿曲库铵0.15~0.2 mg/kg,麻醉深度满意后行喉罩置入,VT 8~10 mL/kg,RR 12~15次/min。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连续泵入,根据BIS调整剂量,必要时追加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手术开始患者头低脚高30°~40°,术中依据4-2-1原则、术中出血和尿量补充液体量,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的稳定。皮肤缝合前采用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行切口浸入麻醉,停止输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患者头部抬高平卧位,待患者意识和呼吸恢复良好后拔除喉罩,送PACU。术前和术中不给予任何的止吐药物。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0~2、0~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Prism 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比较根据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前庭功能异常患者60例,其中单侧前庭功能异常患者47(78.3%)例,双侧前庭功能异常患者13(21.6%)例;前庭功能正常者(对照组)62例。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术后0~2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00%(27/60),高于对照组的25.81%(1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3);术后0~24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1.67%(31/60),高于对照组的45.16%(28/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47)。

2.3 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与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术后0~2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1.53%(8/13),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的34.04%(1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P=0.17);术后0~24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9.23%(9/13),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的46.81%(22/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15)。

3 讨论

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通常是指术后24 h内发生的恶心和/或呕吐,是仅次于疼痛的第二大术后并发症[6],甚至许多患者感觉恶心呕吐比疼痛更难以忍受。恶心呕吐除导致患者不适,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心血管疾病、食管破裂、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7-8]。

目前,关于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2]表明,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有恶心呕吐史或晕动症是恶心呕吐的独立风险因素。晕动症的发病器官包括前庭器官、前庭耳蜗神经和前庭脑干核等[9]。有研究[10]发现,电刺前庭器官,部分晕动症患者可引发恶心。恶心呕吐的神经病理研究[11]发现,可分为胃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前庭输入、后区(AP)和前脑4条神经通路,可直接投射至后脑的孤束核激活呕吐中枢。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0~2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0~24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4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双侧前庭功能样本量有限有关,需扩大数据,更进一步探讨。

前庭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大脑中枢,位于脑干,另一部分是外周前庭器官,位于耳部。前庭系统密切监测头部位置和速度的变化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正确的姿势,头部的运动以及头部相对于重力的倾斜信号均由内耳前庭器官传入[12]。研究[3]发现切除内耳迷路的狗对催吐剂反应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妇科腔镜手术长时间头低脚高位,手术结束后头部快速恢复平卧位,患者体位的变化对于前庭器官的刺激,可能是前庭功能异常者术后0~2 h恶心呕吐发病率高的原因。有研究[3]表明,前庭神经和自主神经存在生理关系,任何头部和身体方向的改变均可通过脑干自主神经的下行效应、孤束核和头侧腹外侧延髓网状系统对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导致恶心呕吐。前庭系统的发育缓慢而持久,胚胎1个月开始发育,8~14岁开始逐渐提高,女孩在12~13岁,男孩在13~14岁达到最高水平,是儿童恶心呕吐发病高的原因[13],还待进一步探究证实。影响恶心呕吐的因素较多,其中吸入麻醉药可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4],对前庭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15],因而,临床常采用静脉麻醉。阿片类药物也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16]。本研究中,患者全部行切开浸润麻醉(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非甾体类药物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作为补充镇痛剂,结果显示切开浸润效果良好。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对恶心呕吐的诊断和评估缺乏客观指标;样本量偏小,导致某些变量的样本量有限,影响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术后0~2 h恶心呕吐的发生可能与前庭功能相关。

猜你喜欢
前庭单侧恶心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