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行内镜微创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0-13 13:08田会云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田会云

【摘要】目的:就食管黏膜下肿瘤行内镜微创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观察。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这一区间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择此段时间内我院相关科室收治的9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45),双号作为观察组(n=4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内镜微创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以及术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内镜微创术,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同时还能够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产生大大改善,效果显著。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内镜微创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9--01

臨床食管黏膜下肿瘤属于间叶组织病变,绝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临床呈良性,对患者生命不会产生严重威胁。据了解,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常常需要经过临床检查或诊断才能够发现,临床常见检查方式包括:胃镜检查、内镜超声等[1]。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诊疗水平逐渐上升,其中内镜微创手术属于新型、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在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就此,本文旨在研究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微创术的疗效,现将资料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这一区间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择此段时间内我院相关科室收治的9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45),双号作为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49.26±2.05)岁,病灶最小直径为0.51cm,最大直径为3.26cm,平均(1.52±0.26)cm;观察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48.69±2.14)岁,病灶最小直径为0.50cm,最大直径为3.41cm,平均(1.65±0.21)cm。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为食管黏膜下肿瘤;(2)无凝血功能障碍;(3)不存在与本次手术治疗的相关禁忌症;(4)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3)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功能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本次研究治疗将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静脉全麻处理,麻醉成功后对患者双腔进行气管插管,取左侧卧位,与患者腋中线7、8肋之间设置胸腔镜观察孔,同时在腋前线4、5肋之间设置操作孔[2]。根据患者食管肿瘤位置实际调整手术观察孔。等待手术医师将操作器械置入手术操作孔后,可在胸腔镜直视基础上,利用电凝切开患者种鸽胸膜。并将肿瘤范围内的食道进行分离,同时包绕纱布带,以便实施牵引工作。利用电刀将肿瘤包膜以及肿瘤表面肌层切开,之后顺着切开间隙,对肿瘤进行进一步的钝性分离,已完成摘除患者肿瘤。之后将适量水灌入患者胸腔内,等待胃镜充气完成,仔细观察患者黏膜是否出现破损,确认完毕后缝合患者食管肌层,最后放置引流管,手术完成。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内镜微创术治疗,具体治疗方式为:术前给予患者10ml射山莨菪碱与10ml地西泮静脉注射,之后将胃镜置入患者体内,准确找到患者病灶位置,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或行针状刀剥离切除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将黏膜注射针穿刺到患者黏膜下,注射5-10ml肾上腺素溶液,注意需要采用0.1g/L浓度的等渗盐水对其进行稀释,以促进患者病灶表面的黏膜隆起,等待黏膜隆起后,利用针状刀由近及远缓慢剥离黏膜,充分露出病灶;在这之后将黏膜注射针穿刺到患者病灶部位,以比例为1∶10000的肾上激素,注射15ml,以促进患者病灶表面黏膜隆起,之后利用圈套器将患者病灶进行准确的套住,利用高频混合电流起初病灶,然后对患者的手术切除创面进行仔细的检查,喷洒药物。必要情况下使用钛夹止血,使用三抓钳回收切除标本,手术完成。最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叮嘱患者家属,术后患者需要禁食禁饮24h。

1.3判定标准

本研究将对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进行详细的统计与分析。

在血清细胞因子的统计上,通过采集患者手术前后空腹静脉血完成。在患者静脉血采集完成后进行离心处理,将血清进行分离并存放。对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详细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配对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结论

食管黏膜下肿瘤属于临床非常常见的平滑肌瘤,通常出现在食管任意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当中[3]。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大多以开胸或胸腔镜下平滑肌瘤摘除术治疗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检出率不断上升,有研究人员提出给予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内镜微创术治疗,效果显著。内镜微创术属于目前应用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之一,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非常迅速,且效果显著,进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当中。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针对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内镜微创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促进患者健康恢复,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陈康. 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行内镜微创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饮食保健,2021(1):41.

[2] 郑凤帆,彭涛.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内镜超声微创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0):147-150.

[3] 龚勇,仝巧云,李中艳.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平滑肌瘤1例[J]. 巴楚医学,2021,4(2):13-1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