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主题式”阅读指导策略的有效性

2021-10-13 16:13潘富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主题式小学中年级

潘富红

摘要: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强调小学教育阶段应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视角下构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并以教材为载体,以问题设计为主要引导形式的“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优化阅读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立足“主题式”阅读教学优势,探讨“主题式”阅读教学实践案例,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主题式阅读;教学策

随着新课改要求逐渐革新,其明确强调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并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高阶阅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但目前多数学校在开展阅读教学是依旧采用传统“精读精讲”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新时期阅读教学应当树立起新的理念,发展“主题式”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转变学生阅读态度

传统“精读精讲”模式虽然对学生成绩提升具有突出作用,但在“精读精讲”模式作用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偏向教师主讲地位,从而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致使学生被动听课、被动阅读、被动学习,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主题式阅读"则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针对同一议题下的文章进行连读,从而使课堂教学转摒弃传统“精读精讲”阅读教学的枯燥感,进而促使学生始终保持阅读新鲜感[1]。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侧重教学目标的实现,经常以成绩论高低,从而使阅读教学“功利化”特征愈发突出,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失去阅读学习的信息,从而讨厌阅读,基于此,为避免该问题发生教师应引入“主题式”阅读教学。

“主题式”阅读教学理念与传统阅读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主题式”阅读是在以学生为本视角下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其弱化了阅读成绩的作用,而更加侧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主题式”阅读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倡导学生注重阅读过程,主张让学生真正热爱阅读而非强制阅读、被动阅读,在“主题式”阅读教学理念下教师更注重学生通过阅读扩宽眼界[2]。

二、小学语文的“主题式”阅读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背景

“主题式”阅读教学案例的选择需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第1.选择符合现阶段学生认知的教学案例,即针对低段小学生应选择简单易懂的案例,而针对高段小学生则应该提升难度选择相对复杂的阅读内容,从而使“主题式”阅读教学成效符合预期[3]。

第2.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將具有相同内涵或写作手法的课文进行汇总整理,从而在相应教学阶段统一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第3.需要考虑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干扰从而出现的问题,基于此,制定更加详细、完备、具体的教学步骤,并在教案中呈现出来。

(二)教学成效预期

教学成效预期的设定是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而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学成效预期的设定则是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主题式”阅读教学价值,从而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得以高效提升。

(三)具体案例分析

以小学“主题式”阅读教学为例:

第1.制定群文阅读议题:“故事里人生启示录”。

第2.选文来源:《落花生》《钓鱼的启示》《将相和》。

第3.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总结提炼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为人行事准则;(2)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第4.具体步骤:如下:

(1)新知识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想一下,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存在的优良品质和道德规范有哪些?”“遵守交通规则、给老人让座、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和维护新疆棉花等行为都体现了哪些道德素养?”学生回答:“有热爱祖国、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教师:“看来同学生都对身边存在的道德行为很了解,那你们有遵守吗?”学生回答:“有!”教师:“那我们今天看看故事里的主人公有没有和你们一样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吧!”

(2)走进故事、感悟道理。首先,通篇阅读《落花生》了解文章主要内,与此同时,教师提问:“课文中妈妈与孩子们有没有成功种出花生?落花生寓意着什么?本质是什么?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回答:“有成功种出花生。花生寓意着着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教师追问:“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我们以后要成为一名不虚荣、热爱奉献的人。”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刚才的方法继续阅读《钓鱼的启示》,并在文章开始提问学生:“小詹姆斯与爸爸出门钓鱼时钓到了什么鱼”,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其后提问学生:“小詹姆斯最后是否放生了鲈鱼”引导学生探索课文、分析课文,最后提问学生:“小詹姆斯爸爸为什么要让小詹姆斯放生鲈鱼?”学生回答:“小詹姆斯最后放生了鲈鱼,因为钓鱼前有规范,不让钓鲈鱼。”教师追问:“如果你是小詹姆斯的话是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会放生”并且学生面对道德与利益冲突时回答:“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不应该将利益放在道德前面。”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最后一篇文章《将相和》并完成以下任务:(1)默读文章两遍;(2)和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互相的想法;(3)明确文章所蕴含的道德品质,并汇报。与此同时,教师对本次“主题式”阅读教学进行总结评价,首先尊重学生不同答案的存在,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感悟进行肯定,然后将三篇文章所涉及的甘于奉献、踏实肯干、诚信友善、遵纪守法、敢于承担、忠于国家、顾全大局、宽容大度等道德品质素养列举出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并促使学生通过文章学习获得人生启示,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主题式”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通过以点带面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璐.《大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J].新课程,2020,(30):112-113

[2]付艳楠.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读与写,2020,17(25):60.

猜你喜欢
主题式阅读主题式小学中年级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主题式阅读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主题式名著阅读的探讨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
试论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