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怎么办?中医教你如何治疗!

2021-10-14 21:18陈崇
健康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方子香附木香

陈崇

慢性胃炎在现代医学上专指胃部病变,而在中医理论里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主要临床症状为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或者泛吐清水以及口苦等。胃在中医上来讲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胃气降则顺和,不降则为滞。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多由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忧思烦恼怒等因所致气机不畅,从而导致胃的病变。然胃之受纳、腐熟及消化功能,又要依赖于脾气的运化、肝气的疏泄、肾阳的温煦,故胃脘痛也与脾、肝、肾的病变有关。

慢性胃炎常见症候: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胃热、胃阴虚、肝气犯胃、瘀血停滞、宿食停滞等。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则是:气不舒则郁,寒盛则凝,热盛则失降,治疗应该以“通”为法则,大致遵循“脾以守为补,胃以通为补,肝以散为补”。在此,介绍几种常应用于慢性胃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

1寒食伤胃

此证多因外感寒邪所致,也有可能是因为过量食用生冷食物,寒气凝结于胃中,胃内的阳气不展,气机受到阻滞,导致胃功能受到影响。主要症状为胃脘爆痛,并且伴随腹胀,痛感急,胃内像有冰,会出现泛吐清水的情况,舌苔白滑,脉搏弦迟。在治疗时,以温胃散寒为主,辅以理气。可以选择良附理中汤:香附15 g,高良姜12 g,白术10 g,茯苓15 g,厚朴12 g,木香10 g,神曲15 g,藿香10 g,砂仁10 g。此药方中,香附、高良姜性温,有止痛散寒的作用;党参、白术、茯苓有温胃益脾的作用;藿香、砂仁、厚朴起芳香化浊,能够醒脾消痞;神曲有消食积的功效;木香能够调理气滞。整个药方起到温胃、散寒、理气,以及止痛的功效。

2肝胃不和

此证多由于病人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导致伤胃,主要症状是胃脘胀满,气逆攻痛连协,频发嗳气,舌苔薄并且泛白,脉弦。治疗原则主要是疏肝理气,胃降逆。药方为四逆散:柴胡10 g,白芍20 g,枳壳12 g,甘草6 g,玄胡15 g,佛手10 g,川楝子10 g,旋复花12 g,香附12 g,木香10 g,陈皮10 g。此方中,旋复花能够降逆气;香附、陈皮可以调理气和胃;佛手、木香有调理气滞的功效。整个方子能够舒肝理气,降逆。

3肝郁胃热

此证主要因为肝气郁结,导致胃内产生湿浊之气。发作多因饮食不慎,胃痛时轻时重,胃脘有灼热感,而且嘈杂泛酸,口干或者口苦,并且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头泛红,舌苔黄腻。选择蒲芍甘草汤:蒲公英30 g,白芍20 g,甘草6 g,瓜壳15 g,法半夏12 g,香附12 g,玄胡15 g,川连3 g,木香10 g,金铃子10 g,浙贝10 g,瓦楞子15 g。此方中,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芍、甘草、玄胡能够缓解疼痛;川连、法半夏可以清热解痞;瓜壳下气,能够润肠通便。全方具有舒肝清胃热的功效。

4脾虚胃寒

此证主要是由于胃的阳气虚损,胃内生寒浊之气。发作多因经常食用冷饮,胃内食物难以消化,上腹有饱闷的感觉,没食欲,喜欢热饮;有时候会呕吐清水,大便溏稀,舌苔发白,脉搏细缓。方子可以选择香砂理中汤:苏梗12 g,砂仁10 g,法半夏12 g,党参20 g,白术20 g,茯苓20 g,干姜10 g,甘草6 g,陳皮10 g,木香10 g,厚朴12 g。方中干姜能够驱寒暖胃;砂仁、厚朴、法半夏有散寒气的功效;苏梗、陈皮、木香能够调理脾胃内的气滞。整个方子以益气散寒为主。

5气滞血瘀

此证主要发生在胃脘痛较久,并且治愈困难,气血滞,主要症状是胃痛,像针刺,舌头青紫。方子可以选择金铃子散:川楝子12 g,玄胡15 g,香附12 g,陈皮12 g,枳壳12 g,大腹皮15 g,郁金12 g,丹参15 g,木香10 g。方中川楝子、玄胡、木香能够止痛理气,化瘀;香附、陈皮能够理气;枳壳、大腹皮消胃胀,下气;丹参可以化瘀。整个方子的功效为化瘀、止痛、理气。

6总结

慢性胃炎在近些年发病率逐年上升,跟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本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出现上腹胀痛、食欲减退、黑便等症状,通过胃镜进行诊断,能够在胃部发现病变。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胃黏膜萎缩,并且有纤维组织增生以及黏膜肌变厚,严重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变薄,危及生命。中医治疗方式主要是帮助患者脾胃运化,健脾益气,消食导滞,治疗原则是“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通降,也就是需要调畅气血,补养结合,才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胃炎。

猜你喜欢
方子香附木香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雪打灯
阅读木香
治胃寒痛
健商
“贪心”的孩子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木香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