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内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2021-10-14 21:38兰文超
健康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诊断

兰文超

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内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64例,共120枚结节,接受常规剂量(120 kV,35~75 mAs)、低剂量(110 kV,16 mAs)CT扫描检查,对比两种剂量诊断结果。结果:1.5 mm薄层重建图像质量对比,低剂量图像质量满意率与常规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图像质量对比,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在成像质量、检出率、形态特征结果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扫描过程中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螺旋CT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诊断

临床上,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相关研究[1]指出,机体代谢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失衡等是肺部结节主要诱发因素。对于肺结节的诊断,临床上普遍采取CT技术,诊断效果较为明显。其中低剂量螺旋CT优势更为明显,可获取高分辨率、高清的图像资料,可以高效率、准确地鉴别疾病,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完善、全面、准确的肺部结节情况,有利于制定更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同常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其对肺内结节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64例,共120枚结节;男37例,女30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年龄(44.14±3.02)岁。

1.2 方法

常规剂量扫描,从肺底渐渐扫描到肺尖,进行容积数据扫描,管电流审定为150 mA,管电压设定在120 kv,重建矩阵为512×512,螺距控制在1.0,重建层厚及层距都设定为5 mm。低剂量扫描,操作前嘱咐检查时需注意的事项,获取患者同意后才可实施,取仰卧位,嘱咐患者全身心放松,扫描前安排专业技师或医生指导患者开展用力吸气后屏气、再吸气后尽力呼出全部气体、最后屏气等训练活动。管电流设定为30 mA,其他参数、扫描范围同常规剂量扫描相同。

1.3 观察指标

根据清晰度、伪影多少对图片质量进行评价。A级:优;B级:良;C级:可;D级:差。以A、B、C为图像质量满意。另外,统计两组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5 mm薄层重建图像质量对比,低剂量图像质量满意率与常规剂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图像质量对比,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对比,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普遍采取X线辅助诊断肺结节,然而中心型肺癌因病变密度低及同胸部正常组织相重合,敏感性减低,在美国等国外先进地区已经被淘汰[2]。对于肺结节,CT敏感度较高,常规检查中其辐射量为3~27 mSv,对人体损伤较严重,极易诱发癌变。低剂量所产生的辐射处于标准范围内,且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图像质量,能够将结节微小特点及肺门相关支气管进行清晰呈现,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信息[3]。同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避免呼吸伪影的出现,分辨率较高,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对肺部肺结节检出率高,可做为肺部结节检测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贾俊芳,黄俊,徐志宾.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5):545-546.

[2]崔明利.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8):113-114.

[3]秦学元.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CAD系统对肺结节检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4-15.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