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急诊优化护理的应用研究

2021-10-14 22:37邵梦圆李映萱
健康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抢救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邵梦圆 李映萱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納入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B组实施急诊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抢救成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B组分诊评估、急救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抢救成功率显著A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结论:将急诊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抢救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急诊护理;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急救病症之一,随着病情进展,极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在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提升抢救效率,把握急救时机十分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0年1~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7~78岁,平均(59.64±6.75)岁。B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6~76岁,平均(58.94±6.51)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采取急诊优化护理:(1)建立急诊护理小组,纳入急救医师、责任护士、主任及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优化护理干预。(2)优化抢救流程:接诊后需立即给予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建立静脉通路,采集血液标本,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及时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干预。(3)术前优化护理:针对初次病发且病发时间在6 h以内者可予以溶栓治疗,及时为其疏通梗死血管;进入介入治疗室前,需详细记录患者抢救情况,准备好转运中需要的急救物品,时刻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分诊评估、急救及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B组分诊评估、急救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复发率比较

B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7.06%(33/34),高于A组的79.41%(27/34),χ2=5.100,P=0.024;B组疾病复发率为2.94%(1/34),低于A组的17.65%(6/34),χ2=3.981,P=0.046。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患者部分心肌持久性缺血缺氧,继而引发局部坏死。患者一般会表现出较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且会出现白细胞增多、发热、血清心肌酶活力升高等表现,在病情持续发展下还会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现阶段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加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后,在6 h内予以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降低幅度约为5%~6%);在病发后1 h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死率仅为1.2%。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是确保患者救治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分诊评估、急救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抢救成功率显著A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说明通过开展急诊优化护理,对急诊救治中的接诊流程、抢救流程及术前准备等阶段进行优化干预,能更大限度地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升临床抢救有效率及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将急诊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抢救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权红梅,王敏燕,谭彩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质急诊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62-2463.

猜你喜欢
抢救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行为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