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

2021-10-14 23:05赵瑛萍
健康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医西医

赵瑛萍

摘要:当代社会环境下,小儿厌食症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领域的常见疾病,在1~6岁的儿童中非常多见,一般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甚至厌恶进食。近年来进食障碍的儿童数量明显增加,而小儿厌食症患儿不仅在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上低于一半儿童,在心理社交功能方面同样存在缺陷,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中医;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由多种病因导致,以“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为主要特点,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三种证型。在各类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当中证实了中药和西药微生态制剂配合应用的具体效果,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效果相对令人满意。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小儿厌食症的相关研究

1.1 中医方面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记载可追溯至《内经》,尽管并无明确的“厌食”病名,但是有很多与之记载比较类似的疾病,如“不积不纳”“不思食”等,这些与厌食症的典型特征比较接近,可以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医家都对小儿厌食症有着相应的描述,且随着时代的改变,其病名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改变[1]。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病因有很多解释,其中喂养不当最为常见,此外还包括情志失调、先天不足等。小儿先天脾胃虚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袭,饮食失调会进一步加剧脾胃损伤。小儿对五谷营养的摄取有着高标准要求,所以在饮食调护不当(包括食物摄入过量或食物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脾胃失于运化,产生相关的脾胃疾病症状。

现代中医学领域认为小儿厌食症由内外因共同作用所导致,胃气弱为内因,过食则为外因,共同引起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物质无法正常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身体机能无法得到能量供应导致食欲不振等。实际上厌食和当代社会环境存在着明确联系,例如社会家庭当中独生子女往往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度关爱,在食物方面不进行营养控制,此时脾胃运化负担加剧,高负荷的脾胃功能必然导致恶性循环。综合来看,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均来源于脾胃问题,儿童的特殊身体状态使得他们的脏器结构功能处于尚不完善的状态,这说明儿童对比成人而言,不仅会受到病邪的侵袭,脾胃会处于更加薄弱的状态。

1.2 西医方面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的致病因素众多,主要与喂养不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肠激素紊乱相关。

喂养不当主要指的是儿童的胃内容物排空速度加快,产生饥饿感的间隔时间比较短,但是在食用一些营养品后胃内食物处于长期补充状态,血糖值普遍较高不会短时间产生饥饿感,如果此时仍然保持正常的食物摄入,必然导致“营养过剩”。

近年来的研究多次提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括约肌功能紊乱并延迟胃肠排空时间,胃酸释放和分泌同样会受到影响,导致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受阻。

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紊亂也与小儿厌食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例如胃肠蠕动不足会引起胃肠道运动失常导致饮食不进,胃肠激素缺乏会影响饮食调节。消化酶对于食物的分解吸收作用明显,消化酶缺乏也会导致胃肠功能受到影响,产生进食障碍。

2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措施

2.1 中医治疗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脾不足、肺不足、肾虚是主要生理缺陷,对生长发育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脾不足。脾乃后天之本,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脾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中医治疗的过程当中需高度重视脾胃的养护,疾病治疗以虚为主,重在脾胃区域的理气化滞,标本兼治。特别是现代社会情志不调等因素对小儿厌食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基于社会环境现状和病因,还应采取消食、健脾、疏肝益气等方案。不同药物在相互配合后也能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藿香性辛,有化湿开胃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说明广藿香提取物能够加速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提升胃蛋白酶活性;白术药性平和,健运脾胃功能突出,可促进胃肠运动;陈皮可促进脾胃运化,调控肠胃功能,排除肠道内积气;茯苓可提升免疫力并降低胃酸分泌;鸡内金能促进消化加强胃肠运动等。诸如此类的药物在配伍后可以获得良好疗效,或是和其它西医治疗措施共同发挥药物效用。

除去基本的中药或是中成药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外治法,例如推拿、针刺、灌肠等。

2.2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以胃动力药、微生态制剂药物为主。胃动力药物可促进胃排空。微生态制剂的效果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例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作为人体内的主要活菌物质,会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促进儿童发育与营养元素的吸收。常见的微生态制剂当中,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的效果比较好,可以促进肠道黏膜抗体分泌,促进肠黏膜上皮修复与微量元素的吸收,有益菌也可以因此得到生长和繁殖,消除肠道内的有害菌与毒素,控制肠道炎症,对于儿童而言,用药安全性比较稳定。当然,微量元素也应补充,例如补铁、补锌等。

3结语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以实验数据作为参考标准,在增加研究样本的同时对纳入标准进行选择和限定,让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但综合来看小儿厌食症与多种影响因素相关,在选择有关药物时也应考虑到不同药物的实际功能,让药物发挥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范广媛.临床6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采用增食散治疗效果分析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3):81,89.

猜你喜欢
中医西医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