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角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对照性研究

2021-10-15 09:24侯勇强
康颐 2021年14期

侯勇强

【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采取弯角PVP(PCVP)和传统PVP(PVP)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我院接受不同术式治疗的OVCF患者中各随机选取44例,作为对照组(44例,PVP)和观察组(44例,PCVP),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骨水泥渗漏11例(25.00%),骨水泥于椎体中心分布32例(72.73%)。观察组骨水泥渗漏4例(9.09%),骨水泥于椎体中心分布41例(93.18%)。对照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2.21±0.27)cm,Cobb角(17.68±1.34)°,ODI(26.30±2.76)%。观察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2.97±0.32)cm,Cobb角(10.83±1.29)°,ODI(17.20±3.2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OVCFs患者给予PCVP治疗具有突出优势,有利于提高骨水泥于中心分布率,改善骨水泥渗漏的问题,从而保证骨水泥均匀分布,改善椎体高度和弯曲度,有利于椎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传统PVP;弯角PVP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12

前言

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造成OVCF发病率明显升高,关于PCP和PCVP两种手术方式讨论逐渐增多。PVP术式目前作为OVCF手术的首选方案,经皮穿刺作为标准方法,积累了大量经验[1]。但其术中透视次数多,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临床关注。近年来随着改良手术器械,PCVP逐渐在临床上应用,使用弯角形穿刺针套管,从单侧穿刺可完成对侧手术操作,骨水泥以连续低压方式注入,能够保证骨水泥分布均匀,优势明显[2]。为对比两种术式的优势,本文于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8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4例,性别:男/女=22/22,年龄(64.32±4.20)岁,平均病程(2.95±0.83)d。观察组44例,性别:男/女=23/21,年龄(63.16±5.23)岁,平均病程(2.98±0.76)d。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未首次发病,经过骨密度测试,结果为骨质疏松症。(2)为单节段腰椎或胸椎骨折,无神经损伤。(3)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患者为病理性骨折,不具备手术指征。(2)患者患有恶性肿瘤。(3)椎体压缩程度>3/4。(4)高位胸椎骨折。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PCP手术,和观察组一样进行穿刺。将穿刺针内芯拔除后,使用实心钻至患者伤锥,将实心钻拔出,放入骨水泥推杆,注入骨水泥,当靠近椎体后壁停止,稍硬后将套管拔出。

观察组给予PCVP手术,取俯卧位后,术区消毒铺巾,在C型臂X线观察下对伤锥进行定位,確定进针点的位置,麻醉后使用穿刺针从单侧椎弓根进行穿刺,穿刺至未突破患者椎弓根投影内侧壁,继续进针,并调节倾角度。穿刺针穿过椎体后缘5mm时停止,将穿刺针内芯拔出。从外套管置入弯角注入器。见弯角注入器尖端穿过椎体的中线,靠近投影内缘停止。调制骨水泥拉丝时,用推注器注入,边弯管同时注入,全程观察骨水泥情况,骨水泥靠近椎体后壁停止,稍硬将穿刺套管拔出。

两组患者术后需要平卧8h左右,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相关治疗。

1.4 观察指标

术后通过X线片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椎体中心分布情况,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分数低表示功能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s),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骨水泥于椎体中心分布情况好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椎体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均好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极易发生椎体骨折,目前常使用PVP手术治疗,将骨水泥注入椎体间隙,起到稳定作用,从而提高椎体强度。但PVP使用直筒推注,骨水泥分布不均匀,很难达到理想的强化效果,且从双侧穿刺创伤性较大[3]。使用PCVP手术治疗可改变这一缺陷,使用弯角注入器,可提高骨水泥的分散性,于单侧穿刺即可完成手术,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骨水泥于椎体中心分布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均好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PCVP治疗具有较高疗效,可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OVCF患者给予PCVP治疗具有突出优势,有利于提高骨水泥于中心分布率,改善骨水泥渗漏的问题,从而保证骨水泥均匀分布,改善椎体高度和弯曲度,有利于椎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红军,周正新,周章武,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不同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21,29(04):332-335.

[2]张刚,胡野,管建国,等.两种术式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临床疗效的对比[J].河北医学,2021,27(03):440-443

[3]郭万根,贾其余,俞宇,等.不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西藏医药,2021,42(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