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康复效果的作用分析

2021-10-15 12:28刘宇高宁高倩任晓倩
康颐 2021年14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急性脑梗死

刘宇 高宁 高倩 任晓倩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成果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会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急性脑梗死;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68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症,该病在近年来的发病率持续走高,患者在病发时若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系数就会大大升高[1]。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的现状,比较和分析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干预方式的运用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7岁,平均(65.42±3.79)岁;对照组共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47~85岁,平均 (68.51±3.88)岁。对两组患者一般材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给予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成立康复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公开选拔护理经验丰富、素养较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并配备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语言沟通专家等。制订康复方案:(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作较快,待患者意识清醒之后,往往很难接受现实,极其容易产生悲观想法、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等各种行为,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聊一些其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地帮助患者疏散各种身心压力;并用之前成功康复的病例来鼓励患者积极和病魔抗争。(2)运动训练: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言行中及时的洞悉患者的各种想法,并帮患者调换到最舒服的体位姿势上,待患者身体有所恢复之后,让患者开始反复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例如;穿衣洗漱、如厕、洗澡等;并通过电流医治、减重装置等手段慢慢的让患者每天进行半个小时的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训练。(3)吞咽训练: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在饭前进行10~20次的空吞咽,进食时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姿势,头稍向前倾,严禁将头后仰,并在其患侧肩部后面垫上枕头。(4)语言训练:护理人员可在平时可让患者多多跟读复读机,并把常用的词语、单字写到卡片上,让患者反复读写,并多和患者交谈,进而不断的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

1.3观察指标

从意识清晰、肢体运动能力、感官、记忆力、判断力等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越高。

用Barht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含正常進食、大小便控制、穿衣洗漱、平地行走、上下楼梯五个方面的内容。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这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加剧,脑梗死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升高,脑梗死患者若是没有及时就医诊治,那么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风险就会大大提升;另外,脑梗死的医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费用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沉重的累赘[2]。

卒中单元护理是在“以人为本”理念之下发展起来的,在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之下给予患者营养、心理、康复训练等多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其宗旨就是要让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得到有效的改善,生活品质得到大大的提升[3-4]。在多学科团队的卒中单元护理之下,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康复锻炼、用药护理等多种护理手段,既能让患者长久以来积压的各种负性情绪得到最大的宣泄,与医护人员做好配合,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又能让患者在慢慢的康复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5]。

总而言之,多学科团队的卒中单元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既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又能使得患者的生活水准得到提升、康复进程得到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安学芳,林白浪,刘翠霞,等.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析[J]. 贵州医药,2019,42(002):245-246.

[2]周俊英,王丽华,王艳艳,等.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3 (11):3137-3139.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48(004):246-257.

[4]胡新永,来海鸥,夏辉,等.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 ,44(001) :192-194.

[5]王芳,赵莘瑜.卒中单元护理措施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34(22):2656-2659.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急性脑梗死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